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李乔侨

    摘要: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时下流行、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以其使用价格低廉、支付简便快捷、有效避免出行高峰期机动车道拥堵等优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但是,随着其快速井喷式的发展,其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用户肆意毁坏导致资源浪费、随意停放随意占道不利于管理、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导致竞争白热化同质化严重等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共享单车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共享单车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发展困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共享单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成为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首选方式。在我国各大核心城市地区,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也相继涌现,发展迅猛之势势如破竹,呈现井喷式发展,与此同时,这一快速发展态势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城市道路随意停放随意占道不利于管理、过度投放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原本借着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共享经济以及市场风口的追捧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将以OFO及摩拜单车的发展为例,探讨共享单车发展中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共享单车的健康发展。

    1共享单车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提到“共享单车”,我们很容易将之与“共享经济”联系起来,认为它是“共享经济”在交通出行领域的一个分支。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共享单车”并不属于“共享经济”领域。“共享经济”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C2C的模式,即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让渡闲置资源的临时使用权来获得收益、提高社会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的一种模式。而我国的“共享单车”发展到目前为止,采取的是一种B2C的模式,即单车企业通过白行生产或者集中采购单车,在公共场所投放共享单车,通过收取押金和提供分时租赁获取收益的一种模式,和“共享经济”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在我国,共享单车最早是以政府的便民自行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的。为方便市民出行,从2007年起,部分城市政府相继在各大公交站点附近投放了一些有固定停车桩的便民自行车,人们需要办理相应的卡片进行充值才能使用,并且只能停放在有桩的固定区域,使用起来相对来说比较麻烦,因此并未引起社会普遍关注。2014年,戴威与4名合伙人创立OFO,2015年,首批OFO无桩共享单车投入北大校园,标志着我国共享单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2016年可以算得上是共享单车的发展元年,大量共享单车企业获得风投,纷纷涌入市场抢占份额,据《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共享单车市场总用户量已达到1886万。

    简单来说,我国共享单车的发展经历了从有桩到无桩、从政府主导到企业主导、从传统支付到网络支付的过程。据Trustdata发布的《2017年Q2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到2017年第二季度,我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超过3200万,环比增速有所放缓,日骑行次数峰值超1700万次。其中,OFO和摩拜单车用户占比超过80%,在共享单车行业占据绝对优势,位列一、二名。与此同时,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的迅速扩张,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针对日前共享单车行业呈现的井喷式发展,各大共享单车企业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过度投放共享单车数量的情况,各地政府开始强制叫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截止到2017年9月7日,我国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这意味着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态势有可能面临逐步放缓,共享单车企业面临这新一轮的洗牌,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2共享单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主要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于用户、政府、企业三个方面。

    从用户方面来说,首先,部分用户的个人素质较低,导致共享单车出现座椅被人拆卸、被上私锁、密码锁被破坏、车被私藏等诸多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一方面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造成共享单车企业的维护费用上升,需要用车的用户可用的资源减少,另一方便也不便于城市形象的建设,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使原本的共享经济变得“不经济”,造成资源浪费。其次,用户为了个人方便而存在乱停乱放现象,常常占用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非正常停车区域,给道路交通造成拥堵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形象的破坏。

    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说,政府从开始是比较支持共享单车的发展的,因为它能促进城市节能减排,缓解高峰期的交通压力,给居民出行带来便利,但是,随着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显现出来,公共资源被占用,维护城市面貌和停放秩序的成本上升,部分路段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混行导致共享单车用户行车安全不能得到保障,造成安全隐患等。对于共享单车这一新兴产物,政府规范其发展的政策法规条款相对空白,制定和出台也相对滞后,一方面,要规范该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能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伸得过长,制约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

