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教育专项资金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齐天翔

    摘要:近年来,中央对教育投入不断增长,民办院校也逐步进入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范围。如何通过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民办院校进一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国民办院校在教育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预算申请到项目执行,从资金管理到绩效考评等一系列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对策,便于提高我国民办院校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其在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风险。

    关键词:民办院校;教育专项资金;资金管理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央对教育投入不断增长,民办院校也逐步进入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范围。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民办院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民办院校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逐步显现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何通过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民办院校进一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专门用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资金,是我国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政府逐年增加教育经费,12年就已经达到了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4%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水平,与此同时,经费的拨付范围也逐步向民办院校有所倾斜。但是由于经费数额有限,支持范围狭窄;民办院校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经验短缺;资金管理方式与政府对资金的管理要求存在显著区别;民办院校关于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的规则与实施办法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民办院校在教育专项经费的申请、使用、绩效评价等环节中都存在相应的困难和问题。

    1加强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对民办院校的重要意义

    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经国家教育部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具有合法办学资格的学校。两者主要区别在于资金来源,公办院校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而民办院校是社会力量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助和学费收入。近年来,民办院校学生人数逐步减少造成学费收入急速下降,虽然部分民办院校通过提高学费价格的方式降低了部分压力,但对于高度依赖学费收入的民办院校来说,资金短缺仍然是首要问题。随着政府对民办院校的关注,教育专项资金也逐渐成为民办院校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民办院校资金短缺的不足,促进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院校也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到开源节流,不能仅仅从资金来源想办法,更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侧面降低资金短缺的压力。

    2民办院校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长期规划,项目申请不合理

    财政下拨的教育专项资金具有支持范围窄,投入规模有限的特点,势必会在分配资金时产生冲突。为了公平的原则,各个院校拨款数额一般根据其办学规模平均分配。相对于长期接受国家拨款的公办院校来说,民办院校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教改力量薄弱,资金需求量更大,但分配到的教育专项资金份额较少。教育专项资金一般都有法定的具体的适用范围,要求专款专用。例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教改立项,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内容虽然全面,能基本覆盖学校运作的各个环节,但在项目申报和资金分配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由于民办院校在软件,硬件,人员培养,科研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许多院校为了满足多方面需求,将仅有的资金再次细分给各院、系、处、室。造成项目申请仅考虑现有需求,缺乏长期规划,不注重整体效益的问题。往往在不同批次的教育专项资金申请过程中存在冲突,重复建设,甚至是先建再拆,拆了再建。而资金的不断细分,也使得项目设置散乱不成规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这种粗旷式的使用教育专项资金,不仅很难对民办院校资金困难的问题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国家财产损失。

    2.2资金核算中缺乏政策指导

    民办院校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其所使用的会计制度与公办院校有所不同。民办院校一般采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其核算方式结合了《企业会计制度》,而公办院校使用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核算方式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类似。这就造成民办院校在教育专项资金核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虽然各级地方政府也会下达一些有关教育专项资金会计核算的暂行办法,但仍然无法满足核算需求,缺乏详细的核算准则。民办院校占教育專项资金份额不多,财政拨款往往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学校需要在教育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配置“配套资金”。而民办院校的自有资金与教育专项资金共同支付,购置建设的固定资产,部分属于学校,部分属于国家,在资产核算中,对此类资产归属的具体界定很难把握。而在核算,管理,折旧,处置中也很难进行会计处理。许多民办院校只能参考奖助学金、学生贷款等其他类国拨资金的核算方式,将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结转为“限定性净资产”核算,并通过挤兑项目内容的方式,将固定资产或费用支出的国有化还是白有化进行人为区分。这就造成民办院校对教育专项资金核算过程中的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会计核算与实际不符,也容易在资金管理中出现漏洞。

    2.3缺乏经验,资金管理不规范

    政府拨款有具体的资金使用要求,比如专款专用,有明确的使用期限和项目建设期限,独立账户核算,独立银行账户收支,资产采取政府采购模式等。很多民办院校由于初次接触教育专项资金,对此类国拨资金的使用规则不甚明确。在教育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挪用专项资金,延期支付,项目建设超时,会计核算混乱,现金支付,普通方式资产采购,项目实际建设与项目预算不符等问题。这些情况虽然更方便于学校工作,但不利于学校建设发展,会产生一些违法违规现象,造成政府到期将资金收回甚至接受处罚。严重影响了以后教育专项资金的申请获批,不利于学校长期发展。

