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中国医疗剧中医患形象研究

    佟延秋 高西

    一、研究背景

    医疗电视剧(以下简称医疗剧)是以医疗机构为叙事背景,以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为人物主线的一种电视剧类型。医疗剧最早发源于美国,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电视体系中重要的行业剧类型之一。美国医疗剧因其题材真实、剧情紧凑、节奏紧张,已经成为美国剧情节系列剧的重要剧目之一。[1]随着获得八项电视奖的美剧——《急诊室的故事》的成功,各国也逐渐推出了富有特色的医疗剧。[2]日本和韩国将其民族的文化融入到医疗剧的创作中,分别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医疗剧。我国香港也推出了极具代表性的医疗剧,如《妙手仁心》(1998)、《Oncall36小时》(2012)等。[3]

    中国大陆医疗剧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电视剧中深受受众喜爱且极具个性的类型剧[4]。我国的医疗剧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关照,尝试用影视语言来向全社会展示医患关系问题。作家六六在《心术》一书的扉页中写道:“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爱)。我能看到的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从中可以看出,医院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而医院的实际情况、蕴含的意义可以通过影视艺术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进一步讲,医院作为一个空间存在,承载着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双边活动。医院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必须进入的地方;你身边的每个人都会有着或大或小的疾病,这可不是一个微小的团体。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是绝对有趣又令人十分好奇的。

    源于生活的电影和电视艺术是一种审美高度集中的活动。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其“意识”层面会受到虚幻世界的吸引,进入到一种幻觉状态,然而观众的感觉体验却是真实可知的。[5]由此可见,从医疗剧中积极的医生形象和良好的医患关系出发来塑造医务工作者形象,不失为是一种缓解医患关系、促进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医疗剧作为电视剧的一种类型,在数量上虽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但从《希波克拉底誓言》(2001年)到《外科风云》(2017年),我国医疗剧的创作开始逐年增长。纳入本研究的医疗剧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以医疗机构为背景,以医务人员工作、生活为叙事主线的电视剧作品;第二,那些仅将医务人员外在形象作为剧中角色设定的电视剧,不能被称为医疗剧;第三,穿着“职业装”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在外在形象上能够吸引观众,同时剧情还要能够体现出医疗行业的专业性。

    (二)研究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2017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是一项集社会、环境、经济、文化于一体的伟大工程。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及医患双边行为模式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第一因素。[6]目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过于注重理性判断,若能够通过影视作品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对缓解医患冲突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

    人物形象分析是与影视剧中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从具体的事件表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精神风貌,再进行特征的选取,最后阐述观点。本研究首先以叙事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从叙事结构入手,通过对我国医疗剧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其故事情节的内在逻辑,分析剧中医患形象的变化。[7]其次,运用定性分析法对我国医疗剧进行“质”性分析,对医疗剧中的医患形象进行分析与概括,从医患双边行为的角度阐释医患关系的本质。

    人物形象的设计和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作品对观众产生的视觉吸引力以及思想震撼力的大小。[8]本研究还从艺术造型、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角度对我国医疗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我国早期的医疗剧集中在医护人员的表现上,多以无条件地赞美医护人员为主。随着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元化,仅仅是赞美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过于单一的人物形象会使医疗剧脱离现实,从而丧失医疗剧的特质。在医疗剧创作中,只有把医护人员的专业形象、职业形象和大众形象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立体多维,更接近真实的形象,才会让观众有参与感和代入感,使得医护人员形象更加的饱满。

    三、研究结果

    我国目前医疗剧的总体水平距离欧美以及日韩等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纵观我国医疗剧,其在表达真爱生命、直面生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辩证地看,这些医疗剧也真实地反映出我国目前医疗水平的局限性。[9]也暴露出目前的医疗剧对医疗的关注较多,而对健康的关注较少。对于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在这个定义中,“健康”一词,明显包括了三重含义:其一,没病没灾;其二,身心健康;其三,幸福美满,这样理想的“完好状态”显然远远超出了目前医疗剧所表达的范围。从我国目前的医疗剧来看,其中的人物形象在表现出较强戏剧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事业型、现实型和矛盾型三种形象特征。

