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科技风格对固定性人文型展示空间形态的影响

    钱龙 孙杨静 郑雨珏

    【摘要】以固定性人文型展示空间为分析对象,分析了高科技风格在此类空间上的设计应用,探究了高科技风格在人文型展示空间中,如何在保护当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将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和材料,运用现代技术和建筑相结合。

    【关键词】高科技风格;展示空间、人文型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High-tech Style on the Form of Fixed Humanity Display Space

    Qian Long,Sun Yang-jing,Zheng Yu-ju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101)

    【Abstract】Taking the fixed humanistic display space as the analysis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tech style in such space, and explores how the high-tech style will protect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umanistic display space. The structure, form and materials of the building are combined with modern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e.

    【Key words】High-tech style;Display space,Humanity

    1. 研究背景

    基于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生存需求,科技的快速发展将人的科学探索一次次推向智慧之巅,从大机器时代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建筑材料上的种类也一步步更新换代。许多建筑师在对高科技风格的追求上秉承着密斯·凡德罗“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就升华成为了艺术”的主张,例如以皮亚诺、罗杰斯、诺曼·福斯特、尼古拉斯·格雷姆肖等为代表的建筑师,他们充分利用了社会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以技术美学为导向,为世界建筑领域树立了一个新的风格导向——高科技风格。

    2. 高科技派理念在固定性人文型展示空间中的应用

    (1)我们首先以 Cutty Sark运茶船博物馆建筑为例分析,Cutty Sark运茶船博物馆展示了世界上现存唯一一艘运茶船。这个博物馆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旧船修整的案例,设计者 保存了 Cutty Sark号大部分旧貌,旨在让发挥其对新一代航海者的教育作用。货船主体于地面之上,与保护其外部形态的钢架玻璃所构成的结构,形成了半下沉式的展览空间。展厅在地面上设有入口一处,参观者可由入口进入钢架和玻璃构成的海面之下,近距离观赏船身和船底,甚至可以用手去触摸感受质感和远去岁月中的故事,以及更好的欣赏船体优美的曲线和近距离接触带来的震撼。从展厅外部观看整体建筑,由庞大的船只坚固的钢架支撑结构支撑起,悬浮在空气中,与玻璃结合构成的屋顶形成。整齐又有序列感的钢架结构如同两排井然有序的船桨一般,似乎船只正推涌着浪花乘风在浩瀚的海洋中飞速前行。

    (2)第二个例子是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展示空间案例设计分析。“伊甸园”原是一座废弃黏土矿区。它坐落在高低不平的丘陵上,由四个半透明的球状连接聚合而成,就如同落在地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肥皂泡泡。它采用了新型材料 ETFE 制成的透明盖板,这种新型材料不仅具备了玻璃的透光性,其重量也只有玻璃的百分之一,且拥有良好的控温效果。

    (3)设计师在设计中大胆表现,利用钢管结构构成的一个个六边形,形成一个巨大的穹隆架构,以此支撑一连串自由排 布的晶莹剔透的球体。这些球体自然而又充满动感,倡导生态环境可持续再利用 的思想被设计师用最新的材料和技艺的结合,展现出与以往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空间形态。格雷姆肖在谈到设计的定位时认为,考虑到每一个植物 在生物穹隆中的园艺培植过程都可以充分得到阳光,因此决定建筑的设计必 须开阔利于采光;同时为保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必须因地制宜。

    (4)最后以纪念型文化为展示主题的吉巴欧文化中心为例。设计师将高技术完美的融入到建筑中。建筑内部用于通 风的循环体统是通过建筑外部的百叶窗的开合角度引导气流流动实现的,百叶窗会根据风向的不同和风力的大小进行开合,热空气最终会从双层表皮中流向屋顶 最终从最高点流出。皮亚诺设计文化中心双层表皮系统就是为了方便在建筑内部 环境设计下形成的气流可以转化为被动风能,同时也可作为气流的疏散通道发挥作用。

    3. 高科技风格在固定性人文型展示空间中的不足及应对方法

    (1)皮亞诺作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是 1976 年建成的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该建筑将大量的建筑结构暴露在建筑外表皮上,自信的展示着工业之美。无论从它的颜色搭配还是施工的技法都与当时传统的建筑建造 手法迥然不同,且竣工后的建筑外观也与周围建筑的整体格调格格不入,失去了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平衡。但设计艺术从本质上来讲,讲究的就是艺术体与艺术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诸多设计要素之间的协调才是重中之重。在当时的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建筑的落成,如同一颗炸弹直接投放在法国文化的生态链上。

    (2)最终,皮亚诺通过实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建筑最终还是为人服务或与人发生关联的,如果建筑脱离了人而独立存在,就变得毫无意义。他强调建筑应该具有凝聚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应将不同学科所带来的美感协调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他提倡重视场所精神,以和谐的方式将高科技融入到建筑作品以及周边环境中,且表示将其作为自己设计中不断追求的目标并付诸实践。

    4. 结语

    本文以展示空间中固定性人文型展示空间为例,分析了高科技风格在不同主题展示空间的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并从以往案例的分析中总结出高科技风格的设计规律以及不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高科技风格的设计使建筑空间形态越来越倾向于简洁、干炼和非人性化,它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深,但技术情感化、生态化、民族化是高科技风格持续 发展下去不可或缺的成长阶段。

    参考文献

    [1]杨凯雯 江滨. 诺曼·福斯特:绿色高技派建筑大师. [J]. 中国勘察设计,2016:68~69.

    [2]钟恺琳. 尼古拉斯·格雷姆肖:精致简洁的“高技派”大师. [J].泛地产导刊, 2018:47~49.

    [3]刘先军. 设计的科学化倾向以高技派建筑为例. [J].美术观察,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