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课,撬起大习作

    汪义红

    摘要: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怕教、怕改习作,很多学生怕写习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进入了习作课堂,让习作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文主要从课堂、素材、阅读、老师和学生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微课给习作课带来的深刻变化。

    关键词:微课?习作?有效性

    一直以来,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习作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作文、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教学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突破这个瓶颈,找到习作教学的“春天”,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而我要说,“小微课”,也能撬起“大习作”。

    一、微课,让课堂妙趣横生

    学生怕写作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作文缺乏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值写作的启蒙阶段,如果此阶段语文老师没有运用科学、合理的习作教学模式,引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势必会让他们畏惧习作,从而不利于今后的作文教学。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课堂教学之要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以其动静相宜、赏心悦目的微视频教学模式,逐渐走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让枯燥无趣的传统作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如我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进行写作,制作了微课《猜猜我是谁》,微课内容分三个小游戏:我是小侦探、图片猜一猜、我会比一比。“我是小侦探”主要是出示描写小猫、小狗、小公鸡外形的文字,文字中不出现三种小动物的名称,然后让学生根据文字中的“蛛丝马迹”来判断是哪种小动物,并给出理由。“图片猜一猜”是先出示一组毫无特点的小动物某个部位的图片,比如一只有白色羽毛的翅膀。很显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不能立马猜出。紧接着再出示另一组很有特点的小动物某个部位的图片,比如猪的嘴巴、长颈鹿的脖子、小燕子的尾巴等,学生很快就能猜到。“我会比一比”是把不同类的小动物和同类的小动物分组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三个小游戏难度系数呈梯度上升,完成了上一个游戏任务才能开启下一个游戏。学生在饶有兴趣的“闯关”中,自然而然地就知道了写小动物的外形需要抓住特点。再如,我在指导学生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时,把学生平时课外的跳绳、拔河、乒乓球比赛等活动的视频和相片等素材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通过暂停、回放等功能反复观看,直至把握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表情、动作等,从而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微课让我们把学生平时的生活搬上了习作的舞台,让学生感觉到原来习作离他们是那样的近,自己也可以成为习作中的主人公。试问,这样的习作课学生怎能不喜欢?

    二、微课,让习作“材”源滚滚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篇作文布置下去,有些学生抓耳挠腮,时而望望天空,作思考状,时而咬咬笔头,作痛苦状。他们绞尽脑汁,半天憋不出一个字。稍强者,他们东拼西凑,边写边数作文格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大作,却与要求的字数相差数行,只能望“空格”兴叹了。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积累,素材匮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我们平时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关注生活,帮助学生建立素材库。其实,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如上文所说,我们可以把学生在班级、操场、校园中的日常以及参加过的一些活动,通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校园生活类微课素材;我们还可以抓住微课能跨越时空的特点,将学生没见过的人、风景等引入微课,制作成人物类、风景类等微课素材;也可以制作名言警句类微课素材、名人逸事类微课素材……我们再定期将这些素材分类推送到班级QQ群,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借鉴。日积月累,学生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三、微课,让老师“闲庭信步”

    许多一线语文老师最头疼的莫过于作文教学,通常每节作文课前,认真备课,搜集素材;课中想尽各种办法,力求講得生动,可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如何让语文老师从繁重而又收效甚微的作文教学中解放出来?微课的确是一剂“良方”。

    (1)习作指导型微课,让课堂省时高效。学生的认知结构、阅历等不同,作文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为了让作文指导更有针对性、自主性,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我们课题组分专题搜集和制作了习作指导型微课。此类微课重在习作指导,每一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时间为5~8分钟,学生可在课前、课后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观看学习。如关于写人的习作,我们制作了《如何写人物的外貌》《如何写人物的动作》《如何写人物的语言》等八节微课,学生可在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将难点反馈给老师,老师在课堂上重点指导。这样的课堂,学生听起来认真,效率很高,写出的作文质量也相对高一点。

    (2)习作评讲型微课,让批改作文轻松有趣。为了让语文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我们课题组采用“1+1+1”批改模式,即教师精批一部分,然后精选一部分制作成微课评讲,最后学生互改一部分。这样讲练结合,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制作这些微课,虽然刚开始要花点时间,但大多数微课制作好后,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复使用,一劳永逸。所以,从长远来看,微课的介入,能让我们的习作指导和评讲事半功倍。

    四、微课,让学生畅所欲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小学语文非作文课上,学生的表达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但一上作文课,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沉默。沉默的缘由很多:他们不会表达,平时阅读得少,训练得少;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缺乏方法指导;班级人太多,不好意思表达。为此,我经常将制作好的指导类、赏析类、评讲类等习作微课发到班级QQ群,让学生课后自主观看学习,看过以后,在QQ群中留言跟帖。一开始只有几个人在群中发言,后来全班同学都发言;一开始只会敷衍地说“好”“值得学习”等寥寥数语,后来会说“语言生动优美,善用修辞手法”“文章结构奇巧,最后一个自然段如神来之笔”“写人物要抓特点,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等,妙语连珠;有时甚至为了习作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争论得热火朝天。学生在这样一种自由、放松的环境下,思维更加活跃,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时间长了,学生不满足于在课外、在QQ群中交流,转而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常为了一个知识点争论得面红耳赤。

    五、微课,让读写畅通无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阅读是输入,是基础,是积累;写作是输出,是表达,是运用。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将二者分离开来,将阅读当成单纯的语言学来分析、讲解,缺少对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学生不爱阅读。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原则”对我很有启发。“小步子原则”是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具有逻辑联系的许多“小步子”,由完成一系列“小步子”达到实现终极目标。阅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可以将这项工程分成一个个微课“小步子”,辅以学习任务单,最终完成阅读“大步子”。比如让学生两周内阅读完名著《西游记》,并写一篇读后感,他们可能觉得很困难且很反感。如果我们对《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进行精选,再将电视剧《西游记》中对应情节的视频剪辑下来,配套制作成一个个影像与文本相结合的微课,最后添加诸如仿写、角色扮演等小任务,学生怎能不爱上阅读?我们还可以将那些经典文章、学生优秀习作等节选制作成赏析型微视频,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边做任务边欣赏,快乐阅读,快乐习作。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久而久之,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大幅提高。

    微课如一缕春风注入小学习作课堂,让习作课焕发生机。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微课再好,它也只是提高习作课堂效率的手段之一,有其局限性,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思考、探索、研究新的提高习作课堂效率的方法,习作课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参考文献: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