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魏银婷

    很多教师反映,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上,自己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让学生反复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升不上去。很多学生对写作十分消极,作文总是拼凑字数,内容牵强附会,驴唇不对马嘴。一些学生甚至谈作文色变,对写作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心理。导致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完全是迫于教师的强制。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上,教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这一课题展开详细论述。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时主要采用范文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规定字数、规定题目的写作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性,仅仅依靠命令和约束学习写作知识、开展作文训练,学生很难具有写作的欲望和内在动力,必然感觉无话可说,迫于命令不得已写作文,结果只能是东拼西凑。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写作往往沦为对范文的拙劣模仿,写出的文章缺乏内容,毫无思想,空洞无物,即便一些学生掌握了一些修辞技巧,但没有主题,仅仅依靠技巧去修饰,最多也只能写出华而不实的文章。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把心思用在写作上,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避免大量的作业或理论化的训练。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放宽作文训练的限制,抛弃固定主题、规定字数的作文训练形式。而应当先找到学生感兴趣、有表达欲望的题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自己最喜爱的动漫人物,不规定具体字数,让学生自由表达。如果学生不喜欢动漫,也可以换成电影明星、歌星或者体育明星等学生喜爱的人物,让学生通过描写他们,训练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这样就解决了学生缺乏兴趣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写作时具有内在动力和表达欲望,这样学生的作文不会出现没有内容而拼凑字数的现象,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指导写作方法和行文技巧,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获得发展和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写作能力的高低跟一个人的语文學科基础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学生拥有较好的学科基础,通过写作学习和训练,其写作能力才能获得发展与提高;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即便再反复学习训练,其写作能力要提升也十分困难。因而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综合基础,这有赖于阅读量的积累。语文阅读方面的学习跟写作学习是具有相互关联的两项基础性学习活动,如果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基础较为薄弱,阅读量的积累太少,在写作学习上也会受到制约和影响,难以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学习十分关键。这要求教师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多阅读,积累阅读经验,通过阅读涉猎大量的文章,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对文章题材、内容、行文方法的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开展写作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注重先从阅读教学入手,注重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经验,构建学科基础。教师可以多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文体掌握各种文体写作的一般范式;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摘抄一些修辞精彩的句子、段落,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方法与技巧,通过让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步入正轨,才能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做好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写作,应首先从固定内容的描写训练开始,避免直接让学生涉足灵活度较高的主题演绎形式的作文,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断地发展,循序渐进地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先提供一篇范文,让学生缩写,这是从技巧入手的训练,所以不会出现学生不知道怎样组织内容,演绎题材的问题。学生掌握了一定技巧,再让其尝试写不规定字数的记叙文或说明文,因为记叙文和说明文主要针对具体的事件或物体,学生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方向,不至于找不到头绪,感觉无话可说。在记叙文与说明文训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练习议论文,但要避免规定字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选择训练模式,通过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状况的写作训练,由浅入深,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获得提高。

    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从兴趣入手是关键,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把作文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基础上。教师只有本着为教育负责,为学生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作文教学的每项微观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