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京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

    李志成

    

    1923年,哈尔滨、上海开始出现无线广播电台,兴办无线广播电台的潮流很快扩展到天津、沈阳等地。1927年9月1日,北京无线广播电台[1]开始正式播音,这是近代北京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无线广播电台的出现,象征着北京开始融入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世界无线广播潮流。

一、奉系设立的“无线广播电台”

    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在北京无线广播电台的创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作为奉系设立的专门管理无线电事业的官方机构,随着奉系入主北京、控制北洋政府,也随之转变为全国特别是奉系實际控制范围内无线广播电台筹办的主要负责部门。1927年5月,为筹备北京无线广播电台,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已在本京琉璃厂北京电话总局内设立广播无线电办事处”[2]。

    发射机是一座无线广播电台的核心设备,北京无线广播电台筹办过程中经历了无法进口这一设备的难题。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在购买国外发射机失败后,提出了将现有的无线电发报机改造为无线广播电台发射机的办法。有改装经验的技师带着无线电发报机从沈阳到达北京,保证了广播电台顺利进行前期的试验播音。

    1927年9月1日,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播音后,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开始正式播音。电台的呼号确定为COPK,播音时间为上午11点半至12点半,下午3点至6点。广播电台筹办花费约12000元,政府每月拨款经费1000元作为日常开销。

    创办初期的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发射机电力为20瓦特,与同一年创办的天津无线广播电台的500瓦特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普通的矿石收音机仅能在当时的城区范围内收听,如果在天津收听则要购买当时十分昂贵的真空管收音机。《大公报》有评论“电波长四百二十米,惟电力仅二十瓦特,似嫌太小,津埠用真空管机能否收听清晰尚属疑问。”[3]

    1928年是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发展的重要年份,在搬迁新址的同时先后两次进行设备升级。1928年初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对播音机进行了小规模升级,改装天津义昌洋行50瓦特播音机。同年5月广播电台迁至甘石桥电话西局,将电力增加至100瓦特。电台整体人员也由初创时期的9人增加到13人,包括1名台长兼工程师、1名播音员、6名工作人员和5名差役。

    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在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的筹划和支持下创办,至1928年7月奉系退出北京前,实现了稳步发展。

二、归属权的争夺

    1928年下半年至1934年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在硬件设备升级方面处于基本停滞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对电台归属权的多方争夺。1928年奉系退出后,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了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很快归属权又转移到军事委员会名下,实际由平津卫戍司令部派员管理。1928年10月平津卫戍司令部将广播电台归还交通部,进行改组。1930年3月,太原无线电信管理局曾一度接管广播电台,但随着阎锡山势力退出北平,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派员接管,并将其与原有北平短波电台合并,改称北平无线电台广播台,划归平津卫戍司令部节制。1932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重新取得了广播电台管辖权,将它与短波长波各台分立,归上海交通部国际电信局管辖,同年11月改由交通部电政司直辖。

    短短四年多时间里,北京无线广播电台频繁易主,归属权争夺既显示了南京国民政府与太原无线电信管理局、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等地方派系的矛盾,又夹杂着南京国民政府内部交通部与军事委员会之间的利益争夺。北京无线广播电台是官办属性,其硬件设施设备发展需要有稳定的归属部门的政策和经费支持。1928至1932年北京城市政局动荡,直接导致无线广播电台缺乏有力的官方支持,无法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新。

三、短暂的黄金发展期

    1933年后,随着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管辖权的稳固,电台逐渐迎来快速发展期。1935年北京无线广播电台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硬件设备得到改善。1935年交通部取缔英商增茂洋行所创办的电台后,将其所用的250瓦特的发射机,分配给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加装和改造后,电力扩充为300瓦特。

    1936年至1937年,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制订了大规模扩充改善设备的计划并逐步实施。1936年9月至1937年7月,《世界日报》《京报》《益世报》《北平晚报》等不断有北京无线广播电台装设1000瓦特新机、抵达北京和为适应新机器需要扩招人员的新闻。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设备更换一新的广播电台很快被日伪控制,成为其对华北甚至全国进行奴化教育宣传的重要工具。

四、富有特色的广播节目体系

    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创办之初便结合北京传统戏剧人才云集和大戏院集中的优势,形成了以转播各大戏院京剧曲目为核心的节目体系。与此同时,各类科学知识和儿童节目也不断融入,1927至1937年电台节目整体呈现不断丰富多样的趋势。

    (一)开辟传统休闲的新传媒

    转播各大戏院京剧是北京无线广播电台自创办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始终坚持的节目特色。1928年1月《晨报》报道电台“每日有中西唱片、时刻、气象、商情、新闻、音乐、戏曲等项目”[4]。但实际上创办初期播音时间70%以上是关于各戏院戏剧的。创办初期,广播电台还与北京票友社团合作,邀请他们到广播电台表演,1928年节目单中每周二晚上固定为邀请春阳社的票友清唱。

    北京无线广播电台为了将当时各大戏院演出融入播音节目中,架设了与戏院的广播专线。1928年9月《世界日报》报道“该台在中和、开明、第一舞台等戏院,已经设立有广播专线”,“对于明星戏院和城南游艺园的广播线,现在正打算要设专线了。”[5]为了确保北京无线广播电台与各戏院间广播专线畅通稳定,档案记载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曾于1928年2月开始在城市“添设巡线员”[6]。1929至1936年,《北平午报》等地方报刊的短讯里专辟栏目报道北平无线广播电台放送戏目,而对其他节目则并不报道。电台转播戏剧节目的特色,虽然在1936年因南京政府新管制政策而有所减少,但截至1937年7月,仍然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

