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的对比研究

张美芳



摘要 通过网络调查和案例分析,考察中美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模式、继续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情况和特点。研究得出:中国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只有本科阶段,与之相关的硕士教育有档案保护,本科生的培养偏重技能训练,研究生突出理论学习。美国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培养目标是独立学习能力和扎实基本功,多样的继续教育是对其的很好补充。
关键词 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 比较研究 中美
近年来,因图书档案修复人才缺少而引发的高等教育培养问题逐步引起业界与学界的重视。图书档案修复从教育层次上看,主要在大专、本科和继续培训等层次;图书档案保护的研究生教育中也有修复课程的设置。图书档案修复一般属于图书档案保护的研究内容之一,保护课程中包括修复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在图书档案保护高等教育方面,档案保护已经自成体系,图书保护基本遵循档案保护的模式。自1954年我国将档案保护技术学列入档案学专业教育以来,共有34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档案保护相关课程,其中有两所开设了图书保护课程,但内容与档案保护课程大致相同。
相较之下,美国多侧重图书、档案、文物保护之间的结合,很少有院校将档案保护单独列为一项学科,而是设置“图书保护”、“图书档案保护”或“图书档案文物保护”。1971年,伊利诺伊大学开设图书保护课程;1981年,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系开设图书保护专业教育,图书保护或图书档案保护课程基本是图书馆学、档案学的基础核心课程,目前有数十所高校开设此课程或相关课程。在教育层次上主要有研究生、博士生和继续教育。对于图书档案保护专业的研究生还会有专门性的图书档案修复课程。
中美图书档案修复教育各有其特点,在教学时长、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皆有不同。本文通过对比与分析,试图找出美国图书档案修复教育可供借鉴学习之处,为我国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提供参考。
l 中美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的设置
我国图书档案修复历史悠久,曾长期处于口传身授的阶段,或师徒相授,或子承父业。但其传授面窄,培养速度缓慢,知识面窄,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下,该领域的高等教育应运而生。
全国各地有53所学校开设了文物鉴定修复专业,但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主要学古籍修复,大部分为中专和高职院校。与图书档案修复相关的本科生或大专教育有5所,分别是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莫愁职业学校、吉林艺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和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这5所学校在2001年后分别设立书面鉴赏、修复专业等。研究生以上的修复专业至今还未开设。
197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恢复招生,档案保护技术是三个专业之一,将档案修复做为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档案学硕士点下开设了档案保护技术学方向。1990年南京政治学院也设置了文献保护方向,1995年改为档案保护技术学方向。到2007年底,已经有7所高校研究生开设了档案保护方向,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云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核心课程共有7门: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存储与检索、数字图书馆、目录学,图书保护不在核心课程之列,而且大部分学校不开设图书保护课程,因此,本科生无法接触图书修复内容。在中国,图书保护、档案保护、文物保护、博物保护基本是分设,三者之间有交叉,但没有一所高校能将其融合。
1971年,美国学者保罗·班克斯(Paul Banks)在伊利诺斯大学图书馆情报研究生院上了第一堂图书保护课程,1974年罗德岛州大学,1976年芝加哥大学,1978年哥伦比亚大学分别第一次开设图书保护课程。1981年,作为这些专业人员中的先驱,班克斯终于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服务学院建立了一个专门针对保护人员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保护教育发展的分水岭,从那以后,图书保护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图书保护课程进入了图书馆情报学院,有的学校将图书保护拓宽为图书档案保护。美国的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一般设置于于图书馆情报学或艺术类专业中。
美国的图书档案修复教育分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普通高等教育,即高校在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提供图书档案保护课程的正规计划,使得大量从事操作性工作的本科生和一些以前未受过保护教育但即将或已经从事保护工作的员工进入研究生或博士生阶段学习图书档案保护知识和修复技能。第二种是修复人员的继续教育,一般针对在职人员,这种教育的承办者通常为地区性图书服务合作组织如东北文件保护中心、东南图书信息网,或专注于保护的地区性组织如洛杉矶保护网、奥克兰图书联合保护工作组,另外高校也举办一些研讨会或培训,补充高等教育的空缺。
2 中美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中国,档案学本科专业基本都开设了“档案保护技术学”或“文献保护技术”课程,并将它作为档案学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研究生只设保护方向,学制一般是三年,个别是两年。
中国部分高校在档案保护方向的研究生课程中介绍修复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有的专门开设与修复相关的课程,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中国字画装裱技术”、“档案修复技术”,安徽大学在图书保护专业专门讲解修复理论,辽宁大学曾经也开设“字画装裱”课。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还缺失图书档案修复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等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中设置与修复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图书档案等保护工作的人才,涉及修复理论学习和操作过程学习,但没有大量的实际操作练习,因此,经验积累不够。
开展图书档案修复专科、本科生教育的5所高校,所设置的课程不完全相同。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以修复为主,偏向实际操作,文化鉴赏课程缺乏,培养人才过于“匠人”化。南京艺术学院修复专业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美术人才,课程设置偏向文化鉴赏。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文博事业和上海地区文物相关行业发展需要的,能够在与文物相关的行业从事鉴赏、修复和复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吉林艺术学院修复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古籍善本鉴定与复制人才,以及为美术馆、博物馆培养古籍善本装裱与修复的高级人才,偏向书画装裱。太原理工大学文物修复与鉴定专业属于商务系,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和职业技术人才。
随着国内字画市场的繁荣发展,社会对字画鉴定、修复方面的人员需求量增加,图书修复或鉴赏专业的课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纸质文献修复的对象不单是字画,还包括古籍、古地图、档案、家书、各种装帧形式的文物等,而能够在流通市场出现的字画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文献被保存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处,因此,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对所有纸质文献开展修复的修复人员。
