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好朋友做件事

    郑晓露

    摘要: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这就要求教育也要跟紧时代进步的步伐,更新理念,与时俱进,放开眼界,开阔思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主体差异性,要想做好幼儿的利他行为的教育活动工作,幼师们必须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的变化和状态,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入手,用心去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良好的利他行为教育。本文将以教育活动“我为好朋友做件事”为例,简单探讨幼儿利他行为教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利他行为;幼儿教育;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组织主题活动,丰富幼儿利他行为的感知体验

    活动的开展始于问题的提出,只有确定好教育活动的主题,才能有好的教育成果。主题的选取最好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迫切性:即教学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前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较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②可行性:即选取的主题必须与实际相符,具有可以实行的可能,具备充足的条件,才能是一个可行的教育活动主题;③价值性:即主题的研究价值,不仅要考虑问题着不着急解决,还要考虑问题值不值得上升到主题并以此来开展教育活动。所以,好的主题等于给教育活动开了个好头,根据以上特点选出好的主题再进行观察和讨论,才能把教育活动做好。

    比如,在开展教育活动“我为好朋友做件事”的时候,也可以分成几大主题。像是以助人意识为主题的“我来帮助你,我来关心你”活动,教师通过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将平日里综合素质较为完善的孩子和一些基础较弱的孩子分在一个小组里,让幼儿学会帮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这样一来,基础较弱的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而能力较强的幼儿也能感受到乐于助人的快乐,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此外,还可以开展以共享意识为主题的“分享日”活动,为了让幼儿学会分享,学会谦让,每周一次请小朋友把家里的玩具图书,带到幼儿园,把这一天称为"分享日”。在餐后、傍晚等自由时间里,幼儿可以和别人交换着玩具玩,交换图书来看。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小朋友们学会等待,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在交换的过程中,幼儿也体验自己玩别人玩具和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时的快乐心情。体验到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由此来看,通过课堂观察来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让教师们可以有更多的个性思考,也让孩子们多多参与到主题活动的实践中来,更好地完善了教育活动的流程,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让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更进一步。

    2、促进伙伴交往,唤起幼儿利他行为的情感共鸣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需要伙伴,幼儿也是如此,孩子们与其他伙伴的交往,是幼儿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多多交往,深入交流,让孩子们多多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学会理解别人、约束自己;学会付出、学会接受,才能让同学们变得更加友爱。

    比如,在开展教育活动“我为好朋友做件事”的时候,还可以开展以过家家为形式的角色扮演活动,在过家家中,每个孩子之间都是兄弟姐妹的关系,也利用这次角色扮演机会,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想要的身份,有的孩子想当哥哥,有的想当妹妹等等。通过模拟这些关系,让孩子们在不同的角色中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们学会谦让、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从而唤起其利他行为的情感共鸣。对于选择扮演年龄较长的孩子来说,“年长”的“哥哥姐姐”需要表现出对“弟弟妹妹”的关心与照顾,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别人不一样,从而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为“年幼”的“弟弟妹妹”树立好榜样作用。对于选择扮演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懂得感恩,可以通过制作小玩意儿的形式,把心意通过物品送给“哥哥姐姐”,有的孩子还从家中带来了形形形色的糖果、糕点、水果、饮料,集中在一起与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过家家活动,从小懂得怎样与同伴交往才更得体,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私心,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提高幼儿积极交往的能力。

    3、渗透日常生活,提高幼儿利他行为的意识行为

    教育不是短暂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于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穿插着一朝一夕的相处里。对幼儿的利他行为教育更是如此,一些重复的琐碎的小事情,虽看似简单普通,却在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塑造就是在这些琐碎小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比如,在开展教育活动“我为好朋友做件事”的时候,也可以开展“好人好事” 、“我是值日生” 等日常生活中的长期活动,以求增强孩子们的利他行为。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为了让幼儿更加注重他们每天的一言一行,教师可以设立“好人好事” 记录本,专门记录幼儿所做的好事。只要看到有幼儿做好事,哪怕是帮忙捡地上的纸屑,也要及时记录下来。并在傍晚离园前,读给全体小朋友听,给予大红花或五角星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做好事,逐渐形成“助人”的行为。在“我是值日生”中,教师们可以发现,幼儿对“值日生”的担任兴趣浓、热情高,因此,可以每周一次评选"值日生”或"小组长”,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荣誉感,引导幼儿学会关心集体,关心别人,愿意为班级做事情。如果长期以来,幼儿的热情减弱,老师可以利用晨间时间改选值日生,通过换位谈话,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幼儿利他行为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优良思想,塑造健全人格。本文就如何开展幼兒利他行为的教育活动进行了简单探讨。以“我为好朋友做件事”为例探讨发现,教师们作为孩子们的学习引导人,必须要注意了解幼儿的特点,让孩子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所学思想。但同时,教师只是参与者,利他行为的培养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共同配合,孩子自己要主动参与活动,向榜样学习;家长们也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正确引导孩子。这样,在多个主体的共同配合下,幼儿一定可以很好地培养利他的意识品质,做更多利他的行为举动!

    参考文献

    [1]包倩榕. 4-6岁幼儿混龄活动中利他行为的表现及特点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白查斯娜. 运用角色游戏培养大班幼儿利他行为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3]郁卫兰.培养幼儿利他行为[J].科普童话,2016(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