    (一)事業型医护形象

    由于医学知识的高度专业性,注定其必然与威权相伴,再加上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信念与坚持,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医术高超、医者仁心、医德为先的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剧来说,主人公的专业魅力和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医疗剧往往是通过表现主人公对待工作、同事、患者以及家庭的追求和态度来表现事业型医护人员的形象。这种价值观取向通常就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由此观众从剧中主人公的表现来获得认同感。观众沉浸在剧情中,会将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联系起来,做出比较和价值判断,这样的医护人员形象能够影响观众,从而引发对社会的思考。

    患者对医生的期待映射到医疗剧中,也就是观众对医生的期待,就是剧中主人公完美形象的展示。我国医疗剧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以观众的情感需求为基点,勾勒出美好的医生形象。从目前我国医疗剧来看,剧中的医护人员形象不仅在专业上让人佩服,而且在人际关系、家庭、事业以及价值观方面都有所表现。这样的医生形象会更加的饱满,有人情味,观众也更容易接受,也会有更强的传播力度。

    我国医疗剧受美剧《急诊室的故事》的影响,在叙事上注重医务工作本身,并整合了都市剧中的一些元素,使得画面具有真实的叙事风格和现代感。如《无限生机》和《妇产科男医生》中的医生形象都比较都市化和年轻化。尤其是在《心术》中,不仅仅医生的形象较为全面,而且对护士形象的塑造同样生动活泼且富有张力。《心术》中的刘晨曦既敬业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高尚医德医风。这样的人物形象对于观众来说是非常理想化的。在剧中,刘晨曦是一个丈夫、一位父亲,更是一名医生,当女儿南南生病入院时,身为医生的他不得不坚持为病人做手术,女儿只能由妻子和朋友照顾。这样的形象塑造成就了观众或者患者心目中对医生的想象与期待。[10][11]

    在《青年医生》中,程俊青年医生的代表,他性格开朗、工作努力,他的努力付出让同事们都非常支持和欣赏他。程俊作为急诊室的骨干,又出生在一个医疗世家,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看着自己的父母从事医疗事业挽救生命,因此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的想法从小根植于心。在急诊室这个小群体中,程俊就像一个“经理”,不斷发挥自己的能力,全面协调各方事务。[12]《产科医生》中的肖程,充满着正义与新时代的气息。肖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海归博士,掌握了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但是他却依然选择回到祖国,希望成立属于自己的研究团队。身为科室负责人,他没有受制于现有制度的束缚,敢于向权威挑战。

    事业型医护形象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工具理性被发挥到极致的现实情况下,为促进医患沟通和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同时也使得工具理性没有蜕变为具有毁灭性的非理性。[13][14][15]。医疗剧中的事业型医生拥有专业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完美的人性、坚定的信念以及救死扶伤的理想。无论是中年医务工作者还是青年医务工作者,都是在向人们传达着奉献的精神。我国医疗剧不仅表达了明确的主题,还具有对现实的批判性意义。这种意义通常在发生冲突时展现,如主人公个人内心的冲突、与他人的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些事业型医护形象引发了社会对于医学“原点”的多方位思考,从而让医疗剧充满了思辨的色彩。

    (二)现实型医护形象

    根据法国哲学家米歇·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共谋的逻辑,当患者遭遇病患时必须求助于医生,因此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必然处于劣势,最终加剧了医疗父权主义的地位。[16][17]

    在我国早期的医疗剧中,主要以刻画医学专家为主,从而忽视了其他医务工作者。[18]近年来,医疗剧也在紧跟时代的脚步,在以往的模式上有所改变,剧中开始出现青春、幽默、励志的新形象。医院里面的小人物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主人公。那些低年资医生在临床上可能还不够精湛,但是他们刻苦努力,积极奋斗,不断向事业型医生靠拢。在医疗剧中,这些医生的形象及成长历程,通过电视艺术的叙述别有一番景象。

    《产科医生》中的何晶,虽然只是实习医生,但却有一股吸引人的劲儿。她非常谦虚好学,虽然来自基层,但她的临床经验很丰富,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就在公路边为一位孕妇成功接生,但是她并没有为此而骄傲自大,而是保持着谦逊学习的态度,沉浸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们在何晶身上看到了年轻医生的朝气与热血,勤奋与好学。这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精神风貌。而且她待人真诚善良,淡泊名利。面对朱爱萍盗取自己成果的行为,都是淡然面对。对待患者也尽心尽力,体现出了真正的医德情操。