    从企业方面来说,首先,共享单车企业的进入门槛不高,造成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问题严重,据统计,截止至2017年6月,我国共有40多个品牌进入到共享单车市场,大多数企业都仿效OFO或者摩拜单车,产品除了在颜色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差别,用户体验、收费方式、盈利模式等都大同小异,造成行业发展虽快但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其次,共享单车企业的资金依赖程度较大,许多都是通过风投进行融资,为了吸引投资人,企业往往采取激进的大肆扩张策略,通过前期的烧钱大战来占领市场,但是除了收取押金和租车费用,共享单车企业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商业模式,一旦增长放缓或者政府政策导向的变化,共享单车平台企业就会面临倒闭的风险,例如,2017年6月以来已有两家平台停止运营,平臺企业的倒闭将会带来上游生产企业利益受损,用户缴纳的押金无法正常退还等一系列的问题。

    造成共享单车发展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共享单车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共享单车属于准公共物品,任何用户都可以使用它,所有权虽归企业,但是因为散落在各个地方无法集中实施监管,因此很容易造成经济学上所谓的“公地悲剧”。对于那些蓄意破坏者,因为很难举证,而且对于破坏行为的惩罚措施也相对较轻,往往只奖不罚,所以很难从根本上避免蓄意破坏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因为是新兴行业,其在产品的设计方面也存在着漏洞,诸如OFO的密码锁较好破解的问题,部分共享单车不具备GPS定位功能问题,单车在遭到人蓄意破坏时不能及时反馈给企业而只能靠后期人为地发现问题等等,这些技术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三,政府的监管措施也相对滞后,对于共享单车违规占道,违规骑行等行为的约束力度不够,相对于汽车的监管力度,政府对于电动车、共享单车等的违反交通规则及停靠规则的惩罚力度是微乎其微的,违规者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故违约成本较低,无法起到震慑的效果。其四,共享单车企业自身往往热衷于大量生产投放,抢占市场,却忽视了研发本身,造成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后起的企业没有后发优势,不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而过度投放,泛滥成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让原本拥堵的街道更为杂乱,不利于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促进共享单车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首先,从企业层面,应该通过技术改进,实现对用户不文明用车行为的远程监管。其一,加强研发共享单车的自动警报功能,当人们对其作出蓄意损坏行为时,能够第一时间反馈给企业,及时阻止破坏行为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二,对于乱停乱放行为,企业应该通过GPS定位功能设置可停放区域,若在不符合停放要求区域则无法实现上锁功能,同时应该加强对于用户停放区域的引导,避免用户在上班高峰期无法及时上锁,影响其他人的正常使用。其三,对于不文明行为,企业应该加强奖惩力度,对于举报行为给予更多的奖励,鼓励用户自发地协助规范不文明用车行为,对于蓄意破坏行为,惩罚力度要加大,提高其违约成本,保障企业与正常用户的共同利益。

    其次,从政府层面,应当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市场及人们的用车行为。其一,政府在道路规划方面,应该因地制宜地作出相应调整,一是改善骑行环境,保障共享单车用户的行车安全,二是制定规范停车区域,与企业实现即时的资源共享,共同规范停车行为。其二,政府在引导用户规范用车方面,应该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召集志愿者以身示范宣传文明用车理念,共同规范用车行为。其三,政府在共享单车的市场准入方面,应当制定相关准入标准和条件,避免部分企业盲目跟风,大量涌入共享单车行业,造成市场消化不了的局面。对于那些后续服务及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的企业,应督促其及时整改,确保用车文明、安全有保障。

    最后,对于共享单车的受益者即用户层面,应该一方面加强引导,提高公民素质,鼓励其文明用车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发动用户,对身边的不文明用车行为进行沟通劝阻,对严重毁损行为进行监督举报,给予一定的鼓励,让更多人参与到其中,共同维护共享单车以及城市的文明形象。

    4结语

    共享单车作为移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时代的产物,为城市人民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对于拥堵高峰期的上班族来说是解决了其燃眉之急的重大利好。但是,伴随着其发展的阵痛与困境也随时存在,用户、企业、政府三方应同时发挥其作用,肩负起改善共享单车使用面貌、使用规则、使用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保障共享单车行业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