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涉警舆情应对策略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 涉警舆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范超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政治工作与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63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055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通过网络传播信息规模也日益扩大,与公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融合,互联网也因其高效便携性、开放性而容易成为具有突发性、爆炸性、广泛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集散中心,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匿名性、民众情绪化的表达、不实信息、信息传递误差的因素,可能会引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涉警舆情的不断升级,对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稳定造成威胁。我国近年来发生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起始于2003年的SARS(非典)事件,其中仅2015年就发生了麻疹、H7N9、H5N1、登革热的公共卫生事件,到2019年底,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事件。在该事件中因居家隔离使得公众对互联网、朋友圈等交互式社交工具的使用频率提高。真实、真诚、适当是涉警舆情应对策略的理想状态,但是在缺乏专业性公共卫生知识的情况下,如何在确保真实性的同时,兼顾舆情发布的现实有效性则成为了公安机关的重要课题。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涉警舆情概述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警舆情的概念

    根据2003年5月9日公布的国务院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涉警舆情是指与警察或警务活动相关的社会舆论的情况。其中既包括现实中的评价,也包括网络中的舆论动向。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涉警舆情特点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公众使用网络工具更为频繁,舆论的变化更为难以捕捉。并且由于对政府的依赖感增强,信任需求度提高,公众对政府执行力与准确度的关注也随之升高。随之而来的便是涉警舆情的发布内容聚焦化、影响程度扩大化、发酵周期缩短等特点。

    1.发布内容聚焦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生产活动、生活状态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2020年1月23日开始,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公众开始居家隔离,企业复工复产推迟,学校停课进行网上教学。公众的关注焦点便逐步集中到与疫情相关的事件上来。涉警舆情的发布内容也聚焦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影响程度扩大化:政府的作为与否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会被公众所扩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公众对公权力的期待值提高,对公共机关所采取的舆情应对措施更为关注。随之而来的是涉警舆情的影响程度可能会扩大,从而影响公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度。

    3.发酵周期缩短:涉警舆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由于公众对网络的使用频率提高,涉警舆情的发酵期缩短,成熟期延长。涉警舆情与涉疫舆情的结合会产生交互效应,使涉警舆情的发酵周期显现迅速缩短的特点。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涉警舆情应对分析

    (一)微博情绪分析

    根据2020年3月10日至3月11日,公众对“公安”的微博情绪分析显示,关键词为“公安”的微博总声量前五名是河南(15184),北京(13571),山东(11003),广东(9050)以及江苏(8455)。其中,大多数地区的显著情绪为中性,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河南地区以及排名第三的山东地区显著情绪为恐惧。经过分析发现,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是3月11日在河南以及山东地区发现有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而河南警方在相关的涉警舆情应对中果断发声,对隐瞒病情和行程的当事人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山东警方则对故意隐瞒在外务工回国的当事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并于当天发布了警情通报。这说明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对涉警舆情时产生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基于疫情本身的进展与变化,公安机关是否能有效履职在疫情防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涉警舆情应对分析

    使用python工具,围绕关键词“警民+信任”,对2019年12月30日01:59~2020年3月13日23:59期间,互联网上采集到的17853条信息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数据收集自2019年12月30日武汉发布第一例特殊肺炎患者起,截止到3月13日23:59分。我们发现警民信任的相关事件以疫情、防疫、检查等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关键词为主。其中与警民信任有关的词语以褒义为主,如温暖、爱心、坚守等突出警民关系和谐融洽的词语,以及在防控疫情期间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迹。

    “疫情当前、警察不退”是公安机关在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期間对民众的铿锵誓言,蕴含着公安机关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对党和国家的坚定诺言。截至2020年3月16日,新浪微博上话题“疫情当前警察不退”已获得24.8万的讨论数和10.9亿的阅读量。

    在涉及舆情主体方面,此涉警舆情话题主要的传播方式为以公安机关为宣传主体的主动宣传,如公安部新闻宣传局的官方微博“警民携手同行”参与该话题的微博最高获得了10万级的点赞数。

    此外,各地公安机关纷纷效仿,以“平安湖北”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安机关官方微博对各地区的抗疫先进事迹进行报道,以获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涉警舆情的主动权。

    在涉警舆情内容方面,公安机关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涉警舆情内容主要以致敬公安队伍及其家属在抗击疫情期间的先进事迹为主,同时还包括体现警企合作、开展共建联防联控机制以及疫情期间的社会治安管控等。

    在涉警舆情结果方面,疫情期间,不仅有封路后民警半夜驱车送人回家、民警防护服上记满了民众需求的物资,更有群众与民警达成共识、联防联治,居民为公安局搜集捐赠物资的感人事迹。从微观角度来看,警民关系正在向着更加和谐、稳定、友好的方向发展;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涉警舆情的积极向好也证明人民群众对于私人与公共边界的认知更为清晰,对公共部门使用公共资源的方式和水平更加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公共部门中派出机构人员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部门,在此次大考中需要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考点,向党和人民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涉警舆情应对策略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涉警舆情所表现的发布内容聚焦化、影响程度扩大化、发酵周期缩短等特点。公安机关在面对涉警舆情时的应对策略应当有所调整。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聚、监、实”等三条公安机关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涉警舆情的建议。

    (一)聚焦防疫,重点关注涉疫涉警舆情

    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应对涉警舆情的处置必须严防与涉疫舆情相互产生负向作用,聚焦防疫防控形势,重点关注涉疫涉警舆情的相关事件。公安机关应当提高思想站位,强化防控意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也要防止疫情扩散带来的公众对公权力的不信任。公安机关应当以市公安局为单位,结合以块为主的治理体系,在疫情期间成立舆情防控小组,做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聚焦防控疫情时产生的涉警舆情。

    (二)预防发酵,建立健全涉警舆情监测机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由于涉警舆情的发酵周期缩短。公安机关必须成立涉警舆情监测预警的组织机构,优化完善突发公共衛生事件期间的涉警舆情事件预警小组,提供法律顾问、对外发言、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建设等服务工作。同时科学合理统筹,首先对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论坛等反映民意的涉警舆论场进行信息收集,从而对涉警舆情的预警等级进行科学划分,针对性地提出涉警舆情引导策略。

    (三)减小影响,提高官方内容的现实有效性

    真实、真诚、正当是信息发布的理想状态。在发布信息时公安机关不仅要重视“螺旋理论”对信息发布时效性的重视,也要兼顾信息发布的现实有效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公安不仅仅扮演一个执法者的形象,还扮演着一个守护者的形象。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不仅要对与公安队伍执法专业性有关的涉警舆情进行引导,还要对疫情防控期间公众的个人卫生等方面根据专业指导及时提出防护建议。因此对现实有效性的考虑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涉警舆情应对策略的重要一环。五、结论

    公安机关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防控疫情的重要队伍。出于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公众对疫情扩散的影响会更多地归因于公共部门的治理能力,因此涉警舆情的应对策略需要更加精细。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涉警舆情时,基于其发布内容聚焦化、影响程度扩大化、发酵周期缩短等特点,应采取“聚、监、实”三条应对策略。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应对涉警舆情的资源进行适当倾斜,并从体制机制上对涉警舆情进行多方位保障。

    此外,公安机关还应转换思维,从以“执法者”为核心转到以“守护者”为核心,在发布内容时从现实有效性考虑,以维护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以更加挺拔的姿态在防控疫情战役中攻坚克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玉娟.网络涉警舆情的特征、影响与应对策略[J].公安教育,2010(7):38-42.

    [2]梁伟发.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公安研究研,2009(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