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作文教学

    张玉平

    摘要: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知识底子薄弱,认识能力有限,写起作文来不是觉得无从着手,就是内容空洞。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教师应转变作文教学观,激发写作兴趣,创设写作情境,引导真实表达。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各年级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计划并认真实施,才能保证教学质量。那么,作文到底该如何教学呢?本文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许多教师对于写作一词的概念及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刻,把写作看成是语文课的一道程序,对于程序的完成质量,则不去关注,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天真、烂漫的个性,忽略了他们的小脑瓜中无时无刻蹦跳出的各种古灵精怪的遐想,忽略了与学生生命的对话和心灵的交融……同时,目前多数小学生过着“高墙式”“柜子式”的生活,被父母的一种畸形的爱严重束缚着。这样的生活缺少蓝天白云,生活体验荡然无存,又哪来生命的对话和心灵的交融?再加上小学生词汇量少,对事物的判断力差,有些东西要表达起来实在困难。所以,老师要当好学生的领路人,不用规定学生必须写什么、字数要达到多少、布局谋篇要怎样,否则学生会厌烦写作,同时也会走进语文教学的怪圈。例如让学生写《我的一家》,大部分学生都写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但有一位同学却重点写到家庭矛盾——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他自己也受妈妈的影响,越来越讨厌奶奶,他很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反而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值得教师发给该同学一个“最佳创作奖”予以鼓励。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了,从写作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就感,才会真正有写作的内驱力。例如创设教学情境,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设身处地去感受、体会。我在上习作课时,经常利用多媒体软件、游戏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营造情感倾吐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厌烦心理,并慢慢地喜欢上写作,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真实写作打开了通道。学生有了写作收获,便产生了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从而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的良性循环。例如,上课前我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一起玩,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就请先说出来。要交待清楚游戏规则。然后大家一起玩了“我说你猜”“龙飞凤舞”“家有儿女”等各种有趣的游戏。那节课孩子们兴趣盎然,异常兴奋。游戏结束后,我请他们把自己玩的游戏过程、规则、感受等用笔写下来告诉老师。这样的习作任务,孩子们怎能不感兴趣?写起来也自然“下笔如有神”了。

    三、创设多样的写作情境

    小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善于模仿,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教师在范文讲解以后,让学生模仿其内容、结构、立意等去写作。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在低年级和入门阶段能对学生写作起到引領作用,但到了小学高年级或时间长了,会严重束缚学生的写作思维。为了克服其不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事物和机会,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画图,可以亲身实践,也可以是场景演绎,总之根据需要而设定。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无话可说,使学生真实表达。例如,写《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我首先引领学生一起回顾五壮士跳崖前的悲壮情境,视频播放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齐声呐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纵身一跃……孩子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然后纷纷拿起笔,表达着自己的家国情怀。再如,有一位教师在讲作文公开课时,有意创设这么一个场景:上课铃响以后,她有意迟到几分钟。听课的老师很奇怪,明明安排她上公开课,这是事先约定的,莫非她不来了?此时的学生更是着急。过了几分钟,老师喘着气,挥着汗,急匆匆跑进了教室,然后在黑板上写下“等老师来上课”,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对自己刚刚经历的事自然有话要说、有情可表。你说这堂作文公开课上得好吗?很多人会说上得并不好,因为这位老师没讲任何作文的方法。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优秀的文章,不需有成熟的理论做基础,内容决定了文章的一切,而不是艺术技巧。所以,我认为此堂作文公开课上得很好,值得借鉴。

    四、引导学生真实表达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大难题,甚至一提到写作文他们就头疼,觉得没什么可写,因而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言不由衷,草草交差了事。此时,老师就要当好学生的指路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第一,引导学生做个细心人。学生之所以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是因为没有细心观察,对身边发生的事漠不关心,对事物的认识只是表面的、肤浅的,缺乏敏感和热情。其实,我们只要引导他们细心观察,他们就会发现马路上的人流,校园里的读书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父母的慈爱,老师的关怀……这些都有值得说和值得写的地方。做到这一点,写作文就不会出现“无米之炊”的情况了。

    第二,找对关键词,抓住题眼。比如《我家的新鲜事》,题眼就是“新鲜事”,说明这是写事的文章,事情发生在家里,而且是新鲜事,不能写家庭生活外及发生时间距今较久的旧事。

    第三,引领学生学会立意。也就是说,写一篇文章要明确写作目的,要歌颂什么或批判什么,应该有明确的观点和主张。例如指导写《我的奶奶》,在立意上就要先明确:这篇习作要歌颂奶奶什么精神品质?是勤劳善良还是其他精神境界?再如写《学做饭》,可以确定“减轻父母负担”的主题,也可以确定“热爱劳动”的主题。只有明确立意,作文才能有的放矢,才不会出现漫无中心的现象。

    第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最富于真情实感。有人说,作文要有技巧。其实写作总是从抒发真情实感开始的,真实质朴,而质朴中又蕴含着难得的技巧。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而其技巧又是质朴的,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

    每一位学生,都是富有无限灵感的诗人、作家,他们的眼睛里有我们成年人不可理解的“鸟语花香”。教师唯有尊重他们灵感的释放,触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的精彩,他们才会在习作之路上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