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朱新春

    摘要:基于“家校共育”理念,从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作为学生家长的切身体会来看,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可以起到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反之,会常常积聚负能量,导致孩子在家庭里缺乏安全感,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关键词:创设;家庭;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127

    “家校共育”理念一直为大家熟知,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环境都一样,但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没有一个完全相同,这也是学生学习心理、态度、方式和具体表现个性化、差异化的重要因素。毋庸置疑,家庭学习环境好,可以起到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明证。

    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许多家长不仅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环境,甚至对孩子的正常学习、心理成长带来各种干扰和不良影响。最常见的是:父母在孩子学习时,当面打电话、争吵、看电视、玩游戏或与别人高谈阔论;平时对孩子的学习缺乏关心交流和引导帮助,一旦知道孩子成绩下降或其他表现不中意,就冷眼皱眉,摇头叹气,雷霆大怒,呵斥责备;经常带着孩子外出游玩、逛商场超市或走亲访友应酬等等。

    许多孩子就是在这种嘈杂烦乱、缺乏安静祥和、讲求享受安乐或过多介入“社会化”的生活环境里学习,导致在家庭缺乏安全感,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有的孩子甚至会积压大量负面情绪,以致心灵蒙尘、性格走偏,更严重者自暴自弃,往“混世魔王”方向发展。可想而知,这种环境下,他们要学好,要学有所成是多么的困难!

    因此,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当前家长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课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孩子尽力做好设计、安排和保障。

    一、保持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他赖以生存的地方,对他们的影响远比成年的社会要大得多。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能够给予自己安全感,所以最希望父母能够和和气气,让家庭里面保持亲情和爱的流动。这样孩子学习的时候,心情愉快,没有压力,没有担心,不紧张,学习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显著。因此,作为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点,千万不要把自己在工作中、社会交往中的不好的情绪带回家,更不能当着孩子争吵、发火、摔东西甚至打架,要保持高度冷静、理智,切忌把自己心中的怒气、失望、无奈、悲观这些情绪传染给孩子,更不要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成绩下降或其他学习生活中某个方面表现不够好时,不问青红皂白训斥或惩罚。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实际生活中固然不可能全是这样,但基本道理很显然,正向激励帮助远比说教打骂惩罚效果来得好,经常被父母夸奖的孩子是大概率心理健康和积极向上的。

    二、营造一种书香家庭的文化氛围

    父母的文化素养直接营造着家庭的文化环境,父母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也影响着孩子对知识的追求。有很多父母,沉湎于成人世界的吃喝玩乐,在家中时手机片刻不离手,朋友一约立即走,好不容易有点时间都花在做家务、看电视或“东家长西家短”之中,看起来确实很忙,生活也“丰富多彩”。其实,这样的父母至少是有些自私的,精神上也是空虚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位也应该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忽视了为孩子言传身教的巨大作用,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作为未成年人,贪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并且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和定位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所以在孩子眼里父母成天玩手机、看电视、搞社交……很不公平,但是迫于父母压力,孩子不得不去学习,这样能专心学和学好吗?如果家长勤奋好学,在工作之余也不忘读书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仅能为孩子树立一个热爱学习的好榜样,也在无形中传达一个暗示:学习是一件很重要很快乐的事情。当孩子看到父母在学习,他们也就自然而然接受学习是自己分内之事的事实,同时缺少了外部因素的吸引,孩子能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即便家长不去催促,孩子也会主动执行。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学习文化、科技、经济或自身业务工作方面的知识技能,并适当进行一些互动交流,与孩子一起在学习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寻求精神的富足,从而营造出一种书香家庭的文化氛围。

    三、提供一处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

    孩子在家中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地方,最好是独立不受外部声源干扰的房间,他走进房间,就像科学家走进实验室一样,走上了他自己的舞台和必须为之奋斗的岗位。在心理学上,这也叫作地点定向,到那儿就会习惯性地做他该做的事情。这个房间(场所)最好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安静独立。将学习场所尽可能选在室内外声源或噪音小,家庭成员不需要经常经过的地方。避免选择在客厅、阳台或通往阳台的卧室,最好是比较独立的书房或自己的卧室。二是干净整洁。家长要教育引导或帮助孩子养成物品摆放有序、每天整理打扫的良好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无疑会让人精神愉悦,否则经常处于一个乱糟糟、脏兮兮的环境,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有意无意地压抑烦躁,从而影响学习思维的专注性。三是陈设合理。首先要有一套稳固舒适环保的桌椅,其高矮、大小、功能必须适合孩子身高体形和学习的需要,有条件最好再摆放一个专属孩子的书橱;其次要准备一盏明亮护眼的台灯,以防晚上学习时光线不足影响孩子视力健康;最后要减少不必要的家具家电、电话网络,力求室内空间宽敞,可以摆放几盆少而精的绿色植物,桌上或墙上再适当张贴一些励志的字画。

    四、建立一项平等共商的交流机制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特别是作为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尤其希望与父母能够平等交流,得到父母的尊重理解和關心,遇到什么问题或困惑都能与父母敞开心扉一起商量解决,而不是时时遭受“家长式”的命令。虽然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家长精心呵护和教育引导,但作为家长,千万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宠”,将一切包办或者要求孩子的学习生活方式、思想情感言行等等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模式执行,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人形机器”,无法也不能以“公式化”“程序化”运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努力把孩子当作知心朋友,可以每周一次与孩子开展谈心交流或召开家庭会议,通过情感互动、平等共商、民主决策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实践中建立一种切合孩子和家庭实际的科学交流机制,这样既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和彼此信赖,又保护了孩子的参与权、选择权和话语权,使孩子实实在在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尊重,同时促使孩子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交往上遇到困难或烦恼,都会向家长倾诉,家长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协助、引导和帮助解决,最终为孩子营造出一种相互容纳帮助和共同提高进步的成长环境。

    五、养成一些适合孩子的陪伴习惯

    周国平曾说过“生命中不可或缺东西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记忆,我不希望在孩子最重要的时刻,家长缺席。”的确,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但陪伴并不仅仅是待在孩子身边这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正确的关心帮助,甚至是必要的监督批评。单纯的耗时间的陪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会增加彼此的误解或怨气,父母会觉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子女则觉得被监控。对于家长陪伴孩子成长、学习要讲究一定方法。一不做无谓的干扰。在孩子专心学习时,家长不要轻易走动、说话或制造出明显会影响孩子注意力的言行,可以在孩子身旁静静地看书学习。二要陪伴好吃住行。在做好物质保障的同时,尽可能多陪孩子一起吃饭,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晚上等孩子一起睡觉。三要提供必要督促提醒。在孩子出现放松自身要求、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规划不好等现象时,父母要迅速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并进行必要督促帮助。在孩子长时间学习后,要提醒他中间休息片刻,做做眼保健操等身体放松活动,此间父母也可以提供一些孩子需要或喜欢吃的水果食品。四要安排好亲子活动,在周末假日花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参加一些文体或社会活动、陪孩子进行必要的购物等等。通过以上种种陪伴习惯的养成,让孩子在陪伴中感受到爱与温情,让孩子在陪伴中成长。父母陪伴的时光,是孩子的阳光课堂,有父母陪伴,孩子必将走得更好更远。

    当然,怎样为孩子学习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根据每个孩子、每个家庭不同的实际情况而作出不同的选择,只要家长真正认识其重要性,并为之多花一点时间去思考、去谋划、去投入,不仅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必然会促进整个家庭生活的和谐幸福。

    (作者单位: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初中,江苏 盐城2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