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学,打造数学生态课堂

    杜卫新

    生态课堂的构建主张课堂教学从“教”向“学”的本质回归,其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从实践操作入手,坚持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优化师生之间的行为活动,实现拉近师生关系、激活学习自主性、强化合作意识的作用,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将生态课堂的理念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人本对话,预设生成

    (一)师本对话

    “师本对话”中的“本”是指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其中所体现出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是教师的重要教学资源。在生态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那么就必须要做到“师本”之间的真正“对话”,通过教师对教材文本的阅读,理解其中内容,再依据教师所积累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在教师与文本对话之后,预设数学教学流程,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以“可能性的大小”为例,通过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阅读,了解到小学生通过内容的阅读可以基本认识确定性的概念及哪种情况属于不确定现象,而且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在了解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分析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积累情况,发现小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接触“可能”“一定”“不可能”等相关词汇,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会了用“经常”“偶尔”等词汇表述数学现象,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又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可能性这部分知识。“可能性的大小”这节课教学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点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后一次接触可能性这一知识点,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引导学生从以往对可能性的感性認知理解过渡到更深层次的刻画。以上都是教师与教材文本对话的内容,是基于教材与学情的对话分析,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有助于提升教师预设教学的有效性,为生态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

    (二)生本对话

    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对话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自觉地阅读课本内容;二是在教师要求下阅读课本内容;三是教师根据学情发放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有目的地阅读课本,并在阅读之后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在以生态课堂构建为导向的背景下,教师应采用第三种生本对话方法,以明确的对话目标唤醒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课本的阅读中获得独到的见解,并在认知冲突与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内驱力,自觉地与课本对话,这样才能发生真正的学习行为。

    二、人际对话,思维碰撞

    (一)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对话方式,但是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大多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对话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问题思考都由教师牵着走,不符合生态课堂构建的要求。对此,教师要转变师生对话方式,运用师生对话促进新问题的生成,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发现、探索的全过程。仍以“可能性的大小”为例,教师以商场促销所组织的抽奖活动为例,商场促销员表示,当日消费满300元的客户可以参与一次抽奖活动。工作人员在箱子中共放入了100个球,其中有1个红色球代表一等奖,5个蓝色球代表二等奖,20个黄色球代表三等奖,其余的白色球代表四等奖。由此教师提问:“看到这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如果我是参与抽奖的客户,是否能够抽到一等奖?”“我参加这次抽奖活动是否一定能中奖?”“我摸到红色球、蓝色球、黄色球与白色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的对话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发现,并刺激学生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探究,将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点自然地渗透其中。

    (二)生生对话

    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打造高质量、高品质的人际对话,其中尤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对话,主张通过生生对话实现思想的碰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力与思维品质的生成。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可以很好地促进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使参与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构建“生教生”“生强生”的数学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共同发展。如在上述的抽奖活动中,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积极地参与到了这个活动中,由此引发了生生对话,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发现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每一种颜色球的个数就是分子,球的总数量便是分母,进一步推理得出红色球、蓝色球、黄色球、白色球的中奖可能性分别为1/100、5/100、20/100、74/100。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主体知识结构完善的过程,其认识能力、数学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及情感态度均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三、自我对话,找出共性

    自我对话实际上就是自身总结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站在自身角度上的自我对话,主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对话质量、师生关系、合作效果等角度,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流程;从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角度,反思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从作业练习中获得反馈信息,找出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再设计思考。

    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我对话很难实现,因小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且自我反思能力薄弱,因此,学生的自我对话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如教师在学生的自我对话中引导其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是什么?”。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效果,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自觉地修正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新思考,并促进学生在新思考中获取新观点。

    学生、教师、课程、环境与技术都是生态课堂构建的因子,这些因子的平衡与和谐关系总和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课堂生态系统。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对话式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人本对话、人际对话、自我对话等过程,平衡生态课程构建中的各个因子,打造数学生态课堂,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优质条件。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