    《青年医生》中的赵冲,是一个充满阳光而又非常自信的人,家庭条件很好,热爱文学创作,但是家人却要求他从事医务工作。家人对赵冲事业的干预造成了他这个“富二代”玩世不恭的态度。与此同时,在这类实习生的身上,可以看到从事业型医生到现实型医生励志成长的过渡。

    这些现实型医护人员,在医疗技术上与事业型医护人员有一定差距,反而能够更多地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疾苦,因此他们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下不断学习、思考与总结,将职业与理想相结合,没有受到医患关系的不良影响,依然选择全身心投入到医疗事业中,最终在梦想和现实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三)矛盾型医护形象

    我国医疗剧在讲述医疗行业以及医护人员的故事时,在展现了事业型医护形象和现实型医护形象的同时,也没有避讳医疗行业中那些不合理的一面,这也是我国医疗剧比较关注现实的一种表现。[19]毕竟医患关系是信息、技术、市场博弈的结果;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医患双边行为的主要原因。医患关系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息不对等、市场化机制、患方期望、医方防御、监管失能等因素同样影响着医患双边行为[20][21][22][23][24]。然而仅从科技发展、经济调节、政府监管、医生技术与道德培养上构想对策显然是不够的。人生来善良,到走向错误的人生,往往是在充满诱惑的选择面前迷失了方向,从而一错到底为了满足自己心中不断变大的欲望与虚荣,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过错,最终走向失败,医生也是人,也面临着多种选择与挑战。与此同时,医生执行医疗决策的权力被严格的医疗监管制度束缚,也会将医生陷于两难的境地。

    《医者仁心》中的王冬,是一名从美国回来的医学博士,也是丁院长心中的红人。他本身已经十分优秀,但是却不满足于现有的名望和物质,为了满足自己更强的贪欲,他多次私自停诊外出治病。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病患时,为了保住自己的声誉,去做自己能力不够的手术,还盗取同事钟立行的医学成果。他这种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受到了观众的唾弃。

    《心术》中的顾晓梅,对待每一个病人都非常冷漠,没有耐心,所以也被称为顾美人。她在面对患者的病情时,为了自保,不停地让患者检查,不停地给患者开药,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顾晓梅经常因为态度不佳、漫不经心位居投诉榜首。在医闹横生、人人自危的医生世界中,顾晓梅选择了明哲保身,面对不公平的制度,不做任何抵抗,如傀儡般做着机械的事情。日复一日,她渐渐丢失了身为医生该有的仁爱之心和原则初衷。

    (四)患者形象

    在医疗剧中,存在多种医患关系,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对患者的治疗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医疗剧在展现医患沟通方面成功塑造了医护人员形象,满足了观众对良性医患关系的期待;而那些让观众反感的医护人员形象,更加衬托出事业型医生给观众带来对生命和健康的美好期望。[25]理性与感性并存才能塑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应持续消除病患的负面情绪,传递温暖和正能量,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给患者带来安慰。医患关系在电视媒介上的呈现是更加典型和概括性的,对于受众来说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医患之间的互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这种互动既要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又要有崇高的德行。只有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人性道德同时作用,医患关系才能得以良性展现。

    事业型医生与医患之间存在矛盾之时,医生通常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手段显示出作为精神领袖强烈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在患者遇到人生困境之时,事业型医生通常会及时的出现,在实际和精神上都给患者带来帮助,使患者一步一步走向健康与美好,但并非所有理想医生的幫助都可以使恶化的事件得到改善。医疗剧中对患者的表现,能够在医护人员中间建立起文化共识,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重塑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认同感。[26]

    四、讨论

    医疗剧以其独特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现实内涵,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紧张的医患关系让医疗变得有些“冰冷”,但是大部分的医务工作者还是恪尽职守,医术与医德并存。研究表明,医患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医疗剧,敢于直面社会热点,全景式地对医生和患者进行了展示,拉近了观众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心理距离,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特点。这使人们能够更充分了解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也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火热、柔软与仁义。这对医疗媒介形象的重构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27]

    虽然目前我国医疗剧数量较少,但基本涵盖了急性病与危重病相关科室,以此来向观众、社会客观真实地阐释医疗行业的真实现状、医生的职业特色,这对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刻板印象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现有的医疗剧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提高,比如对医生形象的塑造,既不能一味的突出其医学性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也不能为了故事情节的戏剧化而脱离医学性。

