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思政教育 传统文化 路径

    基金项目:2019年西安培华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编号:PHKCS Z201905)。

    作者简介:吕明凤,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89

    现如今,高校的思政教育越来越被大家重视,但是在高校的思政教学中,教学效率并不高。而《中国古代文学》与理工科的一些课程有所不同,该课程与思政课程有很多的切合点,而且课程内容也可以为思政教育起到辅助作用。《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学家优秀作品的科目,在该科目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诸如《论语》《诗经》等传统经典著作,还可以领略到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风采。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众多优秀成分,利用这些优秀元素进行思政教学,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很多高校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开展思政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的高校开始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举措,试图利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开展教学,但是因为缺乏经验,再加上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教师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也为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一定经验,有利于高校合理利用《中国古代文学》,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一、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原因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并且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中国古代文学》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且充分挖掘其精华,将其合理地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为思政教育提供充足的动力。

    (一)《中国古代文学》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理论资源

    《中国古代文学》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比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比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坚持不懈、不断奋斗的优良品质。总之,《中国古代文学》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理论资源,利用这些内容来开展思政教育,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教育内容。在当今社会,人们依然不能忘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典故和人物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国积攒了充足的优秀文化资源。因此,将《中国古代文学》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可以为思政教育不断补充理论资源,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

    (二)《中国古代文学》为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充足动力

    习近平同志曾讲过,要在新时代培训和弘扬社会主力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们价值观养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中国古代文学》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要在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完全可以利用《中国古代文学》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构成,可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价值观养成进行引导。以《大学》为例,“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分别从个人、和社会、国家等三个层面对学生的价值观养成进行了引导。总之,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可以为培育、弘扬、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充足的动力。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从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高校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时,并不注重思政教育,无法充分利用这一课程中的资源,也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探究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忽视思政教育

    从高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可以发现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时安排并不多,因为高校大多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专业教学上,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这种文化课程并不重视,即便有些学校设置了这一课程也是作为选修课,由此可以发现,能够学习到这一课程的学生十分有限。而且基于学校的不重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是进行表面性的文学教学,无法将思政教育与之进行融合。从《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来看,教师无法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地整理,也没有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难以真正起到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总之,基于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和学校、教师的不重视,导致《中国古代文学》根本难以发挥其思政教育的作用。

    (二)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手段多种多样,同样,可以用到教学中的方式和手段也多种多样,但是很多学校固守传统,无法及时进行改变和升级,所以即使认识到利用《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依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单一的授课方式根本难以满足它们的学习需求,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这个教学工具、教学方式、教学课件层出不穷的年代,如果教师依然只会照本宣科,不论什么课程都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缺乏利用《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

    经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为了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高校也一直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虽然在此目标指引下,我国高校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但是与此同时,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的问题也显现了出来。从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学校对思政教育不重视,缺乏利用《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就是最好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体现,其中的优秀著作、历史人物、文学人物、诗词歌赋等都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优秀素材,但是因为高校意识的缺乏,导致教师和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

    (四)专职教师不足,优秀教师短缺

    教师层面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教师要求来看,利用《中国古代文学》开展思政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熟练地掌握,还要求教师要具备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但是从高校教师来看,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政教育和《中国古代文学》一直都是分开教学,所以同时具备《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能力和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并不多,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其次,从教师结构来看,很多高校的专职教师并不多,兼职教师的比例远远大于专职教师,这样一来教师的流动性就很大,学校就很难建设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所以,专职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缺乏,也是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三、《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多种形式的优秀内容,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从儒家文化、经典著作、文学人物、爱国义士、诗词歌赋等方向开展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儒家文化帮助大学生塑造人格

    通过利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儒家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让当代大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儒家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学子求学立身的重要学习内容,所以让大学生学习儒家经典,可以让大学生以更加诚恳的态度进行学习,“格物致知”“修身治国”就是儒家文化给予学生最好的指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儒家文化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秉承儒家之道,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二)利用经典著作涵养大学生道德品质

    通过利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涵养道德品质,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以高道德的要求来培养学生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立德育人”这一方针的有效措施。董仲舒曾在《春秋繁露》中寫道“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孟子强调以德服人,告诉人们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也要注重道德;孔子则通过为政以德告诫统治者要通过道德来治理国家。由此可见,道德的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人们之间的交往,甚至存在于政治与天下之间。

    (三)利用文学人物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

    通过利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学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始终充满使命感,不断奋斗。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极其优秀的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良品质,例如《水浒传》中的宋江,对兄弟讲义、对朝廷尽忠、对百姓重德;《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人物,但是他本身所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拼搏、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却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因此利用这些文学人物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四)利用爱国义士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

    通过利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义士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存在于每一位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断奋斗的爱国义士身上。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每一位仁人志士都是爱国精神的诠释者,通过将这些人物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五)利用优美诗歌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

    通过利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歌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诗词歌赋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上到《诗经》,下到唐诗宋词,我国优秀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山川河流的壮阔,还可以领略到田园风光的惬意。而且诗词创作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不同的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和人生态度也有所不同。总之,通过利用诗词歌赋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四、结语

    利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效率,还能起到思政教育的效果。虽然当前这一做法还没有普及,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相互契合,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佳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2]杨许波.中国古代文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任务与要求[J].文学教育(上),2020(1):184- 185.

    [3]岑泽丽.“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探析[J].汉字文化,2019(20):20-22.

    [4]黄洁,沈光美.基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5):60-61+99.

    [5]吴鹏.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深化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J].语文建设,2017(17):11-12.

    [6]张博.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七条脉络[J].品位经典,2019(8):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