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戴文杰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仅需要加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审美,发现美的事物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一、在情境中感受文字美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自己的体悟中得到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需要先感悟,在感悟中对事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情境中感受到事物的具体形象。学生在见到美的事物时,才能产生美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深入到文本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文本中的内涵。因此,教师需要想办法,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生动和谐有趣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起来,同时借助一定的工具,图画、音乐等多媒体技术等,把学生逐步引入到教材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用这些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还可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小。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一个更好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不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一下册的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时,这篇文章文字优美,语言浅显动人,在文章中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了多幅济南冬天美丽的画面。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仔细体味济南的冬天到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受到老舍先生的喜愛,济南的冬天美在哪里。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教学情境:有这样一个小城,城里有山有水,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城市里的万物都沐浴着阳光,只等着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一个很美好的意境呢?就算没有见过雪的同学,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眼前也会出现一片美丽的雪景,仿佛随手就可以触摸到树上的雪花。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美丽的教学情境,随着文章所提供的意象展开想象与联想,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个好的情感体验,自然就会获得审美感受。

    二、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美

    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读,要想真正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首先就要从诵读开始,因为朗读文章是我们获取文章信息,感知文章语言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诵读中我们可以自然地感受到文章中的美。在获取美感的过程中,朗诵比默读更有效,因为朗诵需要大声地读出来,把无声的文字转换为有声的语言,从嘴里出来,耳朵听到,心里记住,并且可以让人产生声入人心,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在诵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美,获得一个深刻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这篇文章时,文章中主要写了五幅春图,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这五幅图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烂漫,春风的温暖,春雨的细腻,以及人们迎春时喜悦的心情,而这些特点都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来进行感悟,这样一幅充满春意的画面,需要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哪里停顿,哪里重音,节奏、语速的快慢,掌握好这些,学生在诵读时就会觉得自己眼前出现了一幅充满活力的春天图画,耳边仿佛想起了一曲春天的协奏曲。读这种语言优美的文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而不是草草地把文章读完就了结了,在富有感情和节奏感的朗读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中语言的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产生了很多优美的文章,特别是散文,语言优美生动而又准确,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朗读方法,才能在阅读时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美。

    三、在想象中感受意境美

    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才能真切感受到语言美的学科。并且,大部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这对于他们体会文章中的美是有益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悟文章深层次的意思,与作者对话,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充分领略到作品中的意境美,获得美的感知与认识。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文章中写道,作者心中一直很悲痛,也很压抑,直到偶然遇到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树,心中豁然开朗,变得十分平静。文章中作者多次使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紫藤萝花的美好,赞美其生命的顽强。文章中有很多对紫藤萝花的描写,例如“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淡紫色的瀑布”,把紫藤罗花想象成淡紫色的瀑布,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显现出一树巨大的紫藤罗花瀑布,感受它的勃勃生机,看看它是如何在自然环境中顽强生长并开出如此美丽的花朵的,体会作者表达的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的情感。

    四、在文本中感受形象美

    人物描写是文本中一种经常运用的写作方式,这种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感受到形象美。形象美是一个人外在的呈现,在视觉感官上形成一种美感,而从这种描述人物的文本阅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人物积极向上的心态,形象美不仅限于对人物外形美的描述,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剖析,感受人物的外表和心灵美,共同塑造人物的形象。通过在文本中感受形象美,可以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还能让学生的眼光和眼界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学习人物的优良品德,也产生心灵美,让自身的形象美也得以提高。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文本内容单独提取出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比如,“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一句表现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这句则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通过学习文本中的这些内容,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白求恩同志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瞬间高大美好起来。从文本中对于白求恩各种精神的描写、记叙及议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白求恩同志的精神以及形象美,并努力学习这些精神,让这些精神深刻印在学生自己的心中,改变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感悟更多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形象也逐渐向着好的方面发生着变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也可以帮助他们构建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意境美,只有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才能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新侨中学(36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