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调查分析与思考

    闫怀品

    

    【摘 要】笔者以北京市延庆区开展的农村老年教育实践调查为依据,对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必要性、老年群体特征、教育认知、师资及教育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区域农村老年教育在认识高度、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组织管理、跟踪评价上提出了建议及对策,以期为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村老年教育;现状;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9006006

    目前,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形势下,北京老年教育尤其是农村老年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制约了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首都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相矛盾。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证明:结合区域老年群体所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老年教育,实现积极老龄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开展老年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一)开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当前人口发展状况的必然选择

    老龄化在中国当务之急是有效应对挑战。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了”。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 78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 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加999万,增长6‰。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年度老年人口增长率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人口老龄化加速且形势严峻。综观我国老龄化过程,呈现出规模庞大、速度增快、城乡倒置突出、地区非平衡发展、未富先老等特征。为此,为老龄群体提供各种所需的教育资源就成为国家和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开展老年教育势在必行。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1 333.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96.7万人,占总人口的22.3%;男性老年人口142.7万人,占48.1%,女性老年人口154万人,占51.9%;60—79岁245.1万人,占82.6%。北京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延庆区是京郊农业大区,常住人口31.7万,2014年延庆区老年人口达到5.7万人,较2013年增加0.5万人,占总人口的19.7%,接近5个远郊区平均值20.3%和北京市平均值22.3%,其中60—69岁3.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6.1%,接近5个远郊区平均值56.3%高于北京市平均值53.9%。区农业户口老年人口3.9万人,占老年总人口的68.9%,高于5个远郊区平均值57.7%,远高于北京市平均值19.6%。事实说明,延庆区是农村老龄人口大区,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在远郊区具有代表性。

    (二)初步具备了开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理论、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

    1理论基础

    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毕生发展观、人力资源理论、终身教育理论、权利理论、福利理论、社会参与理论、以人为本理论等老年教育理论相继产生,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各有所长。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重,为此,当前老年教育整体更侧重于以人为本理论,当然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其他老年教育理论也应并重。各种老年教育理论为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无论遵从哪种教育理论都有其合理性。

    2法律、政策基础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十一条规定“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6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确认“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指出“提升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的谋生能力和发达国家老年人的生存发展能力”“继续教育和培训对于确保个人和国家的生产力都是绝对必要的”。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提出“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基础。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能首先改善他们自己的条件,而且还能积极参与全社会条件的改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将老年教育“夕阳圆梦”工程作为十大工程之一。可以说,开展农村老年教育的政策、法律保障初步具备。

    3实践基础

    2013年,延庆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如何突出区域示范项目,面向城乡居民开展更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活动,成为区域社区教育的重点话题。2014年下半年,区社区教育中心启动了老年教育服务向农村延伸项目,依托中心师资及社会志愿者队伍,开展了老年教育向农村延伸系列活动,在偏远的大庄科乡沙塘沟村和井庄镇北地村开展了以医疗健康教育、法律教育、文艺教育下乡为主要形式的老年教育试点工作,此项活动受到了区政府的重视和试点乡镇干部、村民的认可,并成为2015年度教育惠民工程之一。随着教育延伸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已在4个乡镇4个行政村常态开展,在5个行政村扩大试点开展。

    二、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区域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教育实践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个乡镇老年群体状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在3个试点共下发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5份,有效问卷122份。通过数据统计及问卷分析发现当前農村老年教育特征明显。

    (一)北京远郊农村老年群体特征

    1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女性老年群体比例略高于男性老年群体

    笔者依据老年教育试验点分布实际,分别对试验点所在4个乡镇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如下:试点乡镇村庄数(97个)占全区总村庄数(376个)的25.8%;实验点(4个)占试点乡镇村总数的4.1%,占总村庄数的1.06%;试点乡镇人口(38 536人)占乡村人口(16.0万)的24.09%;试点村人口(4 047人)占试点乡镇总人口的10.5%,占农村总人口2.53%;试点村老年人887人,占试点村总人口的21.92%,占试点乡镇老年总人口(9 818)的9.03%,占调查区域总人口的2.3%。数据说明调查具有代表性,可以反映区域老年人口整体状况。从数量看,试点乡镇老年人口占试点乡镇总人口的25.48%,试点村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1.91%。这说明延庆区农村老龄化已经相当严重;从性别看,男性(4 772人)占老年人口(9 818人)的48.6%,女性(5 046)占老年人口(9 818人)的51.4%,女性老年人口略多于男性老年人口。

    2低中龄老年人为主的人口结构特征明显

    依据区域实际,结合国内国际划分标准,笔者把60—70岁老年人称为低龄老年人,71—80岁老年人称为中龄老年人,81岁以上老年人称为高龄老年人。调查数据显示:低龄老年人口(5 716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58.22%;中龄老年人(2 814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28.66%;高龄老年人口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13.12%。总体上延庆区老年人口以低中龄老年人口为主,占86.88%;低龄老年占半数以上,延庆区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但老龄程度较低,利于开展活动、技能类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空间广阔。

