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信息化的应用

    丁春明

    摘要:信息化教学手段凭借其多样和强大的功能以及独特性而被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具体课例,阐述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应用

    一、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从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将其转化为主题,进而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追求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有质量地活动;培植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有思考的实践;鼓励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有创意地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真情境、真需求、真问题、真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媒体不断地涌现,推动着教育从工业时代的1.0向信息时代的2.0迈进。刘延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1]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打造了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色的课堂。信息化技术整合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借助于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来积极地建构新的知识。[2]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才能与教师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同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在多元智能理论中,人的智力结构由八种要素组成。[3]智能的多元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因材施教;智能的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实行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适时而教,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教师应该以多元智能为指标体系,全方位评价学生。学校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优缺点

    本文提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指课堂中对交互式一体机、平板电脑(如摄影、二维码、APP等)、多媒体(如PowerPoint、视频、音频等)以及信息化学习平台(珠峰课堂)的运用。它们在课堂中的运用既有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优势

    (1)课堂“以生为本”,信息化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

    (2)信息化手段教学具有多媒体化、超文本、实时交互等优势。

    (3)实现了一对一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有利于进行课堂数据的收集、整理、反馈,便于教师利用数据进行课堂教学以及大数据分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不足

    (1)不可避免地易受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电源和网络是首要的,如果学校内网速不稳定,需要专业人员维护,就会影响教师正常地开展教学活动。

    (2)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备课的要求高,教师要充分地准备。教师准备不足时,容易被各种突发状况扰乱思绪甚至会打乱整个课堂教学计划。

    (3)对学生操控信息技术能力要求高,学生操作不当会影响课堂甚至打断教师课堂的持续性。

    四、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启植物水培之旅》中信息化的应用

    笔者以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启植物水培之旅》为例,阐述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帮助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发挥的作用。

    (一)创新信息化教学设计

    1.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植物水培的选题课,学生发现问题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问题是学生自主提出来的,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题。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创新了教学设计的模式,增强了活动内容、过程、方式和方法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为学而教。《开启植物水培之旅》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较为熟练,对新技术、新媒体有较大的兴趣。同时他们有一定选题经验,如能正确表述问题,列出研究小课题等;学习方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2.活动创新

    信息化教学手段集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资源于一体,具有多功能化、个性化、形象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创新和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内容与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4]

    在课堂教学导课环节中,教师利用信息化学习平台的聚焦功能,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操作,一边展示自己的课件,一边回顾介绍“校园植物”大探寻的收获,全班学生聚焦大屏幕。学生回忆前期活动,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课堂教学新授环节中,教师利用扫码、实时交互、大数据等功能设计多种活动。例如:

    师:智能水培机智能在哪里?同学们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扫码,完成学习单。

    学习要求:(1)请同学们扫一扫大屏幕上的二维码,看一下智能水培机的介绍。

    (2)小组合作,共同分析:智能水培机智能在哪里?

    (3)小组长完成电子记录单,时间5分钟。

    学生可以运用平板电脑上的APP扫码,打开有关智能水培机的资源进行学习。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扫码操作,触发其好奇心,激发其探索欲望。再例如:

    师: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水培小能手,在进行植物水培时,你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学习要求:(1)小组讨论:在进行植物水培时,你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2)小组长完成电子记录单,时间5分钟。

    无论是前一个例子中扫码的讨论,还是关于植物水培问题的讨论,小组长都要把电子记录单通过平板电脑上传。老师再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功能,一次性地展示收集到的全班的讨论成果,然后直接进行点评和讲解。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丰富了资源的传播途径,还为老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利用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动手操作、小组协作等综合实践核心素养。

    3.整合资源和获取信息

    数字资源是信息化手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是极其庞大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针对有关植物水培的资料进行整合,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呈现,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真实、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能通过资源激发学生思维。例如:老师让学生扫码去学习介绍智能水培机的视频,并提问:智能水培机智能在哪里?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平板电脑反复播放视频以及暂停等功能,学生可以从资源中准确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二)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起一座桥梁,创建了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一边和学生互动,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学生上传的有关植物水培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中大数据的功能,全班数据都罗列在线。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类,学生可以上台回答并在交互一体机上进行操作,老师相机点评。

    五、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得真实情境的体验感,并让学生真正地去研究;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能利用扫码、实时交互等功能快速地去获取大量信息,同时从中综合提取重要信息。信息化教学手段相比于傳统的教学手段来说,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编辑部.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3):14.

    [2]巩雪梅.山东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3]王欲.苏州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胡军苟.试论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度融合的内涵和策略[J].教育探索,2017(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