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刘彦虎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构成内容,其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还有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教学的作用。这篇文章从创造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以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三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造情境,扩展学生思维广度

    创造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设置讨论情境,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指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驱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邓稼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有目的性地创造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邓稼先,引发学生的思维动力。教师引导学生精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探究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学生在讨论交流之后,教师归纳: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

    又如,在讲解《背影》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教师以自己与父亲的故事导入。教师说道:“父亲就好比一本书,年轻的子女们却始终不能够理解自己的父母,直到他们有一天真的长大了,在现实与理想、过去与今天的交界点,重新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才能够真正读懂父亲真诚的内心。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父亲,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背影》。”通过背影这个情感的聚焦点,让同学们跟随着课文一同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更容易引导孩子理解父亲的爱。最后,让学生们随意发言,谈谈学了这篇文章的感受,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生动形象的模式,开发学生创造力

    教师通过使用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方式,将静态与动态的内容结合到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让学生能利用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储存材料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形象思维的扩展与深加工。要想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的目的,掌握机会,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学习《桃花源记》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赏读“桃源”之美。有的学生说,桃花源的环境是美的。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一句可以看出,当地人的房子整整齐齐,房前屋后景色优美,桃花源的美在于风景优美。还有的学生说,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十分美好。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能够发现,当地老人孩子生活得都十分快乐,由此可见人们生活得十分富足。还有的学生说,这里高大的树木,各种花儿争奇斗艳,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倾向。农民们插秧,笑声不断,等等。学生们大胆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在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发展。

    三、形成好奇心,培养学生问题思维能力

    好奇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条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就需要创建一个民主、公平的课堂阅读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和支持,并且做出耐心的解释和指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敢于提问,并且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首先将这篇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交代清楚。然后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学习。第一个问题:鲁迅先生用什么词语对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人进行了严厉的痛斥?学生们齐声回答:“简直是污蔑。”紧接着教师追问:“什么是污蔑。”这时候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就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大家一同分析这个词。紧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不说这是污蔑,而是说简直是污蔑呢?”学生们说道,有“简直”这个词和“没简直”这个词感觉不同,表达的情感更加的强烈。紧接着教师仍然采用问答质疑的方式進行课程的讲解,通过这种连环的问答方式,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提问的能力。

    在现实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具有从众性心理,这是造成他们缺少问题思维意识的主要原因。例如,讲解《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采用学生小组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将问题的答案进行整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并不去主导学生学习的走向,给予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对于学生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列举出来,最后与同学、老师一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从下面几点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紧扣题目提出疑问、通过写作背景提出疑问、根据文章情感变化提出疑问,等等。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内容,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还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棉中学(74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