    3受农村条件影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调查数据显示,文盲人数(413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4.2%;小学文化人数(8 512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86.7%;初中文化人数(790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8.05%,由于试点村大部分处于深山区,老年人口文化水平低于试点乡镇平均水平。数据表明:延庆区农村老年群体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以小学文化水平为主,这与延庆所处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这也决定了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应该低起点、慢节奏,培训内容通俗易懂。

    4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老年群体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般占43.44%,较差占13.11%,二者合计达56.55%,这与农村生活条件总体落后相关,适于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养老。

    5受生存条件影响,经济状况一般

    调查数据显示,经济状况一般占68.85%,较差占13.11%,二者合计达81.96%,这与社会对老年群体地位的认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农村经济条件相关。这也表明,农村老年教育开展要坚持低成本、公益性原则;农村老年教育更应侧重通过教育培训,改善经济条件,提升生活质量。

    6在城镇化背景下,老年群体是家庭生活的主体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农村老年群体依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大多数还是家庭中主要劳动力成员,参与田间劳动、家务管理的占65.58%;依家境条件不同,老年人还是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的占21.31%。这表明,当前的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低龄老年群体依旧是农村家庭生活的主体,对这一群体开展实用技能、隔代教育等教育培训,能够提升农村整体生活质量。

    综上分析,延庆区农村老年群体具有以下特征:发展形式上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经济上条件普遍偏差;整体健康状况不乐观;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以低中龄老年群体为主;是农村生产与家庭生活的主要承担者;女性老年群体比例略高的特征。它具有老年群体的普遍特征又具有自身特征,需要在老年教育工作中加以区别对待。

    (二)北京远郊农村老年群体对教育活动的认知分析

    笔者通过对4个试点村的122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农村老年群体对教育活动的认知体现出以下特点:

    1医疗健康教育活动深受欢迎,其他教育活动提升空间巨大

    试点村老年人口对已参加教育活动较满意选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村老年群体对医疗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是最高的占64.75%,这反映出医疗健康教育结合了老年群体需求,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内容深受欢迎,其他活动项目(大秧歌培训18.85%、健身操培训18.03%、合唱练习培训13.93%、法律宣传培训13.93%)还需结合需求实际,在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上加以改进,有提升空间。

    2对现行的教育活动态度满意度高,应持之以恒

    群众满意度是教育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试点村老年人口对教育活动态度调查数据统计显示,试点村干部、群众对教育实践的满意度达到91.8%,这说明试点村老年群体接受并认可了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高满意度反映出教育实践对于农村老年群体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新事物更能引起老年群体兴趣,同时也证明农村老年群体对教育的渴望,农村老年教育实践空间广阔,前途无限,老年教育向农村延伸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正确选择,应持之以恒。

    3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程度满足了教育需求,老年教育作用初显

    试点村老年人口对教育活动作用认识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一年半的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主要体现在愉悦了身心、参与意识增强(49.18%);丰富了文化生活(38.52%);一定程度滿足教育需求(31.15%);学到了知识技能,开阔了眼界(13.11%)上。这说明: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丰富老年生活,以健康、休闲为主的活动型实践形式应是服务实践的重要形式。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所占比例不高说明教育实践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结合老年群体所需和新农村建设实际。

    4老年群体教育需求具有多样性,教育活动开展空间巨大

    (图1)反映出老年群体教育需求具有多样性,对心理健康、隔代教育、厨艺知识培训、民俗接待服务需求较高。老年教育侧重于身体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隔代教育新的老年群体问题关注不够,当前的教育活动内容还存在面小路窄、系列化不够问题。农村老年教育应重点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能力、 适应变化能力、社会服务能力。

    综上分析, 延庆区农村老年群体对教育服务总体是满意的,尤其是医疗健康教育活动深受欢迎,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和认知水平,农村老年教育活动效果初显。农村老年群体受自身生活条件、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有着广泛的教育需求,心理健康、隔代教育、厨艺知识培训、民俗接待培训等是当前主要教育培训需求。

    (三)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实践师资状况及授课内容分析

    1教育实践师资状况分析

    延庆区的农村老年教育实践师资队伍主要由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社区教育优秀学员、医疗服务志愿者(区医院大夫)、法律服务志愿者(区司法局)、艺术服务志愿者(区域文艺名人)五部分组成,截至目前共有35名专兼职教师深入农村,直接走进农村老年教育课堂。从人员结构看以区域医疗专家、社区教育专职老师、行业内的业务能手和乡土文艺骨干为主。延庆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由最初社区教育中心自发组织,3位专任教师送教下乡,到现在已经发展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区医院志愿服务队、司法志愿服务队、综合志愿服务队,多行业、多层次广泛参与态势。由于教育实践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整体水平提升,农村老年教育更具专业性、公益性。35位专兼职教师平均年龄42岁,通过效果反馈可以看出,农村老年教育在师资配置上应以中老年教师为主,这样有利于代际沟通,利于教育活动开展。