    紧张的医患关系让普通百姓对医生心存怀疑,而医疗剧中温暖的医德之风,让观众看到了医者仁心的医德本质,也警醒了那些矛盾型的医生,燃起了那些现实型医生的热血,慰藉了那些事业型医生的心灵,同时也使社会对医生更加的期待。医疗剧要敢于直面现实生活中这一公众普遍关注的敏感话题,并以此话题建构故事,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直观的刻画。一部好的医疗剧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需要一个客观的叙事原则。医疗工作者作为医疗行业的主体,患者作为医疗行业的受体,医疗剧的叙事内容离不开医患形象的塑造和表现。医疗剧作为一种艺术产品,不可能存在于社会之外。医疗剧中的医患形象与现实社会医患形象是紧密关联的,因此医疗剧中医患形象的塑造对社会中医患关系问题的缓解有一定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3]崔静雯. 近年国内医疗剧中的医生形象建构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6: 18.

    [2]季妍. 从《医者仁心》到《心术》浅析我国医疗剧的发展之路[ J ]. 电影评介, 2012(24): 69-71.

    [4]罗弦. 西“风”东渐各演千秋——评美国医疗剧东方本土化演绎[ J ]. 电影评介,2011(19): 17-19.

    [5]孔新姿. 影视作品中反面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认知情感研究[ J ]. 电影评介, 2015(9): 78-80.

    [6] 唐钧. “健康中国”不能被误导为“医疗中国”[ J ]. 中国医疗保险, 2016(10):24-25.

    [7][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 王文融,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95-101.

    [8] 曾庆瑞. 电视剧原理[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65.

    [9]周安若. 中国医疗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J ]. 北方文学: 中, 2016(11): 68-71.

    [10]许安琪. 21世纪医疗剧中医生形象探析——以《心术》为例[ J ]. 戏剧之家, 2014(7): 204-205.

    [11]毕蕾.中国大陆潜伏类谍战剧中的故事研究[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2014: 64-67.

    [12]邵晶,李潇.《生命缘》:只追寻有价值的收视率[ J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5): 32-35.

    [13]Dursun P, Yanik FB, Zeyneloglu HB, et al. Why women request cesarean section without medical indication? [ J ].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1, 24(9): 1133-1137.

    [14]Shahoei R,Riji HM,Saeedi ZA. “Safe passage”: pregnant Iranian Kurdish women's choice of childbirth method [ J ]. J Adv Nurs, 2011, 67 (10): 2130-2138.

    [15]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 三联书店,2003.

    [16]Cindy Zolnierek.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the Patient [ J ].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Volume 32, Issue 6, 2011: 79.

    [17]严予若, 万晓莉, 陈錫建. 沟通实践与当代医患关系重构——一个哈贝马斯的视角[ J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 171-177.

    [18]黄兴玮. 新世纪以来国产医疗剧中的医者形象建构[ J ]. 武陵学刊, 2017(2): 105-107.

    [19][美] 罗伯特·麦基. 故事——材质、 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M].周铁东, 译.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 65.

    [20]肖增敏, 杨莉. 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医患关系演化路径及对策研究[ J ]. 医学与哲学, 2014, 35(11): 57-60.

    [21]顾昕. 健康产业发展之道:应先搞清利益机制[ J ]. 中国医院院长, 2017(6): 85-87.

    [22]郭福玲, 尹学东. 过度医疗原因解析[ J ]. 医学与哲学, 2017, 38(12): 7-10.

    [23]朱博文, 罗教讲. 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吗?——基于数据CSS2013的实证分析[ J ]. 江苏社会科学, 2017(3): 70-78.

    [24]医学的目的:确定新的优先战略[ J ].吕维柏译.邱仁宗校.医学与哲学,1997,18(4):171-173.

    [25]饶凤英. 论电影中良好的医生形象塑造和医患关系表达[ J ]. 科教导刊, 2016(8): 139-140.

    [26]丁王康. 祛魅与重塑:医疗纪录片中医生媒介形象分析[D].辽宁大学, 2018: 44-48.

    [27]宋阳,佟延秋. 医疗媒介形象的重构与传播——以纪录片《人间世》为例[ J ]. 电影评介, 2018(04): 87-89.

    【作者简介】 ?佟延秋,男,辽宁鞍山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主要从事纪录片、健康传播研究;

    高西,女,四川内江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主管护师,科室负责人。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基于舆论传播模型的医患关系生成机制与演化规律研究”(编号:19YJA86002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