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挣脱刻板印象束缚的“三大利器”

    吴辻

    【摘 要】《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在8月15日突破37亿,升至中国影史票房第四位。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并在观影结束后依旧为之热血的是在预告中出现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之类的台词,以及导演在采访中提到的通过《哪吒》他想向我们传达的主题——打破成见,活出自我。如何才能挣脱刻板印象的束缚,成就自我?导演在电影中也教给了我们归属和爱、认知改变和努力归因这“三大利器”。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刻板印象;归属和爱;认知改变;努力归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063-02

    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后文简称为《哪吒》)讲述了本该是灵珠转世的哪吒,因太乙真人的疏漏阴差阳错变成了魔童。他虽然生而为魔,受尽了百姓的偏见和白眼,却依旧在灾难面前选择了逆天而行不认命,挽救了陈塘关百姓性命的故事。这样热血的情节和台词让该片在短短十五天内超越《我不是药神》票房飙升至中国影史票房第七位,并同时占据着单日票房冠军的宝座。在感受到“燃”的同时,也不由得让我们思考,面对成见,我们能从影片中的哪吒身上学到什么。

    一、刻板印象:“你这个妖怪,去死吧”

    刻板印象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人们会基于性别、种族、外貌等特征对人进行归类,认为一类人具有比较相似的人格特质、态度和行为方式等。虽然有时会发现事实上并不一定是这样,但是很多人的这种刻板观念并不因新的经验而很快改变。①

    影片中百姓对哪吒形成的刻板印象并没有因为哪吒的举动有所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刻板印象通过以下三个场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听说哪吒将是灵珠投胎时,百姓的表现是集体来道喜,媒婆来说亲,乐团更是为哪吒谱写了“灵珠降世”。可当知道哪吒是魔丸转世后,百姓态度大变,一位眼盲老者亲自上前说道“陈塘关世代抵御妖族,关内百姓和妖魔不共戴天。事已至此,还望李大人以大局为重,做军民之表率”②,请求李靖处置哪吒。这是第一个场景。场景二是小哪吒第一次溜出院子,在大街上一个小女孩拿着毽子问他“一起玩吗”,还没等哪吒开心点完头,就被一位娘娘腔的胡须大叔发现了,“哪,哪吒”。百姓落荒而逃,而年长的几个小朋友却向哪吒扔蔬菜、丢鸡蛋。场景三是当哪吒从海夜叉手中救了小女孩后,一群百姓赶到海边,虽然小女孩说了“小哥哥,打打打,妖怪嘭嘭”,可百姓却不分青红皂白的质问与控诉:“哪吒,为什么抓我小妹?”“妖怪,滚回家去!”“打死你,打死你个妖怪!”“关起来,关到死为止!”

    如果说哪吒之前溜出院子满大街搞破坏只是一个熊孩子的整蛊,而这次哪吒咬着牙握紧了拳头揍了所有人。如果不是太乙真人及时赶到,很可能会变成杀戮。刻板印象造成的歧视深深地伤害了哪吒——“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如何挣脱刻板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影片中给出了以下答案。

    二、归属和爱:“他是我儿”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③,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④纵观影片,当哪吒不被百姓接受没有朋友时,太乙真人要收他做弟子授他仙术,母亲跟他说:“乖,不要自暴自弃,等你修炼好了,出去跟爹娘一起斩妖除魔,为民除害”,可哪吒的回答却是:“我呸,拜个屁的师,我什么都不学”,“为他们斩妖除魔,做梦”。没实现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时,哪吒才不在乎所谓的自我实现。而在影片的最后,哪吒之所以能够与命运斗争甚至救了陈塘关百姓,是因为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哪吒作为魔童降生,在太乙真人想要趁早除掉哪吒的时候,李靖一句“仙长”,殷夫人毅然冲过来以身挡拂尘大喊“别伤害我的孩子”。李靖夫妇并没有因为哪吒是魔丸转世就放弃哪吒,哪怕在知道哪吒也许只有三年寿命后也准备尽心管教。因为父母亲的爱,哪吒才能得以活下來。其次,当哪吒不断闯祸,李靖夫妇没有办法,只能采取谎言策略,一骗他是灵珠,二骗误会已解陈塘关百姓都要过来给他庆生,想让哪吒开开心心过完这一生。谎言虽然最后被拆穿了,哪吒的怒气也不可遏制,但是那绞尽脑汁想让孩子开心的父母形象尤为鲜明。最后,在哪吒怀疑父母所有的哄骗“其实就是为了把我关起来,挨到我死为止,好给这些白痴个交代,好保全你总兵大人的名誉”时,哪吒通过坐骑看到了父亲去求天尊解咒时的情景,便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爱。哪怕世人都当他是妖怪,李靖夫妇给他提供了永远的避风港。这也是哪吒为什么最后能够与命运抗争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海边与敖丙相识成为朋友,以及被救的小女孩没有被百姓同化,依旧会叫他“小哥哥”,这些都在哪吒的自我救赎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认知改变:“替天行道是使命,斩妖除魔我最擅长”

