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远程网上授课方式的新教学模式的探讨

    张满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授课成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络开展教育工作,远程教学、网上授课模式成为教师在短期内必须掌握的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对远程网上授课模式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远程;网上授课;信息化;高层次创新人才;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7-017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全民化”教育的需求,也不符合国家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2013年,我国已经有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可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为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而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网络授课模式下,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广泛性,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1-2]。高等教育是中国百年大计,是提高全民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提供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拥有优良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在远程网络授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承载着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历史使命的高等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探索远程网上授课的新教学模式,分析新教学模式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建议,为求学者提供公平的高质量教育机会做出贡献。

    1 网络时代下远程教育的新概念和特点

    现代远程网络授课是利用互联网、卫星通信、多媒体等现代通信手段,采用实时在线或非实时点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不限地点、不限空间、不限时间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3,4]。学习者不受年龄和背景的限制,也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现代远程网络授课为人们提供了满足终身学习、提高学历、扩展知识面等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平机会,因此受到现代社会的认可,发展十分迅猛。高校应该顺应时代趋势,引领教育发展前沿,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现代远程网络授课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学习模式之一,同时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步伐。通过分析网上课程的种类、平台、内容等,总结了网络时代下在线授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网络时代下远程网上授课方式的特点如下。

    (1)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由于我国的不平衡发展现状,地理位置的区别决定了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分布差距。东南沿海城市的教育水平明显高于西部的城市,导致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差距逐渐增大。传统的个体教师的课堂授课严重限制了教育知识面的扩展,而且不同教师的水平不同,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我国的现状呈现为优质教育的门槛高。网上授课可以共享各种教育资源库,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更好的教育模式和资源可以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把最优秀的教师和最休息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实现最大化的利用。例如,西部农村的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收看北京清华附中的老师上课,这是网上授课模式最吸引人的优势。

    (2)学习行为的最大自主化。互联网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普及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网络。对于网上授课来说,只要网络覆盖到的地方,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课程都可以灵活选择。学习者不再需要被动地聚集到一个固定的地方,被动的接收面对面的授课。面对网上海量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自主的进行筛选,真正实现了学习自主的最大化。学习不再是某个年龄段才能做的事情,只要自己想学,不再担心没有老师,网上授课为求学者提供了终身接受教育的最大选择自由化。

    (3)教学管理的最大自动化。在网络上,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和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可实现自动化管理和远程处理的功能。网络可以实现学生的实时在线管理,学习者的咨询、选课、交费、考试、作业、学籍管理、学历认证等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网络可以提高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效率,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实时反馈到网络中,并保存在数据库中,从纸质化材料解放出来,更加便于长期保存和管理。

    2 网上授课的新模式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可快速发展,远程网上授课教学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无法阻挡,高校只能顺应时代潮流[5],才能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为社会为国家做成贡献。网上授课成为解决教育资源贫乏,实现资源共享难题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5G通信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网上授课还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然而,远程的网络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

    (1)优良的教育资源稀缺,质量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网络的普及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但是仍然存在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偏远地区的网上授课的接收程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会逐步改善。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存在稀缺问题,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不仅造成教育人才缺失,还有硬件条件的严重落后,这依靠单独的网络课程是无法解决的。

    (2)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师生的交互性差。远程网络教学的优势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如何将传统的教学的优点转移到网络上是一个难题。教学优异的人才不一定精通网络,懂网络的人不一定懂教育,如何将两种人才做到融合和协同也是一大挑战。只是单纯地将传統的课堂教学转移到网络上,无法满足学习者教学内容多样性的需求,这会导致没有严格管理制度的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差。非实时在线的网络课程具有重复播放的优势,可以随意选择学习时间,但也存在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性的问题,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传统教学模式依赖性大,内容缺乏创新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存在海量资源。但现在的网络课程还停留在将传统课堂上的教材、内容和教授方式照搬到网络上,教学课件老旧、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已经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业、考试形式和评价方法仍然沿用传统校园教育的方法,缺乏创新型,寻找适合网络教育的逻辑结构是一个重大挑战。

    (4)缺乏个性化教育,情景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目前的网络授课还是和传统的课堂授课相似,都是一种广泛式的教育,很难做到个性化。网络授课被制作成为流水线的教学形式,授课老师的网上视频传播到四面八方,接受的对象成千上万,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老师要以身作则,从心灵上教化学生,这是远程网络授课所缺失的。

    3 应对措施和建议

    远程网上授课弥补了教育资源共享和平等接受教育的不足,造福了万千学子。但是远程教育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为了促进网络授课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和建议。

    (1)开放共赢,共享优良的教育资源。高校之间存在竞争合作的关系,但要放弃“小农思想”,努力做到“合作共赢”。高等学校应该确立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和智慧型人才为目标,建议打破现有的教育模式,不再故步自封,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对外交流,学习和引进更好更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经验,同时也将自己的优势和先进的领域传播出去,同行业或跨行业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建立相互开放学习的平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共同进步。同时建议引进更多的教育方式,如视频、翻转课堂、智能机器教育等新兴的教学方式,打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

    (2)解放思想,积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再优秀的老师也只能专注于一个方面,个体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优秀的老师应该解放思想,本着教育为人的原则,将优良的教育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让更多的学习者收益。近十年,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公司成为引领技术应用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各界应该各取所长,将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互联网公司的先进技术相结合,教师贡献教育内容,互联网企业贡献先进的授课软件和技术,丰富网上课堂,优化教学平台,发挥出优质教育的最大作用。

    (3)积极创新,优化课堂形式和种类。网上授课教师要积极创新,寻找新的授课形式和种类,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设个性化课堂,从大而全逐步过渡到小而精,面向个体差异的学习者开设特色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采用最新的网络交流技术,例如学习现在最火的网络直播的优势,全方面多维度的增强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建立长期的友好关系,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逐渐建立以学习者为主教师为辅的朋友关系,为学习者营造一种自主的、主动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远程教育的学习人群非常复杂,从小学到研究生,从小朋友到老人。网络授课教师应该更加学习者的特点、课程特色设置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录像、视频、动画、声音和文字等不同的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的表现形式。

    教育尤其是高层次的教育是未來国家发展的核心之一,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高校负有决定性的作用。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新型的授课方式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宋冀.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教学模式探讨[J].福建电脑,2020,36(10):84-85.

    [2] 刘立军.全面网课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推进实践探索[J].科技风,2020(34):61-62.

    [3] 陈晓燕,宋志刚.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性分析[J].继续教育,2005(7):59-60.

    [4] 徐敏.全网课背景下SPOC教学模式的实施机制与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8):100-102.

    [5] 付彧.开放大学“全网络授课”交互机制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7,21(2):11-14.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