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少数民族元素

    夏菲 李彦娜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汇聚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瑰宝。教科书作为教学的文本载体是传承知识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在小学教科书中渗透少数民族元素有助于普及民族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目前全国适用范围最广的小学数学教材,探索其中的少数民族元素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

    一、少数民族元素的内容分布

    少数民族元素包括了少数民族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属性主要包括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内容;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内容。

    总的来说,人教版中的少数民族元素可以分为少数民族区域名称、自然环境、少数民族习俗、少数民族建筑、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少数民族饮食、少数民族名称8种元素。人教版中关于少数民族元素最直接相关的元素是少数民族名称和少数民族区域名称,前者主要体现为各个少数民族名称,如藏族、蒙古族等,也包括类似为“56个民族”,后者主要体现于省级、州级等少数民族自治区名称(如乌鲁木齐、西藏等)及自治区内的市、县等名称(如格尔木市、同心县等)。其次,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动物等(如珠穆朗玛峰、长白山天池、大象、藏羚羊等);少数民族包括民族习俗(如赛龙舟、木偶戏等)、民族建筑(如布达拉宫、蒙古包等)、民族服饰(如维吾尔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如俄罗斯套娃)、民族饮食(如葡萄干)五个部分组成。根据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少数民族元素进行统计、分析、归类,共有76个少数民族元素,其中同一处素材可能属于2种或2种以上类型的少数民族元素,同一种少数民族元素可能在多处出现。

    二、少数民族元素的呈现方式

    结合人教版中少数民族元素的呈现,将少数民族元素的呈现方式分为文字、文字为主、图片、图片为主四种形式(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人教版中少数民族元素主要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呈现,文字为主和图片为主的形式次之,文字的形式最少。

    1.文字的呈现形式。

    文字的呈现形式强调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少数民族元素。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中,一道习题以文字的呈现方式向学生介绍了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让学生更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像这样仅以纯文字进行呈现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在习题和例题中作为情境出现。

    2.文字为主的呈现形式。

    文字为主的呈现形式指少数民族元素呈现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容积与容积单位”中的一道习题,在用文字提到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特产葡萄干后,以新疆吐鲁番的一种长方形土坯房图片辅助说明葡萄干是在这样的房子中晾制的,不仅增添了学生阅读的趣味,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以文字为主的形式,适当结合图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如图1)。

    3.图片的呈现形式。

    图片的呈现形式指少数民族元素呈现只有图片,没有文字的形式。图片呈现的形式,给学生以冲击感,同时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总复习”中,习题中的图片呈现了24个少数民族娃娃,需要计算平均分的问题。其中展现的维吾尔族、白族、景颇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服饰,可以让学生最为直观地感受少数民族文化。

    4.图片为主的呈现形式。

    以图片为主的呈现形式指少数民族元素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这样的呈现形式不仅可以最为直观地将少数民族元素呈现给学生,还可以借助文字的辅助解释,更好地向学生普及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中的一道习题将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以图片的形式呈现,题目中的文字辅助解释了是如何对两地海拔高度进行规定的(如图2)。

    三、少数民族元素的运用水平

    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可以分为外在型和内在型,内在型又可细分为可分离型和不可分离型。外在型是指仅仅介绍数学文化本身,不涉及数学知识;可分离型是指数学文化与数学可以分离,如果去掉数学文化背景,也不会影响此数学问题。参照以上分类方法,将人教版少数民族元素的运用水平进行分类统计(如表2)。

    1.外在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中一道习题呈现了中国西北地区的一部分地图,除了与题目有关的少数民族区域名称乌鲁木齐以外,地图上还呈现了呼和浩特、包头、格尔木、库尔勒等少数民族区域名称,像这样仅呈现少数民族元素,而不涉及数学知识的少数民族元素运用水平,即为外在型。

    2.可分离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中例题呈现了赛龙舟的情境。事实上,除了汉族有赛龙舟的习俗,傣族“泼水节”和苗族的“龙船节”都会举行赛龙舟的比赛。在这个情境中,数学问题可以与情境背后所蕴含的少数民族元素分离开,即是否知道赛龙舟为少数民族习俗不影响解决乘法口诀的学习。

    3.不可分离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中有一道习题,要求学生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草原上蒙古包的底面是圆形的(如图3)。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由于蒙古族牧民终年要赶着他们的牛、羊、马去寻找新的草场,有一个制作简单、方便拆卸又安全的住宅是十分必要的。几何学告诉我们,周长相等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因此,以圆形作为蒙古包的底面,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材料;其次,圆柱形也具有最大的支撑力和向心力,将蒙古包的主要部分制作成这样的形状也能更好地保护蒙古族牧民的安全。在这道习题中,如果学生对于蒙古族牧民迁徙的文化背景不了解,那么也无法理解蒙古包底面设计为圆形的意图,因此这样呈现少数民族元素的形式为不可分离型。

    四、结论与启示

    根据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少数民族元素进行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结论与启示。

    1.少数民族元素以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区域名称为主。

    教材中以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与动物作为渗透点,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自然环境元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少数民族区域名称有利于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集中分布区域,更进一步明确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教材中的习题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资源和教学载体,体现了教材的思想文化以及价值取向。将少数民族元素融于习题中,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阅读题目以及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文化,体会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少数民族元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少数民族元素,儿童数学认知思維具有明显的直观化特征,这样的呈现遵循了小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认知规律。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图片中更清楚地感受少数民族元素,更能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族元素的理解,有利于少数民族元素的发展和传承。

    3.少数民族元素的运用水平大多为可分离型。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少数民族元素运用水平主要为可分离型,这表明人教版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较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掌握相应的少数民族元素,这会导致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感知不清晰、模糊甚至混淆。为此,要提高少数民族元素融入教材的层次,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教材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文化魅力,进而发展、传承少数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