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智慧之火

    杨秀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数学从应试教学转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不再依赖教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三年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的小学数学尚处在传统课堂阶段,教师还是以理论教学的方式为主,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提高对数学的领悟和理解,长久以往学生会缺乏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他们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创新课堂,以做数学游戏、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进行数学的学习,做到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传统教学理念无法提升学生创造创新能力

    很多学生还处在应试教育模式当中,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学习考试范围内的知识就行了,其他的内容没有必要去学习。这种观念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只停留在表面,没有钻研的精神,也就使得学生数学成绩难以提高。而现如今的教育模式在慢慢改变,从前的应试教育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而素质教育的优势在慢慢增加,在新理念教学之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得到提升。这就使得那些没有深入学习的学生劣势展现出来。而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为日后学生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教师们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

    (三)课程缺乏实践性,无法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纸上谈兵终究无法学到精髓,只有把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模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大脑充分思考,更好的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游戏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很多学生在刚接触《位置与方向》的学习时会因为缺乏“方向感”而难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所以在三年级《位置与方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找钻石的游戏复习之前学过的方位词,顺势揭开 “宝箱探秘”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通过找宝箱1,发现确定具体位置需要方向、角度、距离三要素,紧接着确定宝箱2的位置相当于即时练习,而宝箱3的位置确定则突出观测点这一概念,最后,蔡老师还通过双人游戏的方式将练习层层次递进开来,整节课学生们都参与其中。学生在寻宝箱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尝试,在获得宝箱的同时其实也收获了满满的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的知识目标就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教学中,学生确实最不容易理解的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有一部分的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不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带学生下操场实际测量和感知的时候受别的班上体育课的影响,有些学生就显得特别兴奋,有部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学生,对于该课的内容的关注度减少了,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要出课堂外进行实际方面的操作。教师可以事先讲清目的,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运用微课教学,创新三年级数学教学方式

    微课教学是集声音、图片以及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知识点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形象、色彩鲜明且丰富的视频影音可以起到增强视觉效果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而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往往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难点问题。在这些关键节点,学生的思维容易“卡壳”,导致课堂教学不能顺畅进行。而针对重难点问题录制的微课视频则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答疑解惑,进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多都不理解平均分,也不明白“一半”怎么表示,教师的语言讲解又有些苍白无力。为此,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八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熊大和熊二一起吃早饭,有四根香蕉、两个苹果和一块蛋糕,香蕉和苹果分完后,又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蛋糕该怎样表示?用熟悉的情境吸引学生去思考,然后动态演示怎样平均分,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数学中的“一半”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接着在视频中展示折纸过程,请学生跟着一起折,在动手操作中亲自体会平均分的含義。这样的微课既有趣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重难点问题,使三年级学生愉快地接受了这个知识点,学得轻松又扎实。

    三、结语

    创新能力是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和掌握良好学习方法的重要能力。而小学数学是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验来观察并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拥有创新能力,那将会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对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雷小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J].学周刊,2021(08):7-8.

    [2]丁树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21(07):101-102.

    [3]廖伟恩.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