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学议讲练之模式,创在线课堂之高效

    詹建兵

    

    

    ● 案例缘起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借助自己所熟悉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近期,笔者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实施线上教学活动的态度及需求,在自己教授的151位学生中开展主题为“高三信息技术线上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其中“你最喜欢的线上学习模式”问题的统计结果显示有65.54%的学生选择“学习资源包+直播”。基于众多学生的需求,笔者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学议讲练”的在线课堂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尝试。

    ● 案例主题

    本文展示的是以浙教2003版《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中“冒泡排序算法”为教学内容所开展的一次线上教学活动,活动采用了笔者构建的基于“学习资源包+直播”的“学议讲练”课堂模式(如图1)。

    ● 案例主要环节描述

    “冒泡排序算法”是“冒泡排序”章节的第1课时,也是整个排序算法的第1课时,该教学内容既可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算法的流程图表示等),又可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冒泡排序算法程序实现、选择排序及程序实现等)做铺垫。

    环节一

    教师活动:下发“学习资源包”;布置学生带着问题(“什么叫排序”)运行“学习资源包”中的VB程序“排序.EXE”;引导学生归纳排序的定义并揭示教学主题。随后,分段展示“学习资源包”中的微视频“学生排队.FLV”并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如下页图2)填写。

    学生活动:接收“学习资源包”;运行VB程序并通过比较排序前后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排序的定义。观看微视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表格的填写。

    环节二

    教师活动:设问(微视频中呈现的是4位同学从高到矮排队,如果是5位或更多的同学排队应如何进行?请找出人数不同时该排队方法的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设问(若将微视频中的同学换成他们的身高值,则原来的同学排队问题就变成了数据排序问题,将这些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应如何进行?请简要描述其过程)并分享“学习资源包”中的微视频“学生身高值排序.FLV”。

    学生活动:观看微视频,思考教师的问题并通过“钉钉连麦”与大家探讨交流及分享。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告知学生这种方法就是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布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一”并适时释疑。

    学习任务单一:对存放在数组元素d(1)、d(2)、…、d(n)中的n个数进行升序排序,指针i指向每一轮排序结束后最小值的存放位置,指针j指向每一次比较时后面那个数的位置,则在进行第三轮的排序时,指针i所指向的位置是_____,指针j最后所指向的位置是_____。

    学生活动: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环节三

    教师活动:解读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并画出该算法的流程图。之后,分步展示“学习资源包”中的Flash动画“冒泡排序的执行过程.SWF”并解读冒泡排序的执行过程;布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二”并适时释疑。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解读及流程图进一步巩固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通过Flash动画领会冒泡排序的执行过程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图3所示的流程图实现用冒泡排序算法对某班40位同学的身高值进行升序排序,请把流程图补充完整。

    环节四

    教师活动:利用“七天网络”布置“课堂练习”并批改;反馈练习情况并释疑。

    学生活动:完成“课堂练习”并提交;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查漏补缺。

    ● 案例反思

    (1)学生参与度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在线教学活动这一指标的落实应该更为重要。本案例通過“学议讲练”课堂模式的各个环节(如以微视频、Flash动画及学习任务单等组织自主学习,以设问引导探究,以释疑进行主要知识点的归纳与讲解,以“钉钉连麦”开展线上交流,以课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等),使学生能始终关注课堂,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直播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程设计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的真实体现。本案例以微视频、Flash动画、学习任务单、课堂练习等学习资源为载体,通过“学议讲练”课堂模式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既实现了学科知识点的传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本案例通过应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资源(微视频“学生排队.FLV”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布置具有一定层次的学习任务单及课堂练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跳一跳,摘到桃”的成功喜悦。

    (4)当然,本案例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作为新授课,其容量较大,时间紧,一节课下来还有较多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再优化;在教学活动中虽然通过“钉钉连麦”进行了一些在线互动,但还不顺畅,需对该功能做进一步的探索实践;不能及时地把握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后续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安排“教学活动在线评价”环节以实现对在线教学的即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