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奶牛结核病防制现状及对策

    张积延++蔡志杰

    摘要:奶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凉州区奶牛养殖量位居甘肃省前列,结核病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凉州区通过采取强化疫情监测、狠抓流通监管等有效的防控措施,奶牛结核病的防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给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奶牛结核病;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923.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27-02

    奶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发生,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脊椎动物,奶牛流行较为严重,还可以通过吸入带菌气溶胶或食用受污染的乳制品而从牛传染到人。此病的流行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有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喝鲜奶、吃肉等途径传染给人,进而发生扩散,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奶牛结核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流行现状

    凉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甘肃省肉牛产业大县,奶牛养殖量也位居全省前列。在结核病防治中,根据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国家标准(GB/T 18645-2002)的规定,应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每年对全区乳用、种用牛进行检测。对检出的阳性动物,按照《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2014年,对全区38个乡镇的奶牛养殖户进行了结核病检疫,共抽检奶牛2 820头,发现阳性牛7头,通过向上级汇报争取扑杀经费,并积极与养殖户协商,最后对检出的结核病牛采取了焚烧深埋的处理方法。

    2 防治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奶牛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必须采取行政与技术相结合的措施,对阳性病牛必须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因此,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奶牛结核病防治列入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范畴,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同时,由于疫情监测、病牛扑杀、经费落实、鲜奶收购管理等工作涉及农业、卫生、工商、公安、财政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必须互通信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防治工作合力。

    (2)加强疫情监测,逐步净化牛群。全区要每年开展奶牛结核病的监测检疫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严处置”,严防疫情的扩散蔓延。凡监测结果呈阳性的牛群视为污染牛群,要及时开展净化工作,逐步净化牛群。具体做法为:应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该牛群进行反复监测,每次间隔3个月,发现阳性牛及时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经扑杀后的牛群为假定健康牛群。对发现的可疑病牛,要加强监控,进行隔离观察,同时尽快复检确诊,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无害化处理可疑病牛在隔离饲养期间生产的乳。假定健康牛群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监测,连续3次监测阴性的即可视为健康牛群。病牛所产的犊牛或假定健康牛群所生的母犊牛应隔离饲养,喂健康牛乳或消毒乳,每头犊牛应设置专用的喂奶器,喂奶用具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并于出生后20日龄、100~120日龄和6月龄连续监测(检疫)3次,结果为阴性者送入假定健康牛群培养。

    (3)强化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落实生物安全措施。牛场、牛舍的设计、设施要符合国家动物卫生防疫要求,已建立的牛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防疫设施,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严防外来疫源的传入;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全场消毒,牧场、牛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牛舍、运动场每月消毒一次,饲养用具每10 d消毒一次。如检出阳性牛,必须临时增加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出入场内的车辆与人员要严格消毒。消毒药可用5%来苏儿、10%漂白粉或0.5%的三氯异氰尿酸钠等消毒液进行消毒;场内工作人员每年要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杜绝结核病人接近牛群。牛场内不得饲养家禽,以免结核病禽对奶牛健康造成威胁。

    (4)加强流通环节防疫监管,严防疫情传播。动物防疫监管机构对所辖区内的奶牛要严格管理,全面实行奶牛健康证[即对健康奶牛发给奶牛结核病监测(检疫)合格证明]和户口台帐管理,所有奶牛都应登记造册,及时记录奶牛存栏和调运状况。需跨省调运奶牛,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奶牛调运检疫审批和“准调”制度;省内调运奶牛的,一律凭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车辆消毒证明和奶牛健康证调运,必须证明无结核病阳性牛时方可引进。奶牛调入后要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同时隔离饲养,观察1~2个月,并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查,确定健康无疫病时才能混群饲养。

    3 存在的问题

    (1)补偿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对于在检测中发现的病牛,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应对这些病牛进行无害化处理,但目前牛价格较高,政府补贴资金有限,大部分养殖户不接受赔偿资金,导致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只检而无法处理,从而导致传染扩散。

    (2)牛的饲养、流通、交易等各环节的防疫监督力度不够。近年来,凉州区从外地引进良种奶牛频繁,有相当一部分良种牛从外地引进后,没有经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测,买进牛后不经隔离就与其他奶牛混养,导致传染扩散。

    4 建议及对策

    (1)堵住病源。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大对奶牛饲养、流通、交易等各个环节的防疫监督力度,健全奶牛饲养、交易场所的防疫条件审核制度,依法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进一步规范奶牛流通管理,实行准调制度,事先报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批准,凭“准运证”采购,购入的奶牛需有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购入后要及时报检并经过严格的隔离检疫才可混养。

    (2)实施健康证制度。奶牛健康证是奶牛健康状况的档案证明,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奶牛强制免疫、强制监测,确认健康后,再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奶牛健康证”并使用专用耳标,实行一牛一证一标。奶牛结核病为强制监测病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每年都要对奶牛进行一次监测,对“奶牛健康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要凭证交易,凭证出售。

    (3)消灭病源。坚持淘汰阳性牛,逐步净化牛群。这是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奶牛价高,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农牧民难以承受,导致扑杀难度大,因此,政府部门应安排奶牛结核病扑杀补助经费,建立扑杀补助经费管理长效机制,以保证病牛扑杀能顺利开展。

    (4)强化奶制品收购。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卫生防疫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奶牛防疫和乳品安全管理工作。奶农必须凭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核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和当年《奶牛健康证》出售牛奶。奶制品收购站和奶制品加工单位要严格把好牛奶的质量安全关,坚决拒收无《动物防疫合格证》和当年《奶牛健康证》的奶农提供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