    转播各大戏院京剧既迎合了近代北京市民的休闲喜好,同时为京剧传播开辟了新式传媒。转播各大戏院京剧,既增加了广播电台的播音时间,扩大无线广播影响力,又吸引了一批因喜爱京剧而装设收音机的热情戏迷。据《无线电问答汇刊》记载,截至1928年6月“装设收音机,已注册领照者,计有一千九百五十户,销售收音机商行,领有执照者,计有四十五家,电台方面月收入一千余元,开办未及一年,竟有如此成绩,殊出于吾人意料之外”[7]。听京剧是近代北京最流行的休闲活动,1927至1937年虽然广播电台的播音节目内容经常出现变动,但每日转播各大戏院的京剧几乎从未间断。各大戏院的京剧经过无线广播电台的转播,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衍生出在戏院之外的更大影响,这一过程中新传媒与传统休闲呈现出一种共榮共生的局面。

    (二)增强官方管控

    政治宣传逐渐增多是北京无线广播电台节目发展的又一趋势。1928年9月开始,每逢星期日市党部都要派人到电台演说。一批政要人物如北平市长、社会局长和中央派到北平的公干官员,经常亲自到北平无线广播电台宣讲。1932年后交通部逐渐稳固了对北京无线广播电台的管辖权,电台所受官方管控呈现加强趋势。1936年4月,交通部专门给广播电台下发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请转函行政院通令饬各地公私电台转播中央电台节目》,要求“自四月二十日起,每日于二十时起至二十一时止(即下午八时至九时,星期日除外)一律须转播本处节目”[8]。1936年12月16日,交通部公布的《指导全国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办法》,12月19日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发函批评北京广播电台的娱乐节目超过一半以上,并令其从速整改。

    (三)传播现代知识

    现代知识节目宣传明显增加,是北京无线广播电台演变的重要趋势。1928年广播电台增加了《科学知识》《宗教知识》《中国音乐》等节目,至20世纪30年代《卫生知识讲演》等成为其重要节目内容。市卫生局、社会局、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各大学和文化机构是各类宣讲知识类节目的重要参与者。

    以卫生知识宣讲为例,1933年市卫生局开始通过北平无线广播电台宣传卫生知识,1935年后逐渐形成系统的广播卫生讲演。1935年8月13日至11月15日举行了第一期广播卫生演讲,时间长达14周。北平市卫生局专门制定了《广播卫生讲演实施办法》,要求讲演能达到“启迪民众卫生常识及使民众明了本局工作情形及意义”[9],并下令每周半小时的播音由卫生局下属各科室和附属院所分担,1935年卫生局“各科暨附属院所广播卫生讲演轮流次序表”记载,市立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戒毒所、保婴事务所、妓女检治所等12家单位参与演讲,主题有预防伤寒及霍乱、怎样整顿北平的饮水、儿童卫生、种牛痘防天花等14个题目。1935年12月至1936年3月,北平市卫生局联合北平无线广播电台又进行了第二期广播卫生宣讲[10]。

    (四)自制节目能力不断提升

    1929年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开始制作、播放儿童节目,之后逐渐将其打造为精品栏目。每周六晚上8时45分至9时整播出《儿童故事》栏目,以迎合广大儿童的需要。著名的儿童广播节目演播人孙敬修1932年开始在北京无线广播电台演播儿童故事。“广播电台邀他每周到电台讲一次故事,故事内容由孙敬修自己定。从此,孙敬修讲故事的声音通过电波传给孩子。他不单讲故事,还边弹钢琴边唱歌,说谜语、说绕口令、说快板”[11]。1935年为配合国民政府推广儿童年活动,北京无线广播电台专门制作了《儿童年广播三十人合唱之儿童歌》等系列儿童节目。

    1927至1937年北京无线广播电台的创设和初步发展在近代北京城市发展历史中和市民生活嬗变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近代北京城开始融入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世界无线广播发展潮流。无线广播促进了现代卫生、教育、科技等知识在市民中的传播,加快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经历十年的发展,北京无线广播电台形成了以转播各大戏院京剧为主要特色的节目体系,随着听众的不断增加,近代北京城市社会生活的无线广播时代初步开启。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北京无线广播电台,于1927年9月1日正式播音。1928年国都南迁后改名为“北平无线广播电台”。为行文流畅,全文皆采用“北京无线广播电台”。

    [2]广播无线电初成立[N].晨报,1927-5-12(6).

    [3]各处之广播无线电[N].大公报,1927-9-1(7).

    [4]京台放送情形[N].晨报,1928-1-20(7).

    [5]北平广播无线电台访问记[N].世界日报,1928-9-26(7).

    [6]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为整顿市内暨长途收音线路添设巡线员准予备案给北京广播无线电办事处的指令,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70-001-00002.

    [7]沈宗汉.北平广播无线电台概况[J].无线电问答汇刊,1932(19):342.

    [8]《交通部为发无线电调查表及转播中央广播电台重要新闻节目等给北平广播电台的训令、指令》,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70-001-00007.

    [9]卫生局广播卫生讲演次序表,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1-00066.

    [10]广播卫生讲演实施办法,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1-00052.

    [11]李友唐.记儿童教育家孙敬修[G]//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北京文史资料第62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53.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