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于丽荣

    [摘要]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校情等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从现实和制度的角度看,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具体的运行制度。本研究试图以高校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为切入点,坚持基本标准与特色创新相结合,以工作上的创新带动组织上的创新,最终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运行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一般是指按上级党委批准设立的总支部委员会和直属党支部委员会,一般在二级院系设立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多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绩,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校情等的新发展和改革进入深入区的新形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机制、组织机制、保障和考评机制等创新显得极其必要与紧迫。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机制不健全。一是存在党建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一些基层组织的委员以忙于日常专业事务为由,未能全面落实新常态下的从严治党要求,忽视理论学习,存在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的现象。二是党政联席会贯彻不彻底。存在行政、党建相对独立现象,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未能通过党政联席会等方式,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形成合力。三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能力上存在不足。基层党组织书记多是由专任教师、管理干部等担任,既肩负党建工作、也肩负学生日常管理、授课等工作,由于个人工作经历、服务对象、职责范围等因素,基层党组织书记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不够,政治敏锐性不强,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

    2、组织机制不完善。一是基层党组织的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随着高校对学科方向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深化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基层党组织设置、职能、权责的配置等虽然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之中,但仍然与实际对接不够。二是基层党组织规章制度存在不健全、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缺乏有效考评监督等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流于形式,党内组织生活匮乏,不能定期进行党员党性分析,党员教育服务坚持不够经常,致使党员的先进意识不强,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3、保障和考评监督机制不到位。一是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方面仍存在形式化、口号化,缺乏具体制度保障。二是尚未形成具有推广性的科学合理考评体系,在结合学校党建要点的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成绩进行合理评价,细化和量化标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配套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有的高校虽然对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等进行了工作量化考核,但仍存在考评不全面、不规范等问题,造成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工作做了很多,但考核评价分值偏低。

    4、基层党组活动载体不丰富。基层党组织存在活动固化、单一,缺乏有效载体和创新机制的问题。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开展党建活动单调、固定、形式化,过于传统,缺乏新意,组织水平不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高,使党建工作缺乏吸引力和渗透力。

    二、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的实现途径

    1、建立健全党政分工、密切合作、共同负责的领导机制。一是要明确职责。集体领导是我们党一贯的最高领导体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化在领导制度上的重要体现和运用。作为高校基层部门负责人要进一步明确党政职责和任务,摆正位置,科学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如鼓励具有专业特长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担任学科带头人,在教学行政中担任职务;支持行政负责人担任教工支部书记。二是要丰富党政合作形式。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党政同责,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严格按照议事程序,充分利用党政联席会、支委会、党员大会、民主座谈会等形式,做好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群众民主意见的征求等工作,提升科学决策能力。三是要加强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学习。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要以严肃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政治自觉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政方针,通过中心组学习、党建讲坛、党课培训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政治理论水平。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配齐选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和轮训,在政策、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支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水平。

    2、完善和优化组织运行机制。一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要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建立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基层组织管理机制。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结构尤其是党支部结构形式既要遵循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高校基层党组织本身的特殊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一种灵活创新的基层党组织,在设置规模、形式等要多方考虑,优化设置,在强调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基础上,要敢于尝试新模式、新架构,如在支部组成上根据职能划分,将行政、教学、教辅、后勤保障等进行合理布局,在系部合理配置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等,这些都有利于学校有关工作相互配合和整体发展。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要坚持经常开展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讲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自觉性。要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的教育管理,教育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责任落实机制,要与时俱进,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实施目标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3、改革创新保障和考评机制。创新是发展的源泉,考核监督机制则是创新的有力保障。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多措并举促进不同基层党组织依据自身优势合理发展。二要形成一套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的科学体系。结合学校发展大局,突出品行和工作实绩,制定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细化评审考核办法,加强奖惩力度,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要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的内容纳入考评制度之中。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制度等,按照年初制定的党建工作要点,针对不同对象分层分级进行考评,考评时要注重上级考核、平时考察和民意测评相结合。三要加强考评结果运用。增加相关考评结果在“两先两优”表彰、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干部考核及选拨任用等方面的参考比重,充分发挥考评工作激励先进、惩戒落后的作用。

    4、丰富和创新基层党组织教育活动载体。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要注重教育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等的创新,统筹安排,丰富载体,找准活动的着力点、切入点,扩大党员参与范围和层面,让广大党员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启迪。一要把新媒体技术“引进来”。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优势,加强正面引导,运用网络学习平台、qq群、微信平台、主题网站、党建微博等,有机融入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二要让主题实践活动“走出去”。要结合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开展主题党日、“党员模范岗”、党员公开承诺,与社区和企业开展科技帮扶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在本职岗位和为民服务中奉献才智。三要让典型模范“树起来”。要加大对党员进行争一流、站排头教育,宣传教师党员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先进事迹,定期开展青年党员教师拔尖人才选评、党员名师和优秀共产党员选树表彰,真正发挥好典型导向和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争先进、党员干部立足本职争优秀,努力形成科学发展主题鲜明、方式手段灵活多样、党员个个争光荣的美好场面。

    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内外环境,给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坚持基本原则,不断丰富完善、改革创新,不断更新理念、完善机制,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的新思路、新构想和新途径,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发水.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J].教育求索,2011(11).

    [2]江滨.创新高校院(系)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4).

    [3]郑艳龙.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4]王建敏,张光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