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古诗教学的情境

    王卫红

    古诗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具有语言精练、内容丰厚、意境深远、意象独特等特点。学生学习古诗,需要教师在学习上提供必要的支持,才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教师提供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丰富学习表现,将学生顺利引入诗的意境之中,收到入情入境的效果,古诗的學习也就水到渠成了。一、体现诗境

    因为古诗的诗句往往都具有画面感,所以,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诗的这一特点,在引导学生感知诗句大意的前提下,让学生揣摩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并尝试动手画一画,简笔画、示意图均可,画出能够体现诗句意思的优美画面。

    在教学《暮江吟》一课时,在这首绝句中,诗人白居易着重描写深秋时节江边日暮时的迷人景色,可以说四句诗就是四幅画。一位教师在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画出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想象的出发点,纷纷拿起笔作画。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画作,介绍一下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一句诗来画,选取了哪些景物,怎样安排这些景物来体现诗句的意境。最后,教师让学生分诗句进行集中展示,每一句诗选出最佳的画作,并请创作者上讲台介绍自己想怎样用画面来表达诗句的意境。虽然学生完成的绘画谈不上精品,但线条、色块、取景、安排等因素的组合,充分显示了学生对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的理解和把握。换言之,学生通过绘画这一方法,有效地呈现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二、领悟诗境

    教材所选的古诗,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方便儿童在学习古诗时顺利地进入诗的意境中。对于这种风格的古诗,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具体诗句的内容,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想象此情此景中自己有什么感受,或者选择那些富有童心童趣的画面、生活演一演,再现诗句中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这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对乡村孩子来说有着非常熟悉的画面感:留存在家里老照片中的老房子就能体现“茅檐低小”的特点,现在的田野里依然随处可见的“溪上青青草”,老爷爷老太太特别的恩爱。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先是用课件出示老照片引发学生的联想,说说自己在哪儿见过这样的茅草房,听到过哪些关于茅草房的故事。再让学生说说经过田野的溪水沟看见过哪些东西,最有趣的是什么事。最后让学生思考,假如你就是那个“无赖小儿”,如何表演诗句中的相关内容。这一要求一提出,学生思考之后表演的热情非常高,教师只好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说怎么演或者简单做一做动作,比一比谁演得最逼真或者有创意,由小组推荐优秀者上台表演,看看谁的表演最能体现“无赖小儿”的天真、自由、可爱。结果大家最看好的是小儿将莲蓬分成三份,边分边说“这个给大哥,这个给二哥”,自己剥旁边的一份,美美地享受着。三、欣赏诗境

    有些古诗意境显得比较空灵,小学生学习时难以琢磨和把握,如果用语言进行解释、说明,要么言不及义,要么言语显得苍白无力。学习这样的古诗,教师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选择适宜的多媒体,将诗句创造的独特境界用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加以表达,形成立体的综合性效果,为学生学习意境空灵的古诗搭建理解的桥梁。

    如教学《山居秋暝》一课时,王维的这首诗虽然有很强的画面感,但总体上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也就是说其画面感是属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这样的画面,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难以企及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将适宜的音频、视频有效组合在一起,呈现诗句表达出来的妙不可言的秋日山中月夜动静相宜的美景。一位教师选择古琴曲《渔舟唱晚》做背景音乐,画面根据诗句依次分片段缓缓呈现:雨后山间落叶和树上绿叶的鲜亮形成对比;明月照下来,不断闪烁的光芒显示清泉从石头上无声地流过……渔歌远远地传进了山里。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就能够初步欣赏这首诗的优美意境。

    总而言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绘画、想象、表演以及多媒体演示等方法进入诗境之中,感悟古诗的美妙意境,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