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若干思考

    张定而

    摘 ? 要: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和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经过精心的预设,才能达到精彩的课堂生成效果。因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预设;生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10-0011-2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预设是低效的。

    成功的物理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只有高质量的预设,才会有高效的课堂生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的学情、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 ?营造氛围,助力生成

    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生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精彩生成的重要前提,它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舒展个性,畅所欲言。那么,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课堂气氛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营造决定的,在课堂上,教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良好的教态,包括教师的表情、神态、动作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学氛围。沉闷的课堂氛围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情绪;而轻松的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对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思想活跃,主动参与互动学习。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在平等、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配合协调、交往活动融洽,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现生命活力,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2 ? ?了解学情,精准预设

    所谓了解学情,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充分的了解。一个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师何以在教学前作出准确的教学预设?那么,关于学情的分析,教师要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首先,应分析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分析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等,预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其次,分析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侧重分析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及已有经验对新课学习的铺垫及影响,为预设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正确、全面地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制订切合學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预设好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知识疑点,预设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答做充分的准备。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准确把握教学节奏,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生成,才不至于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准确把握教材,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使预设贴近课堂、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从而实现物理课堂预设与生成协调发展。

    3 ?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利用生成性资源,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质疑与思维的时空。

    3.1 ? ?不拘预设,动态生成

    预设的目的是为了精彩的生成,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的生成有时与预设相吻合,有时与预设大相径庭。因此,课堂教学应不拘泥于预设,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为教学生成提供更多的可能,这样的生成才更加精彩。例如,在上“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预设让学生用手轻轻推课本,观察 “有力作用在课本上,课本运动,没有力作用在课本上,课本停下来”的现象。但个别学生实验时,却观察到另一种现象:手推课本,当手离开课本,课本还会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来。这时,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生成,让学生思考“这两种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指出这两种现象实际上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那么,究竟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并得出正确的观点。这样,教师不拘泥于预设,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在生成中适时调整预设,使师生在新的预设与生成的互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2 ? ?整合预设,调整生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课前怎样预测课堂学生的生成情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生成,这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进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等。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和课堂生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布局,重新预设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使教学预设更加符合学生实际。例如,在“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中,把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及若干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安排测量若干个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但课堂实际实验时,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为避免个别小组实验耗时较多,影响总体教学进度,可适当调整个别小组的测量次数,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既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又保证实验探究的质量,使原本的教学预设随机应变,灵活调整。另外,教学预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学情,灵活整合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结构、容量和流程,使课堂教学的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从而提高课堂总体教学效果。

    3.3 ? ?弹性预设,灵动生成

    弹性预设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预留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提供足够的回旋余地。弹性预设,不仅要预设确定的因素,也要预设不确定的因素,预测学生的课堂生成,预留学生的弹性空间,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在课堂训练环节,可通过一题多问,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弹性预设思考性习题:有一质量为100 g的冰块漂浮在水池上,你能提出哪些与冰块有关的物理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后除了提出可以求出冰块的质量和体积外,还生成了以下系列问题:(1)冰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3)冰块全部融化成水,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此外,还可以启发学生通过一题多变,拓展生成:(4)在冰块上方加多重的物体,冰块恰好沉没?(5)如果将冰块改为自由漂浮在酒精液面上,冰块是浮起来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呢?这样,教师通过预设,让学生思维开放,积极思考,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成,不仅强化了知识运用,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整体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如果预设过多过细,将会导致生成不足;如果生成过多,将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戴明贵.在预设与生成中出彩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0):63.

    [2]余文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辽宁教育,2017(12):54.

    (栏目编辑 ?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