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探索

    和万荣 孙晓莉

    摘 要:党的教育大计就是要努力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是学校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只有坚持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统一,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教育资源,实现各级教育系统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思想教育才能发挥其优势作用。本文对“课程思政”的本质及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就我校的“思政课程”建设提出一些建议,最后结合专业课程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 地理信息系统; 爱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K90-4;G65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105-002

    通过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领会习总书记所做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及成就做全面总结,在讲话中还做出对教育发展的重大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课堂、实践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了目标,我们就要向着目标迈进,积极寻求方法、高效完成任务。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具体的做法就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一、“课程思政”概述

    从课程思政这个说法的提出到今天,如果从字面上看,课程思政就是“课程”和“思政”两个要素组成,其中的“思政”是重点,“课程”是装饰或修饰语。那为什么叫做“课程思政”呢?从各学校在进行该类课程设计、实施来看有两种,一种是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简称;另一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的简称,如“思政专业”“思政活动”等。综述,“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课程教学理念,而不是一门新的课程,更不是在某门课中简单的添加一个新的知识点、典型案例,而是把思想政治相关知识融入到各个具体的已有课程中,特别是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教育学生,到达全员育人、潜移默化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保障。

    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发现,“课程思政”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我们进行教学的第一任务是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每位老师在进行专业知识讲授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用真心感动学生,不忘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成才,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我们必须按社会发展适当的改变教学理念,形成所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全部参与,各部门密切合作的格局,共同寻求教书育人的好方法。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将高尚的爱国主义、无私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的理念、事迹融入到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

    二、“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体系是高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各专业课程作为载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团结协作,积极参与,一同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并以制度化作保障。

    (一)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制度化建设

    一是要进行“课程思政”的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各部门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加强学校及相关部门党委对“课程思政”实施的引导。高校要建立健全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机制,把“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在所有学校教育中都加入“课程思政”的身影、使“课程思政”建设变成常态。

    二是要使“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日常。深入贯彻高校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机制,扎实推进思政育人格局。学校行政部门要积极推广“课程思政”的实施,只有把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党委部门、院系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思政理论课教师等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高校教育教学一体化的育人机制,才能使我们的“课程思政”产生作用。

    三是要把“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实践类课程中。就高校教育中的课程类型进行说明,实践类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的必要补充,在育人功能上不可小视。多数高校把课程体系归属为理论性课程或实践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因其操作性强、感受性好等特点,便于被学生所接受,特别是高职类学生更倾向于学习此类课程。建设“课程思政”需要增加实践类课程,在实践类课程能更好的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因为实践工作有更多案例、实践也需要很多高尚的精神做支撑。所以我们要调节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使“课程思政”教育遍地开花。

    (二)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课程思政的目标

    “大学生时代”是每一个上过大学的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一个人步入社会前的最后冲刺阶段,不仅是锻炼专业技能、为社会作贡献的最后准备阶段,也是学习做人、做事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学生在思维、人格、道德方面逐步定型。在这关键时期我们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而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德是做人的根本,课程思政应将德育置于课程目标之首,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养成勤锻炼、有情趣、爱劳动的生活取向,注重因地制宜,发挥高校的学科研究优势、社会网络资源、校史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创设条件,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拓展和开发。由此,专业教材和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应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格外注意的是,课程思政教育仅仅不是简单的“专业课程”加“思想政治课程”,不是在专业课程中剥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想政治。“思政”与“课程”的有效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要避免将德育内容生硬揳入专业课程的倾向,两者不应该是机械组合,而应该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总结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广,专业具有行业准入制度,具有鲜明的理工生特点,该专业所生产的产品一般具有保密性。在进行“课程思政”设计结阶段、在进行实施教育时,要注重把爱国主义、团队精神、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等融入到专业课中,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地理信息系统”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实一体性的特点,具体说就是实践性较强,同时也要求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又要把理论跟实践结合,把理论知识变成地图产品。该课程在专业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前导课程有测量学,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之后又为空间数据技术、空间分析等课程服务。除此之外。本门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完成数据采集、交工、分析、表达的基本能力,并能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为空间地理信息生产服务的能力及相关知识。具体包括:(1)GIS基本概念;(2)GIS的发展、组成、主要功能及应用于;(3)空间数据模型及栅格数据、矢量数据结构的概念、特点;(4)GIS的数学基础;(5)GIS数据来源、输入及数据质量;(6)GIS数据编辑、变换;(7)空间数据库模型、数据组织、数据库设计;(8)空间分析的内容及步骤;(9)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即表示方法、应用;(10)GIS的输出及地图可视化等。

    (一)加强小组成员合作,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不断提升

    在进行数据采集、图形校正等教学环节中。重注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等不断培养小组成员合作、行业精神,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得出知识点的答案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为后续校内水准测量、数字测图等实训小组配合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课堂实施,在学习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无思政课程的意识下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不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并加强吃苦耐劳、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去企业实习等奠定基础。

    (二)强调奉献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在进行课程知识体系介绍、设计时加入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史,介绍测绘界前辈的生平往事,介绍他们在苦难时期不畏艰苦、为国奉献的高尚爱国情怀。比如介绍刘先林院士时,强调这是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培养出来的地地道道的本土科学家,他在遥感学、摄影测量学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他不沽名钓誉、事事身先士卒。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摄影测量技术、开发航测仪器,获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其中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长期进口先进测绘仪器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约2亿元,创汇达1000多万元;刘院士还获得过很多像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之类的奖励奖章,但他从不骄傲,为人谦虚、谨慎,处处为他人着想,尽力帮助同事刘先林院士几十年来艰苦奋斗、潜心创造、勇于创新、矢志报国、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倾尽全力。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工作严谨求实的宝贵精神和对学生孜孜不倦、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在进行坐标系介绍时用更多时间解释北斗系统,让学生了解祖国科学技术力量的发展状况,在无形中感受到祖国强大带来的自豪感,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增强国家版图意识、数据保密意识

    在进行地图设计、地图输出及可视化教学时,把涉及到的关于地图保密的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的基本知识点中,使学生们时刻铭记保密的重要性。在地图输出中通过引入南海之争,教育学生明确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态度、决心。

    (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是跟从测绘数据打交道的,测绘数据是以地球表面为基础绘制的,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数学基础要求、有严密的误差计算方法。在进行GIS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过程都会涉及大量的误差数据。学生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时要养成实事求是、不更改数据的优良传统,为经手处理的数据负责。

    作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学子,毕业后将从事空间数据处理等工作,想使自己学有所用、学有所成,除了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就一定要选择“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使得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相互通变,架起了专业课与思政课沟通的桥梁。只有使“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变成常态,学校才能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質,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基金项目:“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探索——以《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校级基金项目(2019YJ0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1)

    [2]佩晨晨.浅析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文化,2018,(04):77-80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9)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C3):11-14

    [5]杨艳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主题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以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试点为例[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2):55-57

    [6]武汉大学校友总会.《武大校友通讯2007年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