把预测阅读策略学习落到实处

    王秋兰

    预测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策略,被统编版语文教材列为第一个特殊单元的學习内容。所谓预测,就是学生在阅读中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已经把握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对后续可能出现的内容进行推测、猜想,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把预测阅读策略学习落到实处呢?一、于课文题目处预测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关注的无疑都是题目。题目在一篇文章中能够起到提示内容、突出中心的用处;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开始时,就可以从题目入手进行预测。最简单的可以从题目的文字、结构、重点等表达中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的中心、运用的表达方法等。以此形成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阅读期待,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持续关注,不断验证,比对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如教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题目初读就有一种被吸引的感觉:住宅通常都是指人住的地方,怎么蟋蟀也有呢?一位教师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要求学生围绕这个题目进行预测。经过思考之后,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预测情形:有的说,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住宅,课文肯定是写蟋蟀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有的说,课文会拿人的住宅跟蟋蟀住的地方进行比较;有的说,课文会重点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有的说,课文会讲蟋蟀建造自己的住宅的情形;还有的说,课文介绍蟋蟀的住宅里有什么等。对于这些预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类,然后再通读课文,验证自己的预测是不是正确的,如果出现偏差,想一想应该怎样根据结果来调整自己的预测。经常这样围绕课文题目进行预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习作中的拟题能力和审题水平。二、于疑难词句处预测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总会遇到一些一时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查工具书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一旦动手查阅工具书,难免会出现打断阅读进程的情形。为了保持阅读的连续效果,在课文中出现疑难词语句子时,不妨采取预测的方法,也就是结合具体语境,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一边读一边猜猜是什么意思或者有什么作用;读完之后,再验证读的过程中的预测是否正确。

    如教学《盘古开天地》,文中的“混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在心里猜猜“混沌”是什么意思;接着继续读书,注意课文中有没有出现与“混沌”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混沌”的意思做进一步的猜测;最后看看课文是从什么角度写了“混沌”的情形。这样学生的猜测发生在理解“混沌”这一疑难处,那是为了不打断阅读进程只在心里进行意思上的预测。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在后续课文中读到“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就可以认为这是具体描写“混沌”的,继而“轻而清的东西”“重而浊的东西”分开,就表示解决了“混沌”,最后,天地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楚明白,“混沌”自然就消失了。这样的预测,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一步一步解决疑难的词语和句子意思的理解,将理解疑难融于阅读之中,显得轻松自在,而不是直接查阅工具书去记背意思,费时费力。三、于情节发展处预测

    有些课文的故事性强,情节很吸引人,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很容易追着情节跑,往往不再关注其他内容的学习。对于这样的课文学习,教师就需要在那些关键情节处适当停顿一下,让学生缓一缓,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猜一猜,自己觉得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这样,就可以把学生从单纯追逐情节中拽出来,重新回到学习语文的正确轨道上来。

    如教学《跳水》,课文写船长的儿子在水手的嘲笑声中追拿了自己的帽子还取笑自己的猴子上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一位教师在此处让学生把书本合上,假如是你来写这个故事,后面这个孩子将会怎么样?虽然学生此前做了预习知道故事的结局,但此处教师选择情节发展的关键点让阅读进程暂停,转而让学生来猜测船长儿子的命运。因为学生喜欢单线发展,通常会沿着上文已经出现的线索来推进故事。有的说,船长儿子在横木上像走钢丝一样,去取帽子,摔了下去;有的说,猴子突然乖了,抢着过去把帽子取下来还给了船长儿子,等等。学生给出的这些情节,虽然与课文情节走势不一样,但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创意,具有发展情节的作用,而且有些情节也具有智慧的味道在里面。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对课文从不同角度开展预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阅读策略,而且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