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探析

    叶洁

    

    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国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愈加严格。高校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者之一,加强预算执行的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是其工作重心。作为高校财务内控基础工作的财务报销,担任着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到使用的重要角色。高校财务报销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率性、公平性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财务报销也是高校反腐倡廉的一道关键性的屏障。本文基于高校财务报销现状,分析主要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内控信息平台角度寻求解决途径,为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效率提出参考。

    经济的日趋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新形势下更需凸显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国家及社会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呈增长的态势。高校财务报销在此基础上也日益增多。如何在业务繁杂、资金流量大的情形下,提高财务报销效率,做好财政资金管控,落实项目资金、科研资金的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对目前高校财务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高校财务报销与高校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一)高校财务报销范畴

    高等院校是政府會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政府预算资金使用的职责。在高校财务会计工作中,高校财务报销占据了主要部分,是高校财务管控的中心。高校财务报销是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指导,遵循高校自身制定财务报销制度,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实现资金使用的活动。高校财务资金主要是政府预算资金,此外还有部分外来的资金,财务报销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费使用效率,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及《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要求,高校报销在核算时需要按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资本性支出(基本建设)、资本性支出、对企业补助(基本建设)、对企业补助、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助及其他支出。高校在报销时需要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区别支出类别,做出正确的核算。

    (二)高校内部控制

    从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即COSO报告以来,内部控制概念进入大众视野,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内控概念已深入人心,各行业都利用内控来进行管理,高校当然也不例外。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12月21日,财政部以财会[2015]24号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4月20日,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随着高校内控的规范及操作指南的出台,高校的内部控制在操作上具有了可行性,同时也反映了国家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关注及要求。

    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是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的原则落实内部控制的实施。在监控内容上不仅要从单位层面实施控制,还需从业务层面实施控制。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全方位、立体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内控落到实处,发挥其真正的功效。

    二、高校财务报销工作的现状及突出性问题

    (一)高校财务报销业务量大,核算复杂

    高校的日常活动就是开展教学、组织科研,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经费开支,离不开财务报销实现经费的落实。从报销主体来看包括高校的教学单位,行政职能部门,离退休人员。各报销主体每学期除了固定的日常经费开支还有各种专项活动开支,业务繁杂,细碎。从资金角度来看包括日常公用经费、人员经费、专项经费、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不同的经费的报销核算要求不一,核算难度大。特别是科研经费,涉及跨年的核算,专款专用,还需细化核算咨询费、劳务费、办公费,并需核算各费用的比例,不能超标。高校报销工作在业务量大的前提下,还需细化核算各资金,工作难度大。

    (二)报销签批手续多

    报销的必备条件:手续签批齐;票据合法合规。谁决策、 谁负责,过错与责任相适应的原则,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各部门领导负责分管部门的资金审批,超过一定金额还需分管院领导审批,金额重大的还需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党政领导要联签。此外,各项专项资金在使用时,还需找各归口部门领导签批,签批手续相对繁琐。经办人在使用资金时,需辨别资金归属,找到对应归口部门领导进行签批,签批手续齐全,是进行财务报销的前提。报销票据必须真实、合法、合规,是报销的另一必备条件。

    (三)报销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高校报销模式还是以传统报销模式为主,经办人填写纸质单据,请各级领导签批,由于领导出差等各种客观原因,不能一次完成签批手续。由于签批困难,增大报账的时间成本,经办人对报账有畏难情绪,报账不及时,高校对经费使用情况掌握不及时,信息时效性减弱。

    (四)报销时间集中,出现扎堆报账的现象

    由于高校业务的特点,每年有寒暑假三个月的放假时间,财政资金每年的预算执行,每学期开学、期末放假前及年末,计财处会出现扎堆报账的现象。

    这段时间工作量负荷大,师生会抱怨报账难,处理不及时,同时计财处工作负荷增大等。伴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推出了公务卡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在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时需使用公务卡。公务卡是信用卡,在信用期内要完成报销实现还款,逾期会影响持卡人信用。所以每个月公务卡还款日之前,计财处需要及时处理公务卡报销业务,处理业务时间集中在还款日前几天。

    三、内控视角下财务内控平台的构建

    影响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效率的因素包括:签批手续是否齐全、票据是否真实合规、资金是否到位及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要提高报销效率,不仅仅是高校计财处单一部门努力即可达到,而是需要从整个高校全体部门合作才能实现的。本文从内控角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内控服务平台,提高财务报销工作质量。

    (一)互联网+技术下的财务报销流程图

    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平台,将预算管理分解为各项指标开放给各系部职能使用部门,将审批权限嵌入流程。各系部及职能部门在有指标的前提下,在支出管理模块,填写报销单据,完成线上审批流程。在会计核算模块,经办人将审批流程走完的报销单打印,连同原始报销凭据交到计划财务处,财务处进行会计核算,单据流转到出纳管理模块,实现资金的收付,完成整个财务报销工作。

    (二)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含影响、制约高校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在高校内部营造遵守财务报销制度,规范报销的氛围,保障高校各项资金合法合规使用,根据相关准则及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对内及对外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构建内控服务平台,将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扩大到各个层面,包括院领导、部门领导、经办人各层面,实现立体性全员内部控制。

    (三)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针对整个高校财务报销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判断风险等级并找出风险所在點,通过财务内控系统加强内控,防范风险舞弊的发生。比如在支出管理模块中,加强事前审批环节的作用,没有事前审批的事项,不允许进行事后的报销,单据填写时就提示经办人风险点,避免风险的发生。

    (四)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贯穿于高校,内控活动是整个内控的重心,从经济业务的原始票据为起点,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控制程序等等,财务报销的控制活动,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及时、授权审批制度是否制定、科研项目及专项资金的使用等等。

    内控服务平台构建后,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前,指标开放的前提下,各部门才能使用各项资金,将审批流程嵌入系统,通过系统来监管,操作留痕迹,防止事后补手续等违规行为,进行风险控制。

    (五)信息与沟通

    财务报销的信息与沟通要做到及时、准确,相关信息在各层级直接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利用内控平台将财务报销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及时收集及传递。一线财务工作者将日常工作中的发现的问题及特殊活动,反馈给管理层,进行管理策略的调整,推进相关政策的实施。

    (六)监督与评价

    内控平台中加大监审处等部门的工作地位,发挥内部监察与审计作用,制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及要求的制度,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四、结语

    高校财务报销是实现国家预算经费使用落实的最终环节,报销质量的高低、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各项活动开展。从内控角度构建内控服务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报销模式,优化了报销流程,将签字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减少了经办人的报销时间成本,领导在线上就能完成签批。同时经办人通过线上提交报销单,可以错开报销高峰期。合理地分布报销时间,减轻计财处报账压力。利用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及控制,提高信息的沟通速度。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系统中嵌入内控各关键要点,对提升高校报销工作效率及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