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设计

    刘丹

    

    摘 要:笔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名著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 名著阅读;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015-001

    目前,受互联网文化的冲击,“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好书”似乎比较困难。学生对互联网新媒体感到亲近,本无可厚非。然而,习惯了视频、音频所带来的直接的感官刺激,整个人陷入浮躁的状态中,难以静下心来阅读长篇;习惯了网络小说的“轻松愉快”,不愿意再花时间阅读内涵丰富的经典著作,最终消磨了时间却收效甚微。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如何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的资源优势,设计切实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成为名著教学亟待突破的重难点。

    一、互联网背景下名著阅读活动设计的策略

    想让学生阅读一本书,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部编版教材名著导读,十分注重对阅读方法和阅读兴趣的引导,通过专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阅读任务。然而仅仅以教材为学习素材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不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资源,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按照阅读活动推进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系统构建名著阅读指导课的课型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具体而言,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读前激趣课包括三个环节:概况了解,文本初探,悬念设置。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可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图片、文字、影像资料,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播放,使之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制作知识卡片,逐步建立班级“名人事迹库”,不仅拓宽学生知识面,还为作文写作提供素材。在文本初探环节,教师可以不只局限于传统的文本阅读,而采取“读图”和“读文”相结合的方式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加深阅读的乐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动笔续写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设备投影到屏幕上,不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监控。例如,公众号平台每天推发阅读内容,让学生在校外阅读后留言汇报阅读进度,分享零散的阅读感悟。教师也可以利用喜马拉雅、听书宝、荔枝FM、听书网等听书平台为学生筛选有声读物,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听促读。此外,利用学生爱表现、喜赞扬的心理,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主播,每天打卡上傳朗读音频,督促学生坚持阅读。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名著的内容后,还需要开展读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作品内涵、人物形象进行更深的思考。读后交流的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因时因地制宜。如,对于内涵较丰富的作品,可鼓励学生撰写读书心得或读书报告,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在校刊或校广播上展出。对于争议性较强的作品,可以开展读书讨论会,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此外,很多名著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观看不同版本的改编,发现改编作品与原著的不同,思考改编的原因,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读书交流提供了线上平台,有些活动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呈现。

    名著阅读的落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课内指导和课外引导相结合。教师应将名著教学和新媒体资源有效整合,思考适合本班学情的活动策略,打破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多元化转变。

    二、互联网背景下名著阅读活动设计的实践

    笔者以《骆驼祥子》的活动设计为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的实践研究。

    在开始阅读前,笔者先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老舍的相关资料和本书的创作背景。接着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选出对理解《骆驼祥子》最有帮助的内容,在小组内分享并相互补充修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知识卡片”,在读书园地展览。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老舍“京味”语言的俗白和幽默,我提前在各类听书平台下载优质的朗读录音,播放给学生听。同学们一边对照书本,一边聆听着声情并茂的朗读,阅读第一章。之后,我用多媒体设备出示幻灯片:

    学生们根据听读对表格进行补充,一个“最初的祥子”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接着我又出示了“堕落的祥子”的形象,设置悬念,祥子为何发生了这样的改变。请在课后阅读2-8章,完成相关知识检测。当天我在“老师助手”APP上推送了2-8章的内容,并附上朗读音频,学生可自由选择阅读或听读,在每章结束都有一道题目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学生可语音输入答案。如果是开放性的问题,我会设置答案班级可见,学生们可以互相查看彼此的发言,从而达到一个线上交流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每天打卡,每天都有阅读收获。

    不到一个月,同学们读完了《骆驼祥子》的所有章节。在课堂交流时,提前准备三个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1.祥子的悲剧是个人造成的,还是社会造成的?2.虎妞这一形象到底可怜,还是可恨?3.如果小福子没死,祥子的结局是否能改变?三个问题,都与主题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经过充分的准备,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次读书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口才,也加深了学生对作品内涵和人物的思考。

    名著阅读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它“难”,就不去做,或者敷衍了事地做。作为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应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名著阅读教学的新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乐中读、在读中思,真正感受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