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市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郑科

    

    

    

    近年来,以苹果为主的运城果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市林果面积530万亩,其中水果面积330万亩,共栽植有13类169个品种,其中苹果面积173万亩,占全市水果面积51%,超过30万亩的主栽种类还有桃、梨、葡萄等。在全市200万亩干果中,核桃面积超过50万亩,冬枣面积40多万亩。全市干鲜果品种多、面积大,并且有20万亩设施水果。从年初到岁末,草莓、樱桃、甜杏、葡萄、桃、酥梨、猕猴桃、冬枣、苹果、甜柿等各类水果接连不断,北方有的水果品种运城市基本都有,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百果园。

    在此基础上,运城市果品产业链条比较完善,全市9个浓缩果汁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35万吨,年产量约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3;建有恒温保鲜果库810座,贮藏能力171万吨,是华北、西北地区重要的果品贮藏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果醋、果酒、果干、果脆、水果罐头等加工产业也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出口注册果园223个,注册面积34.2万亩;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上果品加工出口企业16家;果品已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秘鲁、俄罗斯等68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特色水果产业已成为运城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

    1 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果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产布局不太科学,树种品种结构不太合理。在低海拔地区红富士面积过大。果品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科学,晚熟品种占比过高,达70%,早熟品种占比较小,仅5%左右。(2)果园栽培模式不适,生产标准化水平低,老果园改造任务重。由此导致全市果品品质不高,高档果品仅占5%~10%,中档果占比75%~80%,低档果占到15%。(3)土肥水管理不科学,果园生产可持续性差。果园采用传统的清耕除草制土壤管理模式。土壤肥力不足、养分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水果稳产、高产、品质提升乃至果业可持续发展。(4)果园基础设施亟需完善,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不高。果园防雹、防虫、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果园机械化率仅为25%左右,亩均劳动力需求0.3人以上;果园集约化管理水平不高,每千克生产成本2元以上且逐年增长,市场竞争力下降。(5)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金融等现代要素对果业支撑力度不够。

    1.2 水果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采后处理能力亟需加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果园标准化程度低,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冷链和集中仓储加工。因为商品意识和设施投入的不够,甚至有的水果到了口岸,还需要二次分拣。(2)精深加工动力不足。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500余家,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接近300亿元。但存在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在运城市果汁企业中,大多为加工浓缩果汁,进一步加工成功能型饮料的终端产品少。所以说精深加工少、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经济效益不高是运城市农产品加工业的突出问题。

    2 对果业发展的建议

    2.1 进一步支持建设水果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在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前提下,坚持“立地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栽植品种优良、砧穗结合合理、管理模式领先、生产技术标准、综合防控集成、土壤管理科学、经营规模适度、配套设施完善”等十大标准,建设一批水果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1)大力支持立地条件优越的优势区建特色果品基地。首选温、光、水、土、热、气等自然条件优越地块,支持建设“特”“优”果品基地。 (2)大力支持区位优势明显的优势区建特色果品基地。支持位于国道或者高速公路沿线等交通便利,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区建设“特”“优”果品基地。(3)大力支持示范基地栽植特色优良品种。坚持适地适栽原则,根据果园不同海拔高度选择适宜优良品种。(4)大力支持新模式引领。根据不同树种、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在进一步推进乔、矮高光效树形改造的同时,着力矮化高效栽培,推行宽行密植等高密度经营模式。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弥雾机(图1)、割草机、开沟施肥机、修剪采集操作平台等果园机械,实现果园管理的机械化、省力化(图2)。(5)大力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水果示范基地建设坚持适度规模经营,不盲目的追求“规模”,苹果矮化栽培模式示范基地面积以50~200亩为宜。(6)大力支持完善配套设施。基地建设要求水、电、路、沟、渠等配套设施完善,达到旱能灌、涝能排。(7)大力支持提升装备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购置先进适用、低耗高效、安全可靠的果园作业机械。支持构建智能化灾害预警平台,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在冰雹多发区域建设果园防雹网(图3),改造防雹增雨设施。

    2.2 多管齐下延长产业链条

    (1)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进行果品就地加工。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大胆向果品加工方向迈进。做不到精深加工,可以先初加工、粗加工,再进一步向精深加工和品牌加工迈进。建议对小加工、初加工也出台基本的财政补贴、设施补贴、品牌补贴等各方面的支持政策。(2)鼓励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从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费用优化、用地优化、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在巩固提升浓缩苹果汁、果醋、果酒等优势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基础上,发展苹果食用品、保健品、醫用品等精深加工新产品,推进苹果加工由果汁加工向精深加工并重转变,实现果品深加工的系列化(图4)。

    2.3 整合资源提高效能,将核桃、红枣等干果经济林归口果业一体化服务管理

    核桃产业、红枣产业因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等原因,一直都是归口林业部门管理指导。截至2020年,全市的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0万亩;特别是冬枣种植面积也达40多万亩,总产量60万吨,总产值超过24亿元,已出口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逐年递增。仅临猗县全县鲜枣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年产量达3亿千克,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鲜枣生产基地,产值突破20亿元,被称为“冬枣之乡”。为促进核桃、冬枣等枣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将核桃产业归口纳入全市果业一体化发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