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质量问题的研究

    黄文泽 赵淑颖

    【摘 要】大学是学习生涯的重要分水岭。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本科院校存在的高中和本科衔接度低、授课教师和辅导员人数不足、激励措施不够完善、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下和学生自觉性不高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强化基础知识、建立完备的学习评价体系和加强师资力量等方法解决当前问题,对未来的本科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160-02

    一、引言

    前不久,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大会如期而至,《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GPA3.9;国际竞赛金牌;志愿活动200小时;学生会主席;每周阅读英文文献3000页的神仙学霸们一一登台展示他们几年来大学生涯的所得所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同样在大学里度过了几年时光的学生,他们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正的知识,充斥大学生涯的只有游戏、挂科等不良因素。

    二、高校学生现状及调查

    2019年上半年,笔者在全省范围内各大一批次本科院校中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320份,收到320份,筛选后得到最终的有效问卷305份,问卷有效率为95.31%。本问卷涉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重视度、学习收获等方面的问题,采用分类汇总方法来探究其中的关系。

    问卷结果显示,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大学目标和规划的仅有12人,占比3.93%;走一步看一步的人有207人,占比67.87%;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规划的有86人,占比28.20%,可见在进入大学时就有明确目标的学生还是极少数的。

    在对大学课程的评价中,很满意且认为能学到很多知识的仅有108人,占比35.41%;认为只能学到一点知识的有136人,占比44.59%;认为不太能学到知识的有61人,占比20.00%,可见现在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觉得课堂是低效率的或者是浪费时间的。

    三、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较低的原因

    (一)高中和本科衔接度低

    江苏的高考堪称是地狱模式,全国都知道江苏考高难度大、能从江苏脱颖而出考上一本院校的学生一定是优秀中的优秀。但实际上,由于高考选修制度的原因,很多选修物生、物地的考生进入了需要学习化学的专业中,将近两年没学的化学甚至不如一个初中生,即便是物理这种通识课程,也因为奇特的选修等级制度使得120分的卷面,40分即可获得B的成绩而达到一本院校的门槛,但明显这种物理水平很难和其他省份物理算入总分的同学相提并论的。另外,高校的课程中对于语文的要求普遍不高,除了部分文学类的专业外,其他专业对语文都是基础性的写作要求,不会涉及任何文言文、古诗知识,而对数学、英语的要求较高,使得同样的考分进入同样的大学同样的专业,但因为学科优势不同而会出现两极分化,专业能力欠缺的同学就会越来越枯燥,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授课教师与辅导员人数明显不足

    除了一些老牌的985名校和本校优势专业外,一些本科院校在其他专业的师资力量就相对薄弱,授课教师是学生课堂的第一责任人,授课教师的缺乏就会导致小班变大班的合并上课,合并课程带来的就是老师教学管理难度加大。据笔者几年来的观察统计及校内调查发现,班级人数在2个班即60-80人的时候效果最好,可是如今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人数都在100人甚至有些专业课已经面临300人同上的境地,上课效率大大降低。同时,辅导员的数量也不足,很多高校的学院都是合并的,例如一些学校会将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合并成经济管理学院,依然只有一位辅导员,但却要管理好几百位学生,人数过多会使辅导员老师无法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三)奖、助学金的激励措施不够全面

    奖、助学金等激励措施看似只是對学习优异的学生的褒奖,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但如果激励措施不够全面,会让一部分学生因为奖学金门槛过高而失去因此而奋斗的动力。部分高校存在财政资金不足、校友捐赠的企业奖金过少等现象,所以奖励措施一般只针对极少数的同学实施,同时为了兼顾专业差异、班级差异,分配的指标会导致一些“尖子生”也无法享受这份荣誉。

    (四)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下

    高校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课后的学习才是关键,但学校的一些教学资源利用率并不高。例如部分学院有专门的的实验机房,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与互联网时代接轨,但其中有的计算机老旧,无法使用,有的不在课程时间内不对外开放;部分学校的图书馆中的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借阅数量也不够,大学图书馆的书籍是每个大学生汲取知识的来源,现如今很多成为了真正的“藏书”;学校购买的科研软件也因为缺乏教师指导而鲜有人使用。

    (五)学生的自觉性不高

    除了上述原因外,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自觉性有待提高,离开枯燥的刷题时代,很多学生都在享受没有束缚的舒适,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无穷无尽的电视剧,连一些顶级名校都不乏这种现象。专业课选择性翘课,选修课必翘课已经在小范围中蔓延,课堂刷微博、课后打游戏、期末论文复制粘贴、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事情已经路人皆知。

    四、新时代下大学生学习质量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自觉性

    在不改变高中教学模式的情况下,高校可以提前通知学生即将面临的学习要求,然后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增加衔接课程,巩固基础的同时,让高中和大学的知识体系连接起来。另外,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从内心里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将社会就业压力通过讲座形式传达给他们,防止有些学生毕业以后才发现浪费了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此外教育的同时要加强监督,监督最核心的就是课堂的基础教学,不要仅用“教学周”、“期中教学检查”来督查,应该是整个学期的随时突击检查,对到课率、课堂玩手机等情况进行督查,在德治的同时也要“法治”。

    (二)建立完备的学习评价体系

    課堂的学习可以通过期末考试的分数来显现,而课后的学习,作为大学最重要的学习部分也需要加以考核。课后的学习多种多样,因为每位学生对未来的目标不同,职业规划也不同,应该建立一种复合的多维度的学习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参加学科竞赛才是学习。需要国内读研的同学就要在科研写作上进行培养;需要出国留学的同学就要加强英文的听说读写;需要创业的同学就应该在营销、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等等,所以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方向设置不同的学分要求,将课外学习重视起来。

    (三)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

    高校还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招聘更多优秀的教师、学者。调查显示,60-80人的课堂可以避免因为人数过少而出现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同时60-80人的课堂可以让老师有机会在一学期的课程中接触到每一个学生,了解教学效果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推行导师制度,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下可能研究生才会用到的科研活动和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更能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陈紫菱,贝淑华.“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化学习应用于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大众文艺,2019,(18):236-237.

    [2]梁云,司国东,陈湘骥,肖磊.基于创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177-181.

    [3]吴立保.论本科教育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整体性变革——以知识范式转换为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6):65-71.

    [4]刘玉静,杨洋.基于学习投入的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基于华东地区17所本科高校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8(9):27-33.

    [5]郭芳芳,白雯,郭宁娅.认知差异与互动协调: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的困境与超越研究[J].江苏高教,2019,(4):42-49.

    [6]胡元林.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自我学习效能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8,(3):43-50.

    [7]陈岩,王蕾.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378-380.

    [8]李嘉.高校生态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新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6,(1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