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工气道的管理对ICU病人的效果观察

    刘红梅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人工气道的管理对颅脑外伤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外伤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人工气道的强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住院时间及VAP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强化人工气道的管理于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效果良好,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关键词】颅脑外伤;强化人工气道的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7..02

    建立人工气道是ICU病人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但是人工气道也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状,例如:丧失上呼吸道原本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功用,减弱部分防御力;另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操作也都易于诱发并发症症状,因这些症状的发生,甚至会对患者性命造成威胁。有报道显示,在人工气道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尤其常见[1]。所以人工气道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细致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科在全科就人工气道的管理进行强化培训,并由护理组长每天不定时进行督察,每日至少2次,下面就研究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9年01月~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且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6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年龄30~70岁,男50人,女10人,其中气管切开者52例,气管插管者8例,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评估两组基本信息,未发现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工气道的强化管理,并由气道小组每天不定时进行督察,以达到护理要求。

    1.3 强化护理干预措施

    1.3.1 妥善气管插管的固定

    牙垫+胶布+系带(双套结)三道固定;气管套管的固定:穿入压脉带的系带固定,松紧一指为宜(加长型气管套管刻度需记号笔做好标记),固定松紧适宜,动态调整同时打死结,防止松脱每班评估并记录插管深度Q4H;做好病人的约束,防止拔管。

    1.3.2 保证合适的气囊压力

    我科气囊压力的监测方法使用气囊测压表连接一个三通管和一个延长管,在连接气囊前先将测压管路内预充气到30 cmH2O,再连接气囊监测压力,Q4H监测。

    1.3.3 做好人工气道的湿化

    呼吸机及呼吸湿化治疗仪使用灭菌水湿化,要及时添加湿化水,防止湿化罐干枯。脱机病人的湿化我科使用持续雾化法,具体如下:连接输液皮条将灭菌注射用水经输液泵或泵条控制滴速持续注入雾化器中,需看见雾气为宜,滴速根据痰液性质控制(3度痰>10 ml/h,2度痰5~10 ml/h,3度痰<5 ml/h)。对痰液粘稠的评价依据是:患者表现为频繁性的咳嗽,同时痰液非常稀薄,气道当中多闻及有痰鸣音,吸痰处理之后连接管中并无滞留痰液,此为Ⅰ度;痰液呈团状或是块状,色质呈白色或是淡黄色,痰液稀薄,吸痰之后与管连接,见其中有少许的滞留痰液,但易于被水冲洗干净,此为Ⅱ度;痰液黏稠呈黄色状,咳痰较为困难,负压吸引连接管内,不仅有滞留痰液、而且不易被水清理掉,此为Ⅲ度[2]。

    1.3.4 按需吸痰

    吸痰管选择光滑、远端有侧孔、长度足够达到人工气道远端,且外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1/2。吸痰使用尽可能低而有效的负压。成人:150~200 mmHg,儿童:80~100 mmHg。吸痰指征:听到痰鸣音或人工气道出现可见痰液;怀疑胃内容物或上气道分泌物的误吸;氧合和或血气值恶化;呼吸机监测面板上出现锯齿样的流速和或压力波形,容量控制模式时气道峰压增加或压力控制模式时潮气量减少。

    1.3.5 声门下吸引

    我科吸引方法:封闭吸引管周围防止漏气,负压50~100 mmHg,声门下冲洗使用5 mL生理盐水,冲洗前必须确保气囊压力在25~30 cmH2O。

    1.3.6 做好常规工作

    床头抬高>30度[3],翻身拍背Q2H,每日口腔护理Q6H,全程贯彻落实无菌处理;严格掌握好气管插管适应症、气管切开适应症等,并首选无创通气手段;呼吸机管路的护理;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每日评估,及早停镇静药拔管撤机;鼓励早期肠内营养,早期活动。

    1.4 观察

    观察两组护理后VAP发生率,并记录两组入住ICU的总天数。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量数据值表达形式为“x±s”,單因素方差t检验;计数数值表达形式为百分比(%),x2检验,结果值P<0.05时,表示差异值显著。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VAP并发率较对照组低、同时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气管插管的三重固定,及时观察插管的刻度及妥善约束,有效的降低了病人的拔管率。气囊压力的及时监测,防止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的误吸。一般而言,上呼吸道黏膜在正常状态下,是能够发挥加温、加湿、滤过以及清除呼吸道中存在异物的功能,当创建人工气道之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退,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充分的呼吸道温湿化以用于确保气道粘膜的完整性,促进纤毛运动恢复正常、以及气道分泌物的有效排出,从而减小VAP发生几率。气管内吸痰操作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之一,频繁的吸痰操作易引起气道粘膜损伤及细菌感染,把握吸痰时机按需吸痰,从而减少吸痰次数,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降低肺部感染率。声门下吸引是将气管套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的有效方法[4],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细菌沿气囊周围下移进下呼吸道,减低肺部感染率。因此,通过对人工气道的强化管理,ICU病人的VAP得到明显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红洁,高红梅.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以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5(3):267-270.

    [2] 王 杰.程序化气道评估和常规气道管理方法用于ICU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价值对比[J].心理月刊,2018,13(4):23-24.

    [3] 罗春霞,刘妙秋,曾丽云,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128-129.

    [4] 倪娟娟.不同声门下吸引法用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8(3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