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机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举措阐释

    钱景和

    [摘 要] 公共卫生机构主要负责疾病防控、应急治疗、采血供血、监督卫生状况等重大疾病管理工作,在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属于财政全额拨款支持的机构。固定资产是公共卫生单位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卫生工作能够得到落实的关键条件,且因公共卫生单位的性质,机构内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财产,因此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不仅可以提升资产利用效率还能够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当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公共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措施。

    [關键词] 公共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举措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重点提升我国国民身体健康水平,将健康中国作为优先战略,而公共卫生单位是负责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单位也需要不断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才能够满足国家政策的需求。公共卫生机构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影响了管理效果,其中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也较为突出。固定资产是指因多种目的而长期持有、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拥有一定价值的非货币形式资产,包括房屋、建筑、机械设备、工具等多种物品,是工作开展和机构运行所需要依赖的资产。公共卫生机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固定资产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成为了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工作中所需要重视的内容之一。

    一、公共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公共卫生机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由于其重要性不可忽略,所以其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会严重影响公共卫生机构单位长期发展[1]。在公共卫生机构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以及卫生资金的使用有效率。由于公共卫生机构属于非营利机构,主要以公益性和社会实性作为发展的长远目标,因而管理人员通常对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制度不够重视,认为可以长期依赖财政资金支持,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上也不够严格。

    (二)固定资产采购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的种类和功能都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变,部分公共卫生机构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会购置大量的固定资产,如果固定资产的购置量超出本身机构的需求,就会出现固定资产浪费的现象和问题。部门公共卫生机构未受到外部的有效监督,在采购固定资产时经常出现未按照流程购买的现象,会出现其他谋取私利等行为,隐性问题严重[2]。

    (三)信息化管理较为落后

    部分公立医院因管理水平高、管理理念先进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管理阶段,然而公共卫生机构没有产生危机意识,信息化系统较为落后,单位机构内每个部门的软件系统均处于独立的状态,没有为公共事业单位构建数据共享平台,也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度有所增加,难以及时和资产使用部门进行协调,评估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和内容较多,如在使用固定资产时需要记录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人员、使用原因、使用时间、使用用途等,由于公共卫生机构内需要应用固定资产的需求过多,人工记录的方式容易出现错误,会给后续管理信息的核算带来一定难度。

    二、公共卫生机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措施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会影响到公共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管理工作极其重要,需要选择专业人员实施专门管理,确保能够对固定资产的应用做到全方位管理[3]。因此在管理制度中首先需要明确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结合公共卫生机构规模大小设计不同级别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并根据级别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责任制度。通过责任制度的落实和增加能够保证每个管理人员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涉及到多个环节,为了确保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应当在管理制度中增加管理流程,让管理工作可以有序推进。针对管理人员设计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管理效果实施绩效考核,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单独依靠管理人员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领导人员能够在公共卫生机构总体管理制度中渗透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促使公共卫生机构全体员工形成维护和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

    (二)提升固定资产采购和应用合理性

    固定资产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购置固定资产可以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但是在进行采购时必须要控制预算,防止部分不必要资产的购入,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4]。我国财政部门已经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购入规定,公共卫生机构必须要按照这一规定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将勤俭节约作为购买原则,根据公共卫生机构规模、综合实力和资金水平统筹规划固定资产的购买类型和数量。除去对采购实施预算管理外,还应当强化固定资产应用管理,针对部分较为贵重的固定资产实施规范化管理。除去明确固定资产应用计划之外,还需要在固定资产使用完毕后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损坏或者丢失等现象。作为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存在损坏隐患和应用安全隐患,及时更换设备内部的老化零件,使设备能够处于较好的应用状态。

    (三)健全资产处理机制

    在对资产实施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合理的处理机制,确保可以按照规范化的流程对固定资产实施处理,并且也需要重视处理机制的针对性,根据不同资产的类型特点实施不同的处理计划。在核算固定资产时应当及时纳入新采购的固定资产,对正在维修和需要维修的资产实施准确记录。部分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到期后会无法继续使用,应进行报废处理或者回收处理,针对这一类资产需要根据审批流程实施处理,作为管理人员不能私自对资产实施处理,严禁出现谋取私利的行为出现。同时如果资产需要进行报废处理,需要和有关机构进行沟通,在审核完毕后,确定固定资产达到报废标准后按照处理流程进行处理[5]。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固定资产管理

    公共卫生机构内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清点和管理难度较大,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后则可以有效减轻管理难度。在信息系统中根据不同的管理内容设计相应的功能板块:资产采购模块负责审批固定资产购买要求,记录固定资产采购原因、数量、价格和时间等;资产档案模块负责对固定资产的资料进行记录,及时完善新增固定资产的档案,如果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化也需要对档案进行修改;日常管理模块负责记录固定资产的日常应用、维修和处理情况,记录应用流程、维修流程和处理流程;财务核算模块负责记录并核对有关于固定资产的财务信息,为后续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数据;查询模块负责为其他部门人员提供查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果信息系统被黑客或者病毒所影响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丢失,进而影响到公共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为此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增加适当的安全保护技术,如数据备份技术、防火墙系统等,抵御外来病毒的攻击[6]。

    三、结语

    人们的健康意识正在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持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必须要尽快对医疗体系进行改革,以此来落实政府所提出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近年来公共卫生机构已经在按照政府要求对管理模式进行改善,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公共卫生机构未对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管理,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引用价值。公共卫生机构需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从自身角度出发探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当设计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修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小欢.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8):58-59.

    [2]彭申龙池.关于基层医疗机构贯彻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9(24):203-204.

    [3]王艳艳.医疗卫生系统财务会计制度缺陷的改进建议研究[J].财会学习,2020(25):121-122.

    [4]江燕.新会计制度改革对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4):81-82.

    [5]张春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9(35):21,23.

    [6]鄭怡.论公共卫生机构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