    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C)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A),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B),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⑤

    《哪吒》中,如果事件A是百姓对哪吒的成见,情绪C是哪吒内心的委屈和痛恨,那么在哪吒的心里,他的认知B就应该是:你们不应该那样对我,不应该叫我妖怪,我是不会为了你们去学仙术斩妖除魔的。而这样的认知,在李靖善意的谎言中,得到了第一次改变。哪吒在山河社稷图里修炼了两年,因其戾气太重浮躁易怒控制不好情绪,父亲让哪吒继续跟随师父静心打坐。可哪吒私拿了指点江山笔离开了画卷。“我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走着瞧”,哪吒第一次想要证明自己。

    哪吒在海边救了小女孩和敖丙,敖丙叫住哪吒感谢他救命之恩时,哪吒不好意思地笑笑,第一次主动说出了“小事小事,替天行道是使命,斩妖除魔我最擅长”。小女孩对哪吒的亲近,敖丙陪哪吒踢毽子从而让哪吒第一次感受到了友谊,这些细节都在持续发酵着。

    哪吒认知最大的一次改变,是在三岁生辰宴上。当他看到父亲为救他,不惜一命换一命的时候,哪吒想起了父亲对他说过的话,“爹一直对你很严,知道你心里有气,但爹也没办法。儿啊,你今后路还很长,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永远不要放弃。”此刻,哪吒终于摆脱了百姓成见形成的困境,他不再强求百姓的理解,也不再执着于自己是不是魔丸转世,而是凭自己意志做出了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在与自己唯一好朋友的战斗中,哪吒放过了敖丙。面对敖丙的质疑,哪吒说道:“你到底是不是灵珠,我一个魔丸都活的比你像个人样,你敢再怂些吗?”“放屁,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此时的哪吒,不仅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理解,而且也尝试鼓励朋友,希望朋友能够活出心中的自己。

    四、努力归因:“我命由我不由天”

    韦纳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其中六个因素是指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等。归因不同,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同。如能力归因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他们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而努力归因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发挥作用,面对困难情景,能付出更大的努力。⑥

    哪吒长大后出现的第一幕,镜头将特写给了李府。陶瓦陶罐碎了一地,院落破乱不堪,李府府邸的墙头全是大洞,而哪吒无聊地躺在墙头,托着脑袋,嘴里叼着草念着打油诗。李靖不想哪吒浑浑噩噩过一生,也不希望哪吒死了都被人当妖怪,想让哪吒拜太乙真人学艺。面对父母亲和太乙真人的期望,哪吒一开始是拒绝的,直至李靖说出了第一个谎言,他是灵珠转世时,哪吒便开始了修炼。因为认知发生了转变,哪吒便萌发了想要证明自己的念头。他逃出山河社稷图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战海夜叉救小女孩。在与海夜叉战斗期间,因为怕伤到小女孩,他也努力控制了自己。

    将哪吒的努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画面是在电影的后半段。敖丙灵珠转世的身份被公之于众,面对百姓的“妖就是妖,狗改不了吃屎”,“原来是龙族为非作歹,当初天庭就不该给它们留活路”的言论,敖丙为了整个龙族,不得已要活埋陈塘关。此时的哪吒拒绝被命运的掌控,他冲了上去“住手,有我在你休想捣乱!”面对敖丙的强大,面对敖丙的宿命论“别挣扎了,你生来就是魔丸,这是命中注定”,哪吒开了一部分乾坤圈,“去你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哪吒再也不信命,不信所谓的魔丸转世(能力归因),而是靠自己努力,从敖丙手中救出了整个陈塘关,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同时改变了百姓对他的成见。

    五、结语

    一出《哪吒》向我们展示了电影中百姓的刻板印象是可以通过归属和爱、认知改变和努力归因这三把利剑打破的。最后哪吒在敖丙和太乙真人的帮助下,与命运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画面也给观影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这三把利剑,哪吒用于调节情绪的幽默(写打油诗)、升华(为民除害证明自己)等也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如百姓角色中以眼盲老者、娘娘腔的胡须大叔为主,天雷来临时哪吒似乎放弃了抗争跟爹娘道别,哪吒得救后所有百姓下跪等画面,也因为自相矛盾或者太突兀而引发了影评人的批评。但是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争议,才让我们相信国产动漫电影在前行的道路上还有更多可以进步的空间。

    注释:

    ①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33-134.

    ②文中加引號台词均来自电影。以后省略说明。

    ③现在也有七种之说。即加上括号里的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④同①。72-74页。

    ⑤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32-150.

    ⑥同①。136-137页。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