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绘本启思 培养学生的“原创”思维

    罗一萍

    

    

    

    【摘要】 “绘本故事”作为一种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典型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突破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存在的所选绘本故事不典型,教学策略不当等问题,本文结合典型“绘本故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深入探讨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绘本故事;教学实施;学生核心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情趣.”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1].数学绘本把数学知识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这些故事大多源于生活实际,一方面,绘本教学可以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另一方面,绘本里含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合理使用这些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将数学绘本融入数学课堂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乐学”,还能达到“启思”的目的.

    那么,怎样合理恰当地使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案例入手,简单谈谈自己在绘本教学中的体会.

    一、根据绘本情节,设计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绘本教学不是简单的阅读绘本,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与数学知识点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经历理解、模仿、操作等多种数学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入绘本《咕噜咕噜PK赛》中的部分情节,随着故事中“圆”的特技表演,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现场操作,跟随主人公“圆”一起对折多次再展开,在故事与实际操作中感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与故事主人公一起进行了实践操作,通过操作活动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创造思辨的能力[2].

    如在进行“认识钟表”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小蜜蜂玛雅出逃记》中的部分故事情节.一天的24小时中,小蜜蜂跟随着时间的变化条理有序的安排着自己的活动.教师将小蜜蜂一天中两个6时、9时和12时的活动图展示出来(如下图所示),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一天中的这些时刻在干什么.接着,还可以安排“猜动作”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展示自己各个时刻的活动,并让同桌来猜一猜.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要转两圈,即有上午9时和晚上9时两个9时,同时还可以通过肢体活动让学生得到放松缓解.

    另外,还可以先让学生在表盘学具上自己标画出刻度,然后按照小蜜蜂的作息表(如上图所示)简单绘制自己的作息表,并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整时的顺序,感受时间的连贯性,还可以初步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

    学生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感悟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绘本的引入可以将那些晦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迷人有趣.

    二、依托绘本故事,选取生活实例,让数学知识离生活更近

    数学绘本将学生带入现实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孩子们越发觉得数学知识不再冰冷陌生,而是实实在在的贴近自己的生活.

    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引入《灰姑娘的难题》这一绘本故事,该故事是根据大家熟知的《灰姑娘》进行改编的.灰姑娘的两个姐姐想要参加王子的舞会,继母让灰姑娘帮她们做漂亮的舞会服装.灰姑娘根据继母提供的尺寸辛苦做了一整个晚上,可是姐姐们穿上后并不合身.原来是因为继母提供的尺寸是以拃来测量的,可是,一拃的长度,每个人量出来都不一样.这时候,长度精灵出现了,它带来了用来测量长度的尺子,帮助灰姑娘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绘本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且深刻地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给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所带来的生活价值.

    估算是培养数字感觉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估算,会为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可是在估算的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常常“为了估而估”,并没有真正感悟到“估的价值与意义”.面对这一困境,笔者想到可以推荐孩子课前阅读绘本《猜猜有几个》.《猜猜有几个》主要讲述:圣诞节快到了,妈妈在准备一个圣诞派对,需要我和妹妹帮忙买60个金铃铛、192个弹力球和120个糖果.可是老板太忙了,没有时间帮他们去一个个的数,于是他们想到了估算的方法,将瓶子按照弹力球的高度分成5层,每一层都分为4个小格,每格有10个左右的弹力球,那么一层就大概有40个,1瓶大概就是200个弹力球.他们通过估算的方法快速便捷地买到了妈妈需要的东西,帮妈妈布置好了圣诞派对.

    通过课前绘本阅读,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力得到发展.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后续编繪本“我和妹妹玛丽参加完圣诞派对之后,又帮妈妈……(请运用估算知识续编故事)”.通过绘本续编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估算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的用途.学生在续编的过程中,更加有意识的留意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实例,比如,主人公怎样用估算知识帮助妈妈估计用餐费用、估计购物总价等,让数学知识离生活越来越近.

    三、抽取绘本内容,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提炼教学关键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单帮助学生提炼关键内容,以达成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小蜘蛛阿南西找钥匙》这一绘本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蜘蛛阿南西想将有趣的故事带到人间传播给大家,可是天神将故事藏在了神秘的宝箱中,只有找到钥匙才能开启宝箱.于是,他独自一人踏上了寻找钥匙之路.在找寻的过程中,他通过图形、颜色、位置排列等规律从大蟒蛇、大黄蜂女王、魔法师以及小精灵那里得到了四把开启故事宝箱的钥匙,成功地取得了故事撒播给人间,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将自己当作是勇敢的阿南西,带着伟大的使命寻找故事箱的钥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观察讨论中,发现规律,填写学习单,通过教师搭设的问题支架一步一步破解难题.最终学生不仅掌握了“找规律”的知识,还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又如,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私房蓝莓派》这个绘本故事穿插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的原理.《私房蓝莓派》主要讲述:熊妈妈请4只小熊帮忙采摘坚果、蓝莓和小种子,有3只小熊为了晚上能吃到妈妈烤的“私房蓝莓派”,很努力地工作,而熊小妹则到处玩耍.直到最后,熊妈妈经过计算发现材料不够时,熊小妹这才赶紧去采摘果实.晚餐结束后,每只小熊都品尝到熊妈妈制作的蓝莓派.故事中熊妈妈的计算运用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并出现“进位”的问题.

    在给学生讲述完《私房蓝莓派》的小故事之后,让学生完成如上图所示学习单.学生在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图形来表示种子数,并将十个放在一堆.而且在计算一共的种子数的过程中,大多学生通过故事学会了将单个的种子数凑十圈在一起,这一活动环节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对进位过程的理解,为后续对进位算理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借助数学绘本,延伸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将绘本《两条射线手牵手》与《魔法三兄弟的探险之旅》进行删减、整合、改编,故事简介:射线三兄弟草绿、青紫和大红总在一起玩耍,形影不离.有一天,他们相约一起去探险,可是在路上大红脚下一滑,撞到了青紫,两条射线碰在一起形成了角.这时出现了好多水果,他们根据水果的大小,调整着两边的开合程度,使自己的“嘴巴”度数能合适的一口吞掉水果.为了能吃到更多的水果,三兄弟手拉着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走着走着三兄弟来到了动物园,他们看到了空中缆车,看到了长颈鹿,三兄弟先后攀到了缆车上和梯子上,变换着位置,和长颈鹿玩起了捉迷藏.

    在故事之初,两条射线碰在一起形成了角,将冰冷的数学知识点转换为富有童趣的小情境,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之后,又通过吃水果的小情节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最后,在动物园游览情境中出现了两种角(对角相等、同位角相等),虽然不是这一学段的学习内容,但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初步了解这两种角,这部分知识不需要挖掘太深,而在于感受.教师不用特意讲解,只是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课前阅读绘本《鲤鱼报恩记》,此绘本是根据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改编的,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是像以前一样简单地读故事,而是将农夫老婆的几个愿望:“板正的房子”“有很多房间的宽敞房子”“漂亮高耸的屋顶”“圆形的光滑的仓库”“八棱柱模样的亭子”“太阳和月亮都能听我使唤”与数学上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棱锥”“圆柱和圆锥”“棱柱”“球”紧密联系起来.虽然这一学段的学生只需要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但課前简单了解其他图形对今后的学习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立体图形比平面图形要多得多,而低年级的学生不容易自觉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课前的绘本阅读,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建立这种知识与生活的联结.

    另外,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可以布置课前实操作业,让学生根据绘本中的立体图形展开图自己模仿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将每个面标好序号.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将自己制作的模型“展开——合上”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课后绘本阅读,巩固课内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绘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学生们在这样的