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规模养殖场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黄敏+龙世福+廖光义+李卫东

    摘要:提出了乡镇规模养殖场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即避免家禽与野鸟类的接触,防止水源和饲料被污染。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应与其他一切动物隔开,并且禁止饲养笼养的观赏鸟类和其他不确定安全因素的家禽类,确保种鸡和种蛋的安全。小型散养户要做到从无禽流感病毒地区的种鸡场引进雏鸡和种蛋;大型规模养殖场更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同时对鸡舍内外和周边有效距离的环境做到全面彻底的清洁和喷雾消毒等,确保养殖场源头无疫病,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乡镇规模养殖场;禽流感;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7-273X(2017)03-0032-01

    乡镇农村地区的规模养殖场和小型散养户都存在鸡与鸭、鹅混养或鸡与鸭、鹅同场分隔饲养的传统养殖习惯。而鸭、鹅大多是在户外放养,与候鸟类及其粪便接触较多,因此对此类养殖场禽流感的防控尤为重要。

    1 禽流感病毒流行的原因分析

    (1)环境方面。许多养殖场(户)相互间隔距离太短,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人员流动频繁,又缺乏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病死畜禽随处丢弃,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禽舍卫生状况差,粪便不能按时清理。

    (2)病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很明显的是新的禽病在不断地产生,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或者某些病原体发生了变异,如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鸭肝病等就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这样导致原来有效的疫苗现在变得无效或者效果不佳。

    (3)细菌性病原体的耐药株不断产生。主要是滥用抗菌药物,特别是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4)缺乏综合性的防疫措施计划。养殖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2 诊断

    禽流感是一种表现呼叫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同时实验室可以通过血清学诊断而确诊。防治禽流感,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健康家禽的抵抗力和减少患病家禽的死亡率为目标,减少禽流感病毒对养禽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3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5 d,最长可达21 d。流行初期的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病状而突然死亡。鸡一般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垂头缩颈、随后出现鸡冠和肉髯发绀、头部水肿、眼睑肿胀、结膜炎、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鼻分泌物增加,病鸡常有摇头表现,严重者窒息死亡。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如惊厥、作圆圈运动、瘫痪和眼盲。母鸡表现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腹泻等症状。

    4 综合性防控措施

    首先,要给家禽提供全价配合饲料和充足干净的饮水,使鸡体质强壮而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其次,要建立健全具有坚强免疫力的鸡群;同时做到圈舍要通风良好及做好家禽在不同时段的免疫接种工作。

    4.1 疫病发生时的基本预防措施

    (1)立即封锁鸡场,停止家禽购进、卖出和转移家禽等导致禽病传播流行的活动。

    (2)隔离病鸡,指定专人负责,使用专用的饲料及用具。

    (3)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诊,查明病因及传染源的传播途径。

    (4)鸡场内外要做到彻底全面的喷雾消毒。妥善处理好病死鸡,特别是对病死鸡的尸体、粪便、垫料等应运往专业技术部门指定的地点集中烧毁或消毒深埋处理。

    (5)对假定健康鸡群采取紧急预防接种。

    4.2 疫病发生时的基本防控措施

    (1)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随时了解当前禽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把握禽病发生的趋势。

    (2)加大推广新技术的力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水平。

    (3)严禁从疫区或可疑地区购买鸡苗、种蛋或鸡类加工食品;推广新饲养模式,减少传染机会,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

    (4)禁止家禽与野生水禽类直接或间接接触。

    (5)饲养员接触过水禽类后要及时更换衣服,进场工作前要经洗澡和消毒后方可进入家禽饲养场工作。

    (6)加强鸡舍内外的隔离和消毒工作。

    (7)对来往饲养场的车辆、人员要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

    (8)注意不要与水禽类动物混养,做到不让野鸟类进入禽舍。

    (9)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控制环境污染,实行生物安全措施。

    (10)健全饲养管理工作中的疫情的预测预报体系和完善好禽病的防疫体系的监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