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思考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传统意义上依靠人为操作而开展的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与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必须要创新管理方式。现阶段的图书馆应当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管理体系中全面应用,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笔者将会从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入手,然后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与优化措施,所有论述都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展开的。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155

    近年来我国的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已逐渐信息化,多个地区已经在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上实现了“数字化”,这离不开完善的信息化检索系统,此种情况下的图书资源利用效率会更高。图书馆在一个地区中扮演着文化知识宝库的角色,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下面请见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思考:

    1 “互联网+”影响下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现状

    1)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化”概念是在这个信息时代被提出来的,现阶段的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代表,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部分地区已经将这一理念深入贯彻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可有效降低馆藏资源的空间占有率。现阶段某些图书馆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度还相对缓慢,有的图书馆甚至没有将此作为建设目标,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不够完善的图书馆很容易被淘汰,足够的信息化基础硬软件设施是新时代加强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

    2)大量信息呈现出汇集状态。在这个大数据社会中,各种数据都可呈现出“信息化”、“数据化”特点。互联网可将任何事物联系在一起,在这张“网”中,各种事物之间可输送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中的各个平台都具有信息交互功能,信息呈现出大量涌现、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从这一现象来看,有利也有弊,人可在这种环境之下降低获取信息的难度,但在获取与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烦恼,比如说危险性最大的虚假信息问题,这种信息交织状态很容易埋伏不良分子。

    3)管理工作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地区的数字化图书馆建造步法都处于加速状态。及时更换与信息化管理有关的硬件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这主要是考虑到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但很多图书馆的管理者都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如前文所说,图书馆硬件设施不完善会对提高信息化时代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将工作中心过度集中于文献数字化、书籍管理等方面并不利于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平衡化。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必要前提。

    4)读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信息时代对信息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信息本身具有的多样性、海量性特点也逐渐凸显出来,信息的这些特点有助于图书馆日常服务多样化。现阶段许多读者对传统意义上的借阅式阅读已十分熟悉,但是很多读者对这种阅读方式的兴趣表现为逐渐降低,此种模式会对读者获取信息造成一定制约,读者所需要的是多样性内容。针对读者的需求越来越丰富这一问题,将“互联网+”融入图书馆日常服务中是十分重要的,管理者可借助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模式这一手段满足更多需求。

    5)工作人员缺乏大数据思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为人力管理模式,现阶段很多地区仍然在使用此种模式,存在的问题较多,最为严重的就是人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人为因素还会对材料管理工作造成影响,比如说资料收集不全面。对于已经引入信息技术开展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图书馆来说,还存在着工作人员大数据意识不足的问题,虽然说引入了科学技术但并未重视。

    2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对策

    1)构建专业化数据库。完善、专业的数据库是开展信息化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试行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这有利于有效管理并应用资料、文献。财力物力、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是建立信息库的物质基础,图书馆首先要确保这些条件可得到满足。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数据库可大大提高图书馆资料信息管理、汇总工作的高效性,可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发挥出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能。在实际构建数据库时,必须要做好图书馆各类书目的分类作用,可通过设置检索条目来提高查阅效率。

    2)协调发展文献管理。在这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比来说就显得十分落后了,在二者的管理工作上也存在着许多矛盾。正确处理纸质、电子文献之间的关系可有效发挥资料价值,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出二者的协同作用。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资料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实时掌握资料种类、数量等信息,还可提高判断信息资源与馆藏资料之间最佳比例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在建设文献数据库时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最终的资料管理标准要统一。在图书资料搜集这一工作上,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全面地了解专业文献的地域、行业差异。

    3)做好数据安全工作。如前文所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资料工作依靠人工操作模式,文献还停留在纸质时代,信息资源还不是十分丰富,信息泄露风险也不是很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为整个社会,公众媒体、网络都会关注到图书馆的日常服务情况,在数据保护这一工作上,图书馆可以组织相关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活动,还要注意在数据网络平台构建中设置使用权限,图书馆最终形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分级设立,这有利于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效率。

    4)高举主动服务意识。“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逐渐转变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服务状态,对于每一位读者都要表现得积极主动,拿读者咨询服务来说,图书馆应当在图书资料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做好这一工作。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体会到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图书馆还可以大胆优化管理服务环境,这一工作可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完成,比如说必要的技能培训、文献检索,这有利于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程序相比于传统来说已有所简化,读者可自行完成图书借阅。考虑到读者与工作人员交流减少这一问题,图书馆的服务标准就更需要提高。

    5)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工作相比于传统来说更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可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来提高管理人员的“互联网+”意识,培训内容要指向如何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人员要在培训活动中不断熟悉大数据、网络社交等知识,对于各种信息化设备要熟练运用,与网络信息资源相关的搜集整理工作要做到游刃有余。对于一些特殊的图书馆来说,工作人员还要强化英语口语能力,此举可为更多读者提供专业服务。

    3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先进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管理模式也正在从单纯依靠人管理向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模式逐漸转变,模式转变后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质量。笔者在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要强化自身责任、管理意识,以实现管理信息化为手段来全面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蕊.试论基于“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才智,2020,000(002):247.

    [2]王红军.谈“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卷宗,2019,009(008):52.

    [3]邱晔.关于“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172(04):158+162.

    作者简介

    罗悦豪(1992-),男,汉族,河南巩义人,本科,初级职称,鹤壁市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