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有关的日子

    张艳

    我喜欢就着阳光读书,背也温暖,心也温暖。

    記忆中的第一本书——《安徒生童话》,使我第一次尝到了故事的美妙。儿时的记忆,因为有了这本童话书而变得格外甜美。每天晚上,如果能枕着她入睡,那一定会做一个人鱼公主的梦。有了这些童话的陪伴,我的童年时期充满了幻想,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幻想自己能变成花盆里的拇指姑娘。

    可是,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父母是从来不给我买课外书的。他们那一代人始终觉得学习就只能是看课本,如果是看课本以外的“闲书”,那就是不务正业。因为我酷爱看课外书,所以也就成了爸妈眼中“不务正业”的孩子。如果被他们发现我看什么课外书,后果就是挨揍,然后把书撕掉。记得那天,我借了伙伴的一本很厚的童话书,如获至宝,偷偷地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没多久,就被爸爸从书包里翻出来了。我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而且那本书也被爸爸撕掉了。那一次我哭得特别伤心,眼看着心爱的书变成了碎片,我觉得自己的心都要碎了。虽然父母是如此地反对我看课外书,可是我就像一个着了魔的孩子,对书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我学会了半夜趴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

    上小学的时候,我得到了一本《高山下的花环》。从第一天拿到书开始,我就停不下来地想阅读,任何的时间、任何的地点都想一口气把它读完,哪怕不睡觉,不吃饭,就连睡梦中都惦记着故事里的主角。为了早点知道故事的结局,我晚上努力地提醒自己少睡觉,趁着父母熟睡的深夜,借助着电褥子开关上微弱的灯光,如饥似渴地读着,直到被故事里边的主人公感动得泪流满面,仿佛自己就变成了那个年代的战士,满身的热血都在沸腾,这是我第一次为书上的人物而哭。

    后来,我慢慢地长大了,看的书越来越多。我常常对别人说,看书就是吃饭,如果让我不看书,那我也会饥饿。工作了,我终于有了看书的自由。我最喜欢到学校的图书馆里,在高大的书架间游走,扫视那一排排沉默的书,等待着它们与我目光的交流。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洒满阳光的桌前。小凳子被阳光晒得温暖而柔软,空气里有淡淡的墨香的味道。在这样的空间读喜爱的书,真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一个人就着阳光读书真好,你叹息或是微笑也不会有人来打扰。心好像被这深秋的空气过滤了一样,纯粹而透明。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觉得自己彻底地放松下来,心又被放飞到了软绵绵的云端。品味过《菊花香》的淡淡感伤,读过张小娴的《把天空还给你》《在天涯寻觅你》,欣赏过余秋雨的《出走十五年》,涂俏的《你无法阻止》,毕淑敏的《心灵七游戏》……都深深浅浅让心灵留下了不小的印迹。

    有了孩子,生活一下子变得紧张局促,狭窄的心情空间竟难以分给书几个平方米,即使偶尔偷闲,也是从网上找些婚姻家庭育儿的文字来看,生活从此直奔主题。

    读过钱锺书的《围城》,恍惚觉得自己读懂了,然后匆匆地踏入围城,结婚之后回过头来看一看,这才真正地懂了。书教会了我生活,给了我梦想,也给了我希望。可是有了家庭之后,读书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自己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无忧无虑的人了。每天忙碌地重复着昨天的脚步,回家还有家务孩子等着你去忙,忽然觉得心灵空虚到了极点。我好像丢了什么,却又总是找不到。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老朋友,看着她滋润幸福的眼神,我很惊诧,为什么她看起来是那么幸福?我的幸福去了哪儿呢?朋友告诉我,她一直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看书。

    那天,我想了很多。即使再忙,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滋味的人生。从那天起,我决定,每天都要留给自己一点时间,再回到过去,用心去品书,享受读书的乐趣。

    生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经历不同,感悟也会不同。有的人可能在品读经典的瞬间茅塞顿开,也有的人可能要通过漫长岁月的历练才会有所感悟。所以,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读书,学会生活,这样,才能活出诗一般的生活!

    就是在这样一个很舒爽的下午,在秋日温暖的气息里,那些与书有关的记忆,一如树隙间筛下的阳光,渐渐清晰、明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