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建立的新模式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陈宇

    [摘要]自雅尔塔体系崩溃后,国际格局开始了新一轮的整合与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国际格局建立的非战争性;国际格局建立的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国际格局建立的长期性;国际格局建立的非标志性。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很多,其中全球化发展、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影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慑作用、国家之间相互认同加深及民主制度的制约、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运行方式趋于一致等是主要原因。在未来的国际社会发展中,中国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求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和谐世界的建立,建立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凭借实力实现自我保护,做好必要的军事斗争的准备、武装保护自己的发展和进步。如此,才能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关键词]国际格局;中国;和平崛起

    [中图分类号]D81;D8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1.003

    自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国际格局依然处在单极与多极相互较量之中。学术界对于目前的国际格局到底是单极还是多极,仍处于争论阶段。[1]国内学者阎学通提出“两超多强”理论,并说在未来的10年,中美会形成两极格局。[2]但是,无论是阎学通,还是其他的学者,均未注意到当今国际新格局的建立模式已经与过去国际格局的形成方式有了本质的不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国际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就笔者所接触的文献资料来看,学术界对于国际格局建立的新模式尚未触及,而这一全新的建立模式又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国际格局建立新模式的形成及其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以期推进中国的和平崛起。

    一、国际新格局建立的特点

    从世界性国际关系形成后的第一个国际格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确立,到半个多世纪之前的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国际社会先后经历了4次大的国际格局体系,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巴黎-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新的国际格局产生之后,大体经历了“稳定—矛盾的产生—矛盾的积累—矛盾的最终激化—分崩瓦解”这一过程;并且这些国际格局的建立都是在经过战争之后才确立下来的,战争成为新国际格局体系建立的关节点。纵观人类社会国际格局的建立,无一不是经历这样的过程。只有经过战争,旧的格局才能被打破,新的格局才能被确立。然而,自雅尔塔体系解体之后,新格局的形成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几个主要的获胜国(美、苏、英、法、中等国)通过波茨坦会议、开罗会议以及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而建立起来的。1991年12月25日,随着苏联的解体,雅尔塔体系轰然坍塌,国际格局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和建构。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然当仁不让,力图建立起自己主导的单极格局,而其他几个大国则希望建立多极格局,纷纷发展双边关系,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但就国际格局整体而言,是单极格局和多极格局并行发展。美国在克林顿任总统期间,经济获得较大发展,连续7年保持增长,财政也首次出现盈余。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增长缓慢,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俄罗斯政局动荡,经济恢复缓慢,中国经济虽增长迅速,但总量仍很小。美国自乔治·布什上台以后,凭借其日益增长的雄厚经济实力和在克林顿时期已大规模加强的军事实力,加速推进美国单极主导世界体系的步伐。在乔治·布什执政初期,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开始显露,使得中美、中俄矛盾都有所显现。然而“9·11事件”的突然爆发,使得整个美国为之震惊。美国随即改变其战略步骤,开始重新审视其国际战略,将恐怖主义列为其首要打击目标,并为此加强了与中、俄等国的合作,从而缓和了在乔治·布什上台之初显然已有所紧张的美中、美俄等大国关系。美国在“9·11事件”后发动了2场战争:一场是阿富汗战争,另一场是伊拉克战争。在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美国不仅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而且也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然而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则遭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其盟友中也只有英国派兵参加了战争,法、德则持坚决反对立场,使得美国希望获得对伊拉克战争的联合国授权的愿望落空。法、德与美国的分歧和矛盾实际上是国际格局的单极化与多极化之争的具体表现,美国是想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格局世界,而法、德、俄、中等国则希望建立一个多极格局的世界。2003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八国集团首脑埃维昂会议召开前夕,对勃兰登堡门前的20万听众明确表示:“我确信文明社会需要一个多极社会。”[3]法国外交部长福歇说:在全球化进程中,欧美关系主要是多极化与单极化的问题。[4]可以说,直到今天,国际格局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仍在继续,国际新格局仍处在构建之中。

    纵观自雅尔塔体系崩溃至今多极化格局与单极化格局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国际新格局建立的方式将与以往4次国际格局建立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格局建立的非战争性

    以往4次国际格局无一不是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后才建立起来的。而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格局建立却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即首次不是通过大规模战争的方式来确立的。在以往的国际格局建立过程中,为了维护自己国家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确立了利益分配模式,建立了新的国际格局。在已发生的这些战争中,有为争夺地区霸权的,也有为争夺世界市场的,但其共同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国家集团间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最终导致大国之间战争的爆发,而战争的结果则是国际新格局的产生。

    历史已进入21世纪,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还会延续以前的那种大规模兵戎相见的方式吗?答案是否定的。现阶段的情况已与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情况迥然不同。当今世界已成为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国际化已使各个大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虽然国与国之间还存在贸易壁垒,但双边条约已将这些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国际机构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来加强与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国家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很多机制来解决。同时,由于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科技带来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以发动战争的方式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小于其带来的损失。因此,从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来看,新的国际格局以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方式来建立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可见,国际格局重新构建过程中的非战争性是新的国际格局形成中最显著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

