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做到“阅读”“写作”两不误

    赵军帅

    摘要:课程标准的推广和深入,使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迎来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但还存在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写作水平提不上去的问题,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改正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写作;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118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语文课阅读本位的特点,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文本。然而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可能也会出现自由化“没有方向感”的教学现象,出现了对文本这样或那样的“误读”情况,使得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延伸,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有利时机,把写作融入阅读之中,就会产生特别好的效果,促使“阅读”与“写作”的双提高。本文结合几个具体的案例,谈谈如何在“阅读”中提升“写作”、在“写作”中延伸“阅读”。

    一、备课时,注意分析学生阅读文本的实际需求与困惑

    学习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教师备课时应该预设:

    1.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想读到什么?预设: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精彩的人物描写;喜欢的人物形象;优美鲜活的语言;精巧完整的结构……

    2.可能会有哪些疑惑或者误解?①孔乙己名字的来历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②咸亨酒店里的掌柜的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预想:有些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了:甚至有些同学都会结合今天的社会背景和当时的背景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此设问,有助于阅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变浅阅读为深阅读,通过层层追问,把文本内容深挖掘,深理解,梳句理段,层层把脉,解读设问1时,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前半部分内容就可以回答了;再结合提示才明白这只是咸亨酒店的短衣帮为了戏弄他、找乐子给他起的外号而已;如果再追问一个读书人怎么能被这些短衣帮和孩子们如此戏弄,思维就进阶了,学生内省程度进一步加深。语文教师要及时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与感悟写出来,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把他們的奇思妙想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时间一长,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二、教学时,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理解与写作的灵性

    文学艺术品的接受、鉴赏是属于人们精神领域的活动,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和感悟,只有在阅读教学时,合理引导学生发挥良好的语文思维品质,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才能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教师先布置学生对课文做充分的预习,让小组长整理出小组同学在阅读中感悟最深的内容和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比如有同学认为:

    1.小说中的“我”对于勒叔叔的态度不明朗。

    2.菲利普夫妇不念亲情,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很像。这些人是不是也是资本主义思想?

    3.文本中有两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4.于勒明知道自己的哥哥嫂嫂很势利,自己又是那样落魄,为什么还要回来……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读自悟,在讨论解答过程中,学生的热情都很高。

    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引导、点拨、补充,学生又生发出一些有价值的新看法:在金钱和亲情面前,有些人的劣根表现得突出与国籍没有关系。进而引发讨论,促成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拓展,这样既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和语文学科素养,更不会让学生在学习该文本中产生“误读”情况。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五花八门且比较表面的回答,不能简单草率的给予否定或者肯定,而是要带着学生一步步思考,自悟观点,明辨是非,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道理自然就有所领悟,潜移默化地植入了良好的德育培养。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这一过程用文字写了下来。

    学生在个性化的自读自悟中,有一定的自我纠错的潜能,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启发、补充、肯定),学生既能动脑独立思考,又能互相交流、切磋,最终体验到积极思维的快乐,分享到相互帮助、相互分享的快乐,也会养成学生热爱写作的习惯。

    三、教学时,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细节,在阅读后延伸写作

    阅读与写作同脉相连,深化阅读对写作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教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并找到相关细节描写进行分析。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这些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让学生思考:杨志是此次运送生辰纲的主要负责人,怎么能被一个老都管“喝”呢?这位年迈的老都管竟然能让一个武艺高强的杨志听他的话,为什么?学生缘文把脉,深研语蕴,读懂言外之意,对人物描写进行专门分析,很容易对人物心理性格形成新的认识,感受到杨志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了他的仰天长叹“苦也”,是官僚所逼发出的悲怆之音。教学时聚焦这样的细节,就会让学生对文本内涵得到理性的深刻解读,阅读的效果会很明显,也大大消除了学生的“误读”现象。

    在深刻感悟之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小说创作方法去进行小小说的创作,增加学习语言的趣味性,从而引起写作的欲望与兴趣。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文本阅读为支点,寻求学生实际阅读的需求与困惑,尊重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和多元感知,科学合理有效的建构阅读模式,让学生走出阅读误区,在阅读中获得新知,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享受阅读的魅力,同时以阅读为中心开展写作教学,做到“阅读”“写作”两不误,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琳.浅析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J].中小学电教(下),2011(02).

    [2]李美冬.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有界的把握”[J].新课程(中),2019(06).

    [3]吉秋凤.小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渗透融合[J].学苑教育,2015(07).

    [4]林洁虹.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相关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8).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五中学,甘肃 秦安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