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方式研究

    韩雨彤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发达的社会环境中,一切服务型项目都要与时代步伐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把路走得越来越宽、越来越远。图书馆是我国公民享受教育资源共享、获得精神文化食粮、提升知识素养的教育资源集合机构,将数字化技术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结合到一起,能够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服务性功能,通过分析大众数字化阅读情况,有目的地提升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方式的建设,从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承载功能。

    图书馆作为一个具有保存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开发信息资源等社会职能的服务型机构,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地位。为了能使图书馆在新时代更具有人性化、服务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化,需要不断加大对其信息化资源投入和使用的力度,做好数字文化服务工作。本文就以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探讨。

    一、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方式现状

    (一)数字文化服务方式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许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设立的数字文化型服务活动分类多样且各有特色。通过各省文化共享网站、地方性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网站等宣传媒体就可以看出,这些图书馆文化服务方式都是基于数字化时代而诞生出来的“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包括手机掌上图书馆、电子图书阅读器、4G上网卡、电子图书读报栏、计算机网络培训大赛等一些围绕图书馆开展的服务性活动。

    (二)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现状分析

    按照调查所得,可以把这些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内容分成四种类型,分别为数字移动借阅类,便捷环境类、教育活动类以及“受托”服务类,对此选出几个数字化服务方式做代表展开分析。

    1.数字移动借阅类分析

    这种数字文化服务类别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在传统图书馆借阅图书的馆藏功能,它可以轻轻松松的利用各种移动数字平台对图书馆中的书籍进行查询、借阅和归还,在此过程中减少了以往需要来回走动借书还书流程的麻烦,打破了读者进入各个区域图书馆借阅书籍的时空限制。这种移动借阅方式包括有手机移动图书馆、电子书籍阅读器和一些借读卡的使用等,总体来说这种类型的数字文化服务方式具有灵活、易携带的特点,尤其是人人都熟悉的手机和阅读器,更是让人们实现了与图书馆日常活动的无缝对接,借阅者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自主化阅读,满足个人阅读需求。

    2.便捷环境类分析

    这种类型的数字文化服务方式指的是通过一些网络条件和电子设备为读者创造一个适宜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外在环境,而这种服务类型的提供地点还不仅仅限于图书馆内部,还可以扩展到图书馆外围的服务地带。这种类型的服务方式有无线网络和4G上网卡以及在线读报机等,这种服务类型具有广泛的可阅读内容,方式间接而没有明确的阅览目标,它所营造的这种环境氛围能够给人自由选择的空间,读者完全可以沉浸在这种便利的外界环境下获取想要的信息内容。

    3.教育活动类分析

    这种教育活动是指当地图书馆为让广大阅读者获取更多的信息内容,增加学习知识的维度和丰富性,组织筹办计算机培训和网络技能大赛,通过这种活动方式让用户了解计算机基础硬件和软件的应用常识,熟悉各种网页、海报的设计与应用等,要有针对性的对图书馆用户群体进行“分别对待”,不同的用户选择不同的服务活动内容,借此提高他们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使用网络进行各种资源查找的手段,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形式内容较为丰富,组织方式灵活多样而不枯燥,可以吸引图书馆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其中,感受图书馆文化的魅力,在此过程也提升了公民的信息素养,学习与掌握各种竞赛文化活动中的知识内涵。

    4.“受托”服务类分析

    这种类型的服务方式是指把图书馆作为服务者,为读者在馆藏资源中查找他们需要的书籍资料或信息资源,这种方式提供有两种服务模式,一个是“点菜式”的服务手段,另一个是在线交托借书的服务,通过这两种图书馆服务模式可以很好的满足用户借书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具个性化色彩的服务,保障用户拥有获取图书馆文化资源的权利。通常这种服务方式的特点是拥有方便简单的操作流程,所寻找的资源准确率更高等。

    二、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对公众阅读的影响

    (一)阅读习惯

    数字图书馆不仅改变了人们以往获取文化知识内容的认识理解,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他们的阅读习惯,相较于传统的图书馆阅读方式,数字化的阅读模式可以跨越时间地点选择多样的阅读内容,实现文化知识交互式传播。同时,数字化阅读还可以提升用户阅读的效率和兴趣,把在传统图书馆模式下借书还书手续流程节约下来的时间用在掌上数字图书馆的利用上,通过体验各种电子书,快捷的通过手机媒体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更加自主的选择自己需要获取的知识经验,久而久之培养出依靠电子图书馆阅读的学习习惯。