美国有14所高校在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中提供一门图书保护或图书档案保护课程,10所学校提供3门以上与图书保护相关的课程,其中修复课程是其中之一。
美国图书保护通常是指“library preserva-tion”,它是一种通识教育课,针对图书、手稿、档案等的日常管理、保管、预防,修复一般是“conserva-tion”的一部分内容,而“conservation”专指保护技术,强调的是技术处理、技术应用。在美国高等教育中,“library preservation”通常是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选修的学生非常多,而有关“conserva-tion”的课程一般是为今后从事图书档案修复和保护的同学而设,课程的具体内容在每个学期都会有调整,但基础训练或技能的训练不会改变。除了以上两门课,美国部分学校还有修复技术或修复实践等课程。
3 中美图书档案修复实践教学内容的比较
图书档案修复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课学习是培养修复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修复人才的主要方式。中国修复的本科生教育设置的实验环节非常多,如文献修补、托裱技术,理论教学相对较少。因为这些专业设置是为了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培养的目标性很强,即培养懂得古籍修复技术、会进行修复操作的技术型人才,教学地点也经常“搬”到实际工作部门,如图书馆的保护部门或修复组,以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所以这种模式难以摆脱工匠式的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分别在两国的档案保护和图书保护教育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通过2所大学研究生修复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模式的对比(见表2),不难发现各有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和奥斯汀的研究生教育中修复实验设备、教师队伍相差不大,但在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差异。奥斯汀的实验更偏重基础和技能的训练,修复内容涉及面更宽泛,主要针对书籍本身的修复和保护(从纸张压平、清洗到装订、制作装具等),最为难得的是让学生参与修复项目,在古籍、文物或档案上进行实际修复,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奥斯汀的实践课程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针对一件破损纸质文献,指出其破损严重之处,制定修复方案,开展修复研究,老师再做评估,撰写保护项目申请。这一环节是修复工作开展前的准备,强调研究实验能力与实操技能并重,通过此环节,学生基本掌握修复工作的流程和主要内容,使操作技术更加可控。这一教学内容的设置锻炼了学生自主独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独立开展科学修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与修复相关的实验内容涉及的内容较少,面较窄,主要是纸张性能的测试、环境条件测试以及一般的修复操作。实验上课是学生照着老师的操作重复练习,操作对象多是模拟文献,很少提供古籍、档案原件,学生参与修复项目或针对性很强的训练较少,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
其次,实验课的时间与比例差异较大。国内实验课的时间和比例远小于国外,能够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实验课中掌握档案保护、修复的基本操作,动手能力得到的锻炼较为有限。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难以胜任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工作上手速度慢、效率不高。
4 中美图书档案修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中国图书档案修复高级人才都是经过数年的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完成大量修复工作后才有可能得到认可,培养模式是师傅带徒弟,长期练习。目前,中国图书档案修复高级人才的培养尚未构建一个灵活多样的平台,比如高等教育没有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置,人才培养主要靠大专和本科生教育培养,因此本科生毕业后大多选择直接就业,如想要继续深造,只能选择换专业或偏离专业。图书档案修复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手艺。国内修复专业的本科学习有明显的工匠师培养模式,距离培养有系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相距甚远。因此,需要循序渐进地完善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高层次教育系统,培养高文化、高素质的修复人才。
继续教育和培养是中国近些年来修复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自2007年我国正式施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了在职培训,培训修复人员近800人次。国家文物单位联合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开办不同内容的修复培训,各省市也纷纷开办修复培训,其目的是尽快解决我国修复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
反观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文献修复专业,其从业门槛至少是硕士。修复人员在经过正规的修复保护学历教育后,要实习合格才能拿到学位,得到修复文物、文献等级不同的资质,才可以从业。研究生的教育背景文理兼修,接受化学、生物学、博物馆学、法学等正规教育,既理解文物价值,又懂理论,有技术。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修复实验室的修复人员一半以上拥有博士学位。
从事图书档案修复的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途径继续学习和提高。国际图联专设了继续专业发展和实践学习小组(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Workplace Learning Section),研讨社会及职业培训教育的问题和方向。每年不同地区、部门都会举办内容不同的图书修复培训。以下内容是2014-2015美国重点图书修复单位将要举办或正在举办的各种培训。
美国历史与艺术品保护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ArtisticWorks)在2014-2015预计开展的培训:
1) 2014.8.11-15在水牛城举办紫外线检测和记录培训
2) 2014.9.15-19在美国纽约举办古代手稿加固培训
3) 2014. 10. 21- 24在华盛顿举办照片的修复培训
4) 2015在亚特兰大举办磁带的修复培训
5) 2014.9.18-10. 16举办修复中的安全培训
6) 2014秋季举办照片的化学修复培训
7) 2015年年初举办藏品的珍藏性保护培训
坎贝尔保护中心(www. campbellcenter. org)的培训项目有:
1) 2014.7.28-31特藏书籍的修复
2) 2014.7.23-26羊皮纸的修复
3) 2014.7.28-31如何建设低成本修复工具
4)2014. 10. 2-4如何用覆膜修复材料
5 结语
中美两国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发展历史、社会需求、培养模式均存在差异。我国在该领域的本科生教育基本沿袭“工匠式的培养”,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平台,学生继续学习的机会小,现有的大专、本科生教育以及档案保护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很难满足学生全面、广泛、多样的学习需求。本科生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研究生层次突出理论学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且容易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和对职业的敬重。美国图书档案修复专业基本在研究生层次或以上,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培养目标是能独立开展工作,具有扎实基础和科学素养的高级人才。中美两国图书档案修复高等教育需要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中国现从事图书档案修复的人员可以有选择性地参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培训,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