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反思、所悟

    王锋

    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数学来源于生活,充满着整个生活,对生活中有很大的情趣——让数学生活化。

    漫长的寒假已过,即将开学,我精心备了一节课是关于二年级二单元《平均分》。

    关于上学期乘法口诀同学们完全掌握,本学期开始学除法,对平均分必须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牢固掌握,灵话运用,能更好地过渡与衔接。

    上课时,我兴致勃勃地试教,教学氛围非常浓厚,只是到了课堂中间时,一个学生提问跑出了我预设轨道。开始我让学生把6颗糖平均分成3份,分一分,在白板上圈一圈有几种不同分法,学生不会有什么问题,我预设很多方法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推出平均分,让学生互问互答,进入互评环节;再出示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同学们认真地1个,2个地分放在六个盘子里正好分完。不料有个同学站来提问: “19个桔子怎样平均分呢?”而另一个同学抢答道:“不管怎样分都还剩下一个。”同时有一位名叫王和荣同学举手回答说:“可以把剩下的那个切成小块等份分,因为我爸替我和弟弟分苹果时,平均分完整个数后,把剩下的切成小块分成一样。”当时上课我没有深思熟虑,没有多想想,只是忽略一笔带过说:“那不是整个整个地平均分。”同时请同学上台解答不断回到我预设“正确轨道”上来,如愿以偿地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方案来完成。

    可是,这节课虽然已过,但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反复回想着这个教学环节,反复研读着教材及相关的教学资料,回味想象中寻找着更好的教学方案,我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个课堂自发生成的教学资源梳理更好的教学过程。同时让学生去思考新的问题:“我们来单独观察把19个苹果看看如何分呢?”你能找出“平均分的关系吗?借此引导学生不断交流,思辩中感悟“平均分的深层含义:

    (1)1个1个地分,正好平均分成19份,每份1个(整数)。

    (2)2个2个地分,平均分成9份,每份2个,再加九分之一个(即每份2个加1小块)(整数十分数)。

    (3)3个3个地分,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再加上六分之一个(即每份3个加1小块) (整数十分数)。

    .......

    只要建立一个整体数量与部分,即整数与分数或整数与小数的关系,那对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怎样确定标准数量关系呢?让学生感受分得的份数与每份的数量的变化规律,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越少;但分得每份可以是整数,可以是整数加分数,也可以是整数加小数。同时不管怎样分?分成几份?只要真正体会领悟每份分得数量完全相同,就足以说明同学们对“平均分”真正弄懂,彻底掌握了。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虽然跳出了原来的设计,但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懷揣着这份与“精彩”擦肩而过的遗憾,我深切地感悟到:只有在课前下足功夫,吃透教材,将知识点的脉络和重难点、关键点了然于心,才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到随时产生的、预想之外的宝贵教学资源,才能成就真正“精彩教学” 、“精彩课堂”。

    一曲终罢,余音袅袅,我深深的感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要进行思索,善于捕捉学生亮点或闪光点,充发利用学生自化生成的教育资源,不管来自于客观因素,还是来自于主观因素,应尽量从主观的角度去探寻对应的策略。如果一时无对策可寻,可做个生活有心人,从拥有实践经验多方面去寻求、探究,也可以与同事之间的研讨,寻求解决的方法,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和发展。①灵活设计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考虑如何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保持着对数学知识合理质疑的态度,又要考虑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的自化生成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本质。在引导学生领悟不确定性的自化生成教育资源同时且不扰乱学生的正常逻辑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的数学素养,充分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自化生成教育资源知识教授的过程中渗入确定性的教学思维。②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当今素质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想象力的发挥可以充分地打开多元思维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更多乐趣与惊喜。而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也需要学生具有着一定的想象力,这就需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自觉领悟到完整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吸收,发挥出想象力、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弦外之音的效果,在享受愉悦之时,体会到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是随时产生,不在教师预想之内的教学资源,它在课堂上转瞬即逝,但它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状态,同时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和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不一定非要按照原有的教案设计按步就班地进行,否则我们会失去许多课堂上真正的精彩,并为此留下深深的遗憾。怀着这份“精彩”的一幕,深深地省悟,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近数学主动探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调动学生敢于质疑,自主探究的激情,那才是最精彩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