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文本拓展习作教学空间

    姚娟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文字运用能力,还需要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对文本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一、积累写作素材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文本,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文本进行精细解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这是习作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精读文本内容,对课文当中的“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等关键词语进行解析。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这些词语的用途,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明白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來时、潮去后的顺序进行写作的。因此,学生在写叙事性作文时,也可以参照这种写作顺序,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最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会文章中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技巧。比如,教师让学生运用这些修辞手法造句,或者对某一句话进行改编,使句子更加生动。通过这样的拓展练习,学生对文本内容、作者的写作技巧及写作思路产生更多的感悟,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写作时就能迸发更多的奇思妙想,写出生动、具体的习作来。二、开展写作练习

    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性的练习,才能逐渐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例如,学习完《草船借箭》一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或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给这篇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比如,诸葛亮从曹操那里借来十万支箭之后,周瑜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诸葛亮又会有怎样的表现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文本中某一个有趣味的情境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内心的感悟,让其他学生也受到启发。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细节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使之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在开始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与习作主题有关的视频、文字材料。学生积累了素材,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延伸,才能写出好的习作。三、丰富生活体验

    小学生之所以会遇到写作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学生年龄小,缺少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小学生有效地感知现实生活,挖掘生动的习作素材。

    例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爱国影片,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端午节前夕,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端午节的传说”这一主题制作手抄报,还可以让学生跟着长辈一起学习包粽子,之后再将包粽子的过程记录下来。当然,在进行习作练习之前,教师要尽可能带领学生开展一些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切身感悟,方可创作出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由此可见,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并且将其记录下来,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也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情感。另外,在习作教学中,学生通过仿写或者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永远的童年”这一主题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展习作练习活动。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教会他们合理运用恰当的构段方式,还要借助文本拓展习作教学空间,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