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初探

    张强 闫桂红 丁利 李文君 胡望舒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地理新课改的主线贯穿始终,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进行教学转型尤为重要。教学的重点要由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理解和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真实问题情境的探究与分析能力以及迁移应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转型,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的本质属性和育人目标,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并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既能在课堂中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去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又能在课堂之外体现“生活中的地理”,将课堂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对家乡建设发展的关注与情感,潜移默化地形成受益终身的地理核心素养。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三节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对祖国的首都北京进行了介绍,并且在活动题中分析了北京的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旧教材第四章第四节阐述了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而新教材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案例研究内容为“北京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问题研究内容为“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从上述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安排来看,“水资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资源短缺以及相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因水而起,因水而兴。如今,却成为一个重度缺水城市,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0,缺水程度与沙漠地区的以色列相似。因此,北京的水资源状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北京的学生作为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去探讨和分析。

    本文以水资源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探讨基于乡土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探索一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方式。

    一、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简析

    “水资源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北京学生的乡土地理课程,学生在八年级上下册分别学习了“水资源”与“祖国的首都—北京”之后已经对水资源的研究方法及水资源对北京城址变迁的影响有了初步的认知。高中阶段学生将要对“北京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及“海冰淡化”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习者分析

    学生虽然已具备相关初步知识,但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没有真切感受到北京的缺水危机,对北京的水资源现状认识不够;对水资源短缺对北京的影响知之甚少;虽然对南水北调有所耳闻,但是对于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措施更是不甚了了。本课通过探讨水资源对北京的恩泽、北京的水资源现状、影响及解决措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北京的缺水危机,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学习目标确定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水资源对北京的重要性。通過运用资料,说明北京的水资源现状及影响,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辩论等方式说出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培养地理实践力,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学习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水资源对北京的奉献。运用资料,说明北京的水资源现状及影响。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辩论等方式说出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三、教学反思

    本文以“水资源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通过分析水对北京的奉献,北京的水资源现状、原因及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了生活中的地理,培养了学生惜水、节水的意识,落实了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本课亮点:一是以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为依托,以北京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贯穿始终,对知识进行了建构,情境具有真实性,问题具有典型性;二是运用教材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符合地理学科的本质属性和育人目标;三是对当前的热点问题“海冰淡化”和“南水北调”进行了分组辩论,紧扣地理教学的热点问题。

    存在问题:一是对于当前的热点问题“海冰淡化”和“南水北调”学生了解不多,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去搜索资料;二是分小组进行社会调查的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设置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