    2教育服务授课内容分析

    自2014年底活动开展以来,总授课达到206节(每半天2节),教育實践重视农村老年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文艺、法律、医疗健康教育,还根据农村季节变化,在老年群体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冬季预防煤气中毒、春季防火宣传等,做到急老年群体所急、想老年群体所想,活动接地气。从教育内容看,侧重于健康、休闲类,作为区域农村老年教育实践,还应围绕区域定位,紧跟时代宣传,围绕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办、2022年冬奥会承办、生态区建设、北京画廊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家乡美等主题教育展开,使区域特色教育更为突出。

    教育内容及师资构成同时反映出,延庆区农村老年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农村老年教育方面还没有形成系列教材,也没有形成系列课程;在课程开发上,还停留在有什么讲什么的阶段,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多元化教育需求;教育活动中法律教育由于“维稳”等因素,未能全面展开。从事农村老年教育实践师资队伍由于构成复杂且大多属在职人员,组织管理还处于松散状态,影响了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三、开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试验点老年群体特征及教育需求、教育实践认知分析,笔者认为农村老年教育就是在乡镇、村范围内开展的,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旨在满足其教育需求,保障其受教育权利,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推进其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老年人与家庭、镇村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为老服务活动。基于这样认识,今后在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实践中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转换认识,积极老龄化教育是今后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

    1要将老年人作为一种待挖掘的隐性财富、化解社会危机的重要力量来看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老年人身体健康、身心愉悦之后的教育怎么办,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应该将老年人作为一种待挖掘的隐性财富来看待,老年教育更应该侧重于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应由被动的健康“消费者”向积极主动的财富(尤其是精神财富)创造者(老有所为)转向,通过教育不断提升老年人文化水平,把老年人作为社会人力资本进行开发。通过教育增强能力,让老年人融入社会发展,为社会创造一定的财富来缓解资源供给紧张的矛盾,最终实现积极老龄化。

    2要总结经验,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综观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延庆区老年教育向农村延伸实践活动,不难看出我国老年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主要以福利性的丰富老年生活为主;在教育模式上属政府投资办学的行政型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活动为主,突出健身、休闲活动等内容,在活动目的上突出老年群体动起来,更多是为了社会稳定。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上还需立足长远,从积极老龄化视角研究问题、开展活动,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3通过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不断明确区域老年教育办学思路是当务之急

    区域教育管理、组织者在农村老年教育宣传上应在坚持教育公平基础上将农村老年教育作为社会应有的福利加以对待,树立积极老龄化教育观,把老年教育作为完善人生过程的必由之路加以倡导。依据农村老年群体所处整体大环境及老年教育现状,在当前更应该坚持政府主导的低成本、讲实惠、分步骤的农村老年教育办学思路。

    (二)研发老年教育服务系列课程,为教育服务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1.基于需求,着眼将来

    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耶拉.麦克拉斯基说“老年教育除了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外,有必要研究老年人的深层需求,使老年人最终认识到他们意识到的需要和没有意识到的需求通过老年教育都将会得到满足”。为此我们应不断丰富现有课程,去粗取精,扩大优势课程(如医疗健康类)影响力,同时在教育需求基础上的,考虑农村老年群体适应社会变革、自我发展等需求,开发对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生活的调整、适应与参与教育及生命超越教育课程,不断完善终身教育课程体系。

    2立足现状,讲求实效

    依据延庆区农村老年群体经济条件普遍偏差、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是农村生产与家庭生活的主要承担者、女性老年群体比例略高的特征,在课程设置上按水平层次可分为普通班、中级班、高级班;按内容可分为文娱课、技能课、心理课、生命超越课。在教学安排上要遵循老年人身体退行性规律,从群体成就动机相对较低、更注重从学习中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要迎合他们的心理,减少焦虑情绪,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为此在目标要求上要低起点、慢节奏;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语调、放大字体;在场地选择上要把学习场所安排在居住区附近;在教育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侧重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积极活跃,强调集体性和协作性;在实效性上依据农村老年群体增收致富需求,结合文化旅游盛行实际,开设地域文化课程,尝试老年教育与参与式旅游的结合,实现老年群体价值。

    3丰富形式,形成体系

    课程是把学员与教师结合在一起的载体,课程的好坏关系到教育服务实践自身的存亡。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是延庆社区教育深入农村基层的重要一步,是落实区域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我们应深刻总结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教训,基于老年群体教育需求做好学习需求的调研、分析与归类,把满足需求和引导需求结合起来。做好服务内容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研发区域特色老年教育课程,并逐步形成本土化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为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三)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育实践师资队伍培训,使之成为老年教育的行家里手

    结合教育实践师资队伍构成及教育教学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培训成为当务之急。一是组织非教育系统志愿者开展组织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引导教育实践志愿者积极研究农村老年群体,结合老年人身体退行性规律和老年群体成就动机相对较低,更注重从学习中获得愉快情绪的体验特点,把创设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服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老年教育服务实践活动;三是开展老年教育精品课程评比与推广,树立教育实践典型,以点带面提升队伍整体水平;四是挖掘低龄老年学习骨干,多渠道、多形式培育低龄老年学习骨干队伍,发挥低龄骨干队伍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以老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