    2.国际格局建立的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未来国际格局的建立具有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并存的特征。所谓稳定性主要是指在国际格局确立的过程中,各主要大国在国际格局的走向方面虽然有种种分歧与斗争,但总的来说,战争是不会发生的,国际局势在国际格局变动的过程中总体上是和平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关系总体上仍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5]。同时,国际格局的建立又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即在建立的过程中,单极与多极格局两种趋势会相互较量,各主要大国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比较激烈的矛盾与斗争,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与法、德两国之间的争执。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大国与大国之间在相互斗争与合作中努力寻找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有利位置。这样,在国际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就会出现稳定性与非稳定性并存的局面。

    国际格局的建立还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特征。新的国际格局的趋势基本上可以得到确认,即总体上存在2种可能的趋势:一种是单级化的国际格局,另一种是多极化的国际格局。美国希望建立由自己所主导的单极国际格局,而法、德、俄、中等国则希望建立多极国际格局。基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军事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他类型的格局模式出现的可能性不大。这是未来国际格局建立的确定性。同时,国际格局的建立又有其不确定性,即2种格局究竟哪一种会最终得以确立。现在的形势是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其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如果在不久的将来美国的经济陷入停顿,其他大国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相对缩小,美国就难以维系其称霸全球所需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其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其主导下的单极格局就不可能建立。

    3.国际格局建立的长期性

    从世界上第一个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50多年前雅尔塔体系的建立,除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因为战争延续的时间长导致确立的时间较长之外,其他国际格局的确立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都不是很长。而现阶段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自1991年雅尔塔体系崩溃以来,已有30余年,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最终得以确立。美国希望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国际格局,并在现阶段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进此战略,而俄、中乃至欧洲一些国家则希望建立多极化国际格局。这两种趋势的斗争始终在持续。目前美国仍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继续在推进其单极国际格局体系的建立,而其他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对于美国的制衡日益显现,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其他大国必将加强自身的自主意识,积极推进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所以,在未来国际格局的建立过程中,两种趋势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国际格局建立的非标志性

    以往4次国际格局的建立,都是以会议和条约的形式得以最终确立和实现的,并且这些会议和条约成为新的国际格局得以确立的标志,诸如巴黎-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等。然而,在未来的国际格局建立过程中,国际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斗争也是复杂多变的,其形成具体以什么条约或什么事件为标志,是很难确定的。未来国际格局形成的大致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相互关联的许多力量导致国际格局进程出现不同发展阶段,这些阶段和事件的总和最终确立新的国际格局。所以,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很可能不会有非常明显而具体的标志,如条约、协定等。

    二、国际格局建立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国际格局的建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新特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全球化的发展

    人类社会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全球化趋势发展日益明显,各国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领域的合作已经跨越国界。尤其是二战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使各国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国际上几个主要大国(美、俄、中、英、法、德、日等)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全球化的发展也使得各国为了发展本国经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二战后出现的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贸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地区组织也在各国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各国间在发展相互关系中,虽然也有矛盾,但是经济的开放性使得很多经济利益方面的纠纷,可以通过双边或者多边渠道加以解决。正是这些现实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使得国与国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几率越来越小。二战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间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的日益紧密,正在成为化解国与国之间战争的有效因素。

    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影响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其他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大多希望建立多极化的国际体系。这些国家虽然无法单独与美国相抗衡,但是都具有很强的综合国力。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的复苏,使得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大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得美国随心所欲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想法受到很大的制约。虽然美国想极力推进自己主导的单极国际格局,但是国际多极化的趋势也在稳步向前推进。由于各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的解决方面,各国间纵横捭阖、相互制衡。这样做不仅有效维护了本国的国家利益,也有效制衡了一些大国为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而采取极端的做法。叙利亚危机的解决就是世界多极化诉求制衡独家称霸的一个重要体现。一开始美国和欧洲盟国想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让其反对党执政,但是俄罗斯及中国坚决反对,最终迫使美国放弃了攻打叙利亚的计划。

    正是各大国间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接近,使得发动战争的代价增大,最终使各国都选择了与对方发展和平关系的外交政策。

    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慑

    目前,除二战中的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外,美、俄、中、英、法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拥有核武器。核武器虽然是用于战争的,但是核武器所拥有的巨大威慑力,也会使得任何想发动战争的人都不得不考虑:是否需要借助于武力方式来谋求自身利益。未来可能的世界大战只可能在大国之间进行,而这些大国又都拥有核武器——有核国家的战争,其代价是任何参加国都无法承受的。核武器使得国与国之间在对抗中,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对抗中总是留有最后的外交回旋余地。