    (二)阅读能力

    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数字文化服务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它不仅仅停留在把一些纸本图书内容再现到到电子媒体来阅读的文化服务形式上,同时还包括视频演播和多媒体阅读教育等服务内容,但随着形式上琳琅满目的展示,真正给人带去阅读营养的图书内容就会变得遗失殆尽。多数用户享受着附着在数字图书馆系统周围的碎片化阅读,过于注重图书馆数字文化形式的体验过程,使自己注意力变得涣散,沉浸在网络中消磨时光。从此数字阅读变得不再纯粹,这不仅影响了用户的深入阅读,也导致他们的阅读能力逐渐下降。

    (三)互动阅读

    无线移动网络为数字图书馆里的用户与书籍作者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用户可以在看完一本书的章节内容后,向作者或网上书友互动交流,围绕图书内容提出各种建议和思考,用户不在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接受信息的单向输入,而是与数字阅读环境下的其他角色形成一種良性互动,激发他们学习阅读的热情和信心。

    三、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措施

    (一)丰富图书馆数字资源

    数字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它是新时代必然要诞生的文化形式,其可利用和开发的潜能价值有目共睹。数字图书馆丰富的阅读资源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吸引读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既要扩大实体书籍资源储备库,还要增加数字虚拟阅读资源库,及时更新馆藏,让公共图书馆尽量做到全面可靠,方便用户检索查询和共享各种文献资源,拓宽用户资源使用权限,为读者提供图书馆内特色的数字化阅读资源,相关人员要加强有关数字资源的采购工作,不断丰富图书馆馆藏数据库,开发多渠道、多元化的在线检索信息资源,循序渐进的优化馆内服务水平,增加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二)增加图书馆阅读氛围

    公共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知识文化内容时,还要具备一个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體验数字文化的阅读环境,当用户处在一个装修明亮、物品摆设舒适的空间感受文化气息的熏陶。就会不自然的增加阅读的专注度。此外,图书馆要加强对图书管路员的教育培训,通过他们热情而专业的服务让人们拥有愉悦的阅读体验,这样读书的效率会更高,使他们爱上图书馆,能够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找一片安静之地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三)针对性阅读服务

    图书馆应提前为用户筛选好数字文化阅读系统的内容,加强网络文化监管力度,对数字阅读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采集公共图书馆的使用读者的兴趣偏好,并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文献推荐功能为读者提供适合他们口味的精准化服务,享受数字阅读资源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功能,同时还要增设特色网上图书馆阅读通道和优质资源型网站,对用户进行科学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教育培训,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到图书馆数字环境,增强用户对各大宣传媒体或网站所发布信息的辨析判断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满足个人对知识文化的需求。

    (四)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经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数字图书馆的读者能够在图书馆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对基层群众开展有关数字图书馆使用功能、检索数据资源技能等信息化手段的宣传与培训,这种由图书馆组织引导发出的公益性宣传活动,可以有效普及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内容,图书馆的相关机构要以这种公益性的服务目标为指导,开设集中且开放性强的展览讲座,以供感兴趣的读者进行互动交流,感受阅读活动中的集体氛围,基于此,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加强宣传和推广的目标性,将宣传重点放在教育、文化以及一些卫生部门等,通过发传单、上门培训的形式加大对数字阅读服务内容的宣传。

    (五)拓宽数字阅读的途径

    数字阅读是基于传统阅读形式在新时代发展潮流中兴起的阅读手段,它是依靠社会进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达而逐渐形成的不单纯依靠视觉传达信息内容的阅读方式。时代在创新改革的前进号角下向前发展,公共图书馆用户的阅读工具也变得不拘一格,尤其是时下最为广泛使用的手机或平板,无疑成为了读者们使用率最高的阅览资讯的通讯工具,通过这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帮助用户远程连接到各大图书馆的网址和公开在线阅读区,利用上班学习之余的碎片化时间进行书籍的阅读。和传统的纸质版阅读途径相比,手机阅读的成本更低,可调配的阅读时间更加灵活,目前已经有很多图书馆将他们的数字文化资源扩展到了手机平台,例如浙江图书馆,读者无需前往图书馆注册,只需通过在手机的一端注册个人信息,便可拥有一个个人专用的掌上图书馆。另外,还有各大厂家发布的专门针对喜欢纸质版阅读感觉的用户而筹备开发的一些阅读工具,例如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iPad等移动设备,在这些平台上设计的各种各样的阅读功能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让他们能够不限时空地域的阻隔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当今图书馆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代背景中,数字资源的丰富与便捷无不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伴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普遍扭转,人们可以享受到数字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特点带来的种种优势,使得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方式得到公众认可。把数字阅读方式与传统阅读习惯相结合,两者互为表里,更好的服务和满足于广大阅读者,让公共图书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