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引入多媒体,让小学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严杰敏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得到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多媒体,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鲜活起来。本文结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恰当引入多媒体,从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增强课堂阅读的理解能力、升华学生美好情感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基本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鲜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多媒体,通过教材内容与视频、音频、图片的有效衔接,可以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升华学生美好情感的作用。下面结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来探讨一下基本做法。

    一、课始引入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开课之初,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课文描写的美丽图片,可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把精力专注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文《草原》是老舍笔下的一篇优美散文。通过描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歌颂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赞扬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

    在教学这一课之前,笔者先通过大屏幕出示几张草原的美丽风光图让学生欣赏,并问大家:“这是什么地方?同学们去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笔者接着说:“这就是草原!大家好好一饱眼福吧!”草原,对没有去过的学生来说,是极富诱惑力的。因此,学生立刻被图片里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所吸引,连连发出赞叹——“哇!好美呀!”因为学生内心充满好奇,自然很想一睹课文中描写的草原风光是什么样的。教师借此顺势导入,然后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题目。学生大声朗读课题,那高亢的声音好像是喊出来的,是那样兴奋。

    课始引入多媒体,精选符合课文内容的重点图片进行导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比起教师枯燥乏味的语言介绍来得更加直观,更有冲击力,也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中引入多媒体,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正是因为《草原》这篇课文里的美好风光离学生较远,学生对课文里描写的草原美景显得陌生,阅读课文的时候,仅仅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很难理解课文中的美好情景。这时可以引入多媒体,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

    课文的前部分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在阅读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这一部分内容之后,学生头脑中浮现了一些经验性的画面。学生的阅历毕竟有限,想象的内容与草原的天蓝草碧相去甚远。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风光画面的想象理解能力,笔者播放了一段有关草原风光的视频,这段视频里有不同角度呈现的草原风景,还有清澈的蓝天白云和草原上白色的绵羊。学生沉浸在视频的观看中,仿佛身临其境,视频播放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草原景色又有了更加真实而立体的印象。学生带着画面再读课文,就犹如行云流水。但是,在指名朗读这一段的时候,有的学生还是没能很好地把握语气,略显生涩。笔者细思了一下,觉得还是因为学生在对部分重点内容理解的时候不够深入造成的。特别是对下面这几句话的理解上颇有同感: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什么是小丘的线条?”“什么是渲染?”“什么是勾勒?”“什么是翠色欲流?”学生深感疑惑。看来,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理解起来还比较吃力。

    如何增强同学们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描绘的美好画面。基于此,笔者播放“线条清晰的小丘”和“草原翠色欲流”的图片,并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与文字一致的地方。然后,教师把草原小丘的绿色图片与中国画的“勾勒”“渲染”技法绘畫图片对比呈现出来,看看什么是“渲染”、什么是“勾勒”。草原的美景是哪种技法?为什么说“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为什么说没有“勾勒”?这又是为了表达什么?

    对比观看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细读这几句话,同时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学生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正是因为恰到好处地引入了多媒体,直观的视频和图片形象生动,学生的想象有了依托,理解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在学习中,较为深刻地了解了草原小丘的柔美,领略了草原的广阔无垠和旖旎风光,体会到了作者对美丽草原由衷地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课末引入多媒体,升华学生美好情感

    《草原》这篇课文的后部分主要记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而表现了作为少数民族人们的风俗习惯。与汉民族相比较,蒙古族人民的很多生活习惯与之不同。但无论生活习惯有多少差异,蒙汉人民之间的亲如一家浓浓地洋溢在字里行间。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并不难。

    为了升华文章所表现的人文情感,让学生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采取两个步骤来推进教学。

    第一个步骤,引入多媒体,了解蒙古族的风俗民风。主要是结合蒙古族摔跤、骑马、喝奶茶、吃手抓羊肉等的文字描写,插入对应的民俗图片,和学生一起感受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很多同学自发地交流起来,有的同学对蒙古人们的饮食很感兴趣,都觉得这些饮食只有在贵客到来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吃,表现了对汉族人们的热烈欢迎,与前文百里以外的迎接相照应;有的学生对蒙古人们的体育项目很有好感,觉得没有尝试过,很希望能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体验一番,心中充满了期待;有的女同学盼望着哪一天能够来到蒙古大草原,学着鄂温族姑娘的样子,带着尖尖的帽子,跳起民族舞,唱起民族歌……从学生欣赏图片后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对少数民族浓厚的兴趣和希冀,是一份美好的民族情意。

    第二个步骤,结合课文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民族情谊的认识。首先梳理与中心句紧密联系的几个感人场面:蒙古人民几十里外热烈隆重地欢迎场面,热乎乎的握手握住不放的场面,热情款待敬酒再敬酒的场面,竞相邀约唱歌跳舞亲如一家的场面。每梳理一个场面,笔者就出示对应图片,学生图文对照,加深理解。接着师生一起配乐反复朗诵“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个中心句,通过朗读,内化学生的情感。最后播放降央卓玛演唱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结束对课文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步骤中,学生的民族情感得到了不断升华。

    引入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一种手段,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大有裨益。紧跟时代步伐,小学语文课堂才更具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适时引入多媒体。

    参考文献:

    [1]韩小林.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反思先进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0.

    [2]王建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立德树人”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J].数字通信世界,2020(07):24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