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正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王珊珊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治国模式由统治型逐渐向治理型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巨大改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社会不公,资源短缺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共分三大部分,首先对社会公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我国现代化道路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了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本文紧扣我国具体国情,以期更好地理解我国现状。

    【关键词】社会公正;国家治理现代化;现代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82-02

    一、基本理论

    (一)社会公正

    1.社会公正含义

    关于社会公正的含义,不同时代的群体对此理解不同。在我国,公正最先体现在孔孟之说里,孔子强调“仁”,孟子强调“民贵君轻”。从中看出,儒家强调的公正体现在人性方面。在国外,公正、公平、正义在英文中用同一个词“Justice”表达。柏拉图认为正义是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罗尔斯试图寻找一种正义以代替现行功利主义,他在《正义论》中探讨了公正机会、分配份额等,试图建立一种“组织良好的社会”。[1](P.36)在现代,有学者说,社会公正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评价性反映。还有人指出,社会公正是对利益、机会、权利、义务等进行合理分配的理想追求。本人赞同后者观点,认为:社会公正包含着正义、公平、权利、义务等内容,是社会的重要价值。(公正、正义和公平在本文中作为同义词互换使用)

    2.社会公正三要素

    第一,需求。社会公正是建立在需求基础之上的,主要包括物质基础、人际关系、公民理性。私有制的產生使得分工出现,必然导致社会不公。而社会公正要求人们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在敌对也不适合在亲友之间实行,作为社会中的公民,要用理性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最后,在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将社会公正放在一定社会群体中,而不是无边界的社会中。

    第二,应得。一直以来,人们争论的焦点是,哪些指标是衡量公民应得的标准?从目前来看,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对社会公正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我国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西方国家分配方式相比,我国的分配制度更有利于社会公正。

    第三,平等。主要包括机会、关系、过程和结果平等。机会平等是指通过一系列制度来消除由于先天的体力和能力差异所导致的不公。关系平等是以尊重为前提的,由于分配的不平等导致人们权力、地位的变化,从而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关系平等主义者认为,分配平等并不能解决社会不公,还需要保持一种关系平等。过程平等,包括规则公平、程序公平和对弱势群体特别保护。坚持过程平等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率、稳定社会秩序。结果平等是指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使得弱势群体与优势群体收入平衡。而个人能力、体力、性别、努力程度等因素对结果平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

    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含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依托现有科学技术,建立一套适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发展的机制、规则,并为实现这一治理目标而所具有的能力,是国家执行力的具体体现。

    2.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征

    第一,民主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推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是国家治理的首要目标。第二,法治性。法治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公民要依法做事。第三,科学性。在信息化时代,国家必须运用大数据所提供的规律性结论,来保证制度、决策的科学性。

    (三)社会公正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1.公正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价值

    社会公正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价值。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国家所做出的一切政策、法律法规、制度都需要具有价值的含义。而社会公正就是这个价值的核心。习近平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必须把公正作为核心价值。

    2.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公正

    吉登斯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公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直坚持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这一点出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是追求社会公正的过程。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也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对公众价值导向的确认与关怀,实质上是包含追求社会公正的情怀。

    二、中国现代化道路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三阶段

    1.生存危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10年的历程中,我国战争连绵不断,特别是外国对我国的侵略,都是我国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较量。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下滑、民不聊生。

    2.贫穷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人民收入低下,贫困人口居多,再加上自然灾害和长期文化大革命,使得国民经济发展缓慢,阶级斗争使我国偏离现代化道路。因此,文明的兴衰取决于能否有效应对危机。改革开放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使得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经济贡献率显著提高。

    3.发展危机

    这一阶段发展危机的重要特征是发展失衡,并出现了被称之为“中国现象”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政治形态的稳定性与经济形态的变化性之间的矛盾;亮丽的经济数字背后,群体性事件频发;国家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但腐败现象仍然严重;我国强调在国际社会上崛起,但国际上认为中国崛起对他国是一种威胁。

    (二) 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发展失衡

    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加剧;地区和城乡之间差距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机制不完善之间的矛盾;经济快速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文化建设水平与经济快速发展不适应;社会建设和管理落后于经济发展;巨大的国际压力对我国发展提出更高的挑战。

    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表明,发展失衡导致结构性紧张。以收入为例,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同时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甚大,权力资本暴力在扩大,而国民幸福感却在下降,使得经济增长水平与国民生活质量、财富增长与社会道德呈现出背离的局面,贫富差距远超过美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政治改革不断深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

    三、促进公平正义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促进公平正义需要解决几大问题

    1.利益表达机制

    我国为公众表达机制提供了制度与社会空间。制度空间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司法制度和信访制度;社会空间包括社会组织和大众传媒。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关键时期,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大,政治地位悬殊,受教育程度不同,必然影响着利益表达效果,进而影响公共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因此,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有助于维护社会正义。

    2.政府治理模式转变

    传统政府治理模式具有以下几点弊端:第一,我国政府治理主体单一,忽视了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第二,政府治理只注重效率,忽视了服务和效能;第三,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而新公共管理的兴起为我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变提供了指导。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公共问题时,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已经难以解决各种问题,必须由社会、公民和政府共同参与其中,使得政府治理主体多元化。另外,政府应该更加注重资源的投入与产出,讲求治理效能;同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

    3.官员寻租

    寻租活动实质上是权钱交易,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公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寻租型腐败产生的前提是租金的存在,如何避免官员寻租腐败?首先,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次,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包括监督与惩罚机制。最后,提高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4.行业垄断

    行业不同对居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实看,垄断行业比非垄断行业工资水平高,而且其职业更具有稳定性。我国的垄断行业大多属于行政垄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垄断程度将有所下降,同时,制定完备的法律才能规范垄断权力的行使,缩小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保障广大人民的权益。

    (二)全面推進中国现代化进程

    1.从“四个现代化”到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一,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新常态,尽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发展仍停滞不前,并且这种发展是更加追求效益、效果与质量。第二,我国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防止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当一个崛起大国与霸主国家竞争时,这种局面大多以战争而告终。我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任何形式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第三,推进改革要有新思维。我们必须超越维持现状与脱离现实的理想化追求两种极端思想,超越“左右”两级意识形态化思维,超越“改革悖论”。

    2.缩小贫富差距要防止两个极端

    第一,防止少数人垄断财富。实现共同富裕,要做到两点,第一是脱贫人口增长,第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的关系。从实际看,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第二,防止民粹主义的社会风险。民粹主义强调一种极端的平民化思想。贫富差距越大,越容易造成民粹主义。当前,我国民粹主义思想严重,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消极思想,会对我国发展造成巨大危害,激化我国的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与方向[J].国家 行政学院学报,2014.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