    2.4重建设,轻管理,项目闲置严重,维护不足

    民办院校专业设置时常变化,人员流动性高。不同专业开办期间根据工作需求主持的教育专项资金项目往往持续时间较长。这类专项资金建设的项目在使用初期很受重视,但随着生源减少,专业撤销,工作人员流失或调离之后,残留的项目则无人问津。新办专业对旧项目“食之无味”,又去重新申请其他项目。学校对于此类项目“弃之可惜”,长期维护会产生很多的维护费用,又无法对国有资产进行随意处置。长此以往会造成严重的项目闲置和资金浪费,时间一长则成为“僵尸”项目,变成限制学校发展的“毒瘤”。

    2.5缺乏有力的绩效管理措施

    绩效管理是近年来资金管理的流行趋向,许多民办院校对于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管理仍然处于多重视事后专项检查,忽略了日常的资金监管。而事后管理也仅仅注重对会计核算是否正确以及资金使用形式是否规范的考察,忽略了项目建设的实际效果,以及建成使用后的具体成效。这就不能及时反映和监督项目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得教育专项资金在民办院校的整体效益不高。

    3民办院校教育专项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合理安排预算,充分利用资金

    长期战略规划与预算编制是项目成功申请、有效建设的理论基础,也是进行项目绩效考核的保障。民办院校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根据专业设置,在校学生人数,教师人数以及现有的资产设备情况,合理地制定长远战略规划,确保教育专项资金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到有效利用。资金分配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就重避轻,根据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向,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申报项目,避免普遍撒网、项目散乱,最好能使项目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减少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复建设,资产闲置等问题。项目论证时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资金的下达时间,以及市场的价格变化。减少因论证失误或资金未能及时下达造成项目无法如期建成,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3.2完善制度政策,确保有据可依

    教育专项资金在民办院校的使用中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持,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及时下发有效可行的资金管理办法、会计核算中不同核算形式下科目的设置和运用要求、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绩效考核的具体标准以及其他特殊事项的说明。及时与下级单位沟通交流,寻找教育专项资金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政府给予制度支持的问题,帮助民办院校合法、合理地使用教育专项资金。民办院校也应当从实际业务角度出发,结合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制定关于教育专项资金的会计制度,资产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制度,确保会计核算有法可依,能够准确地反映和监督教育专项资金收支结余、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具体现状。

    3.3加强资金管理,注重审计监督

    在学校原有的内部控制之上,专门根据教育专项资金的相关特点,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政府相关文件規定和批准的资金使用范围进行资金支付,确保专款专用,严格禁止挪用、截留专项资金。需要进行资金预付,现金支付,政府采购以外的资产购置,项目资金支付延期等特殊事项,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执行。财务人员应做好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并控制好资金的支付进度,严格遵循预算执行资金管理,及时提醒经办部门承建项目的超支,结余情况,保证资金支付与财政预算相符。业务部门应在合理安排工作的过程中注重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择优采购,确保项目建成后达到预计使用效果。同时积极展开内部审计,保证教育专项资金的透明化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日常业务中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从而提高专项资金在民办院校使用的规范性、谨慎性和有效性。

    3.4关注过程管理,强化绩效考评

    政府财政、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自身都应当注重教育专项资金的过程管理,对专项资金下达前预算申请的合理性、资金使用中的效率、项目建成后的效益进行跟踪管理和评价考核。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是具体实现预期效益的有效前提,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责任分配到个人。详细考察项目从申报到执行中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从项目执行到完工使用过程中项目建设的有效性,并定期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信息反馈,及时分析总结,调整教育专项资金长期战略规划中的分配重点,以此不断提高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果,最终形成教育专线资金在民办院校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4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专项经费也将逐年增加。民办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教育专项资金的相关问题也将随着实践逐步显现出来。本文从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具体实践经验给出相应的策略和实施建议。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不仅是学校方面对有限资金的合理安排以及长远规划,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和考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