    4.国家之间相互认同的加深及民主制度的制约

    随着各国间经济、政治联系的日益紧密,以及战后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媒体和通讯工具的日益先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各国民众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国与国民众之间的相互认同逐渐加深。同时,二战后各国纷纷建立了民主制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一制度又在全球不断扩展,而民主制度对于战争的爆发有着相当的制约作用。各国民众间相互认同的增加以及民主制度的制约作用,使得现在各国政府在选择战争的时候,增加了更多的理性成分。

    5.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运行方式的趋于一致

    笔者认为,造成国际格局和平重构的最根本原因是全球化的发展所导致的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运行方式趋于一致。所谓经济运行方式趋于一致,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其经济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十分接近。目前,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世界上的主要大国,要么已经是,要么将采取这一经济运行方式。二战后,美、英、法、德等国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形式。而改革开放的中国,虽然基本经济制度依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但在经济运行方式上也采取了市场经济。中国和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运行方式的接近,使各国间的经济更好地建立起相互联系。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经济运行方式上也选择了市场经济,并于2011年加入世贸组织。也就是说,各国纷纷采取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方式来发展本国经济,这使得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

    市场经济要求实行扩大开放,以使得更多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纳入其中。市场经济倡导的是公平的竞争和开放的市场。现在的全球化过程已经与资本积累时期的殖民地式的掠夺有了很大区别。虽然依然存在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但是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谁要是拒绝这一进程,谁就等于拒绝了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机会。纵观世界近代以来的战争,爆发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生产方式方面的矛盾,即先发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落后国家打开国门和市场,而后发的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拒绝这一要求所导致的。但是,二战后的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自主地选择了市场经济,这使得各国间在经济运行方式上逐渐地趋于一致。依靠战争建立起来的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已经逐渐让位给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关系。现有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贸组织、G20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各种多边和双边会议与协议的存在,使各个国家在发展相互关系中可以借助这些机构来解决一系列的争端,这使得未来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几率越来越小。

    四、中国和平崛起的策略

    新的国际格局构建模式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抓住机会,推进我国的和平崛起,并在此过程中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求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当今时代依然是全球化继续推进的时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继续拓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将被纳入到世界市场体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6]。因此,我国的经济社会要发展,就要主动地融入到这一过程中来,通过全球化来发展自己,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联系,争取实现自己的和平崛起。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正是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在积极主动与各国发展经济关系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要更加主动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继续发展自己的经济,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使中国经济更加广泛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确立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正是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由于我国选择了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我们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之间基于社会制度不同导致的矛盾得到了缓和。我国与其他各国间的矛盾可以通过采取公平竞争、双边或者多边协调的方式予以解决。这样,双边的经济矛盾就可以在共同认可的经济规则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调解。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发生剧烈冲突的因素会进一步消除,这将为建立公正有序的国际环境创造条件,也必将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和谐世界建立

    当今世界,国家利益依然是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动力。目前,美国虽然仍希望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国际格局,但是其他实力较强的国家,如俄、中、英、法、德,甚至印度、巴西等国,则都希望建立多极化国际格局,因为多极格局可以更好地维护这些国家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团结更多的力量来实现我们国家自己的利益,应成为我国外交的主要目标。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建立和谐世界,这是非常正确的外交方针。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坚持这一理念就会吸引和团结大多数希望建立多极化国际格局的国家及希望国际社会民主发展的国家,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对于美国建立单极国际格局体系和谋求霸权的行为会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和谐世界的建立既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建立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凭借实力实现自我保护

    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是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利益方面仍然会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中国应该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在与世界超级大国的经济政治对抗中,即使它们进行经济封锁或其他更为严重的打击,也不会对我国产生致命的影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同时,建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也能使那些妄想对中国采取经济制裁甚至军事打击的国家望而却步。只要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不出问题,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有了根本保证和基础。

    4.做好必要的军事斗争准备,武装保护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国与国之间国家利益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不可调和性。美国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单极国际格局体系。而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一直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甚至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自2012年9月以来,我国与日本之间产生的钓鱼岛争端,以及与菲律宾之间的黄岩岛争端等事件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响。虽然现在各国的经济运行方式趋于一致,国际新格局的建立有避免发生战争的可能,但是如果你不具备保卫自己的能力,军事力量过于弱小,争取和平就是一句空话。战争是否发生取决于战争发动者对于战争利益的考量。在国与国之间利益和认同不一致的情况下,爆发战争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发展必要的军事力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结语

    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国际关系格局的建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未来的国际新格局建立中,人类很可能首次以和平的方式建立新的国际格局体系。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只要我们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壮大我们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和谐世界的建立,我们就一定会推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从而为国际新格局的和平构建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最终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参考文献]

    [1]叶江.论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扩散与转移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3):61.

    [2]阎学通.历史的惯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俞邃.世界多极化问题[J].世界政治与经济,2004(3):12.

    [4]周敏凯.论伊拉克战争后大西洋联盟的危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22.

    [5]楚树龙.国际格局的变与不变及中国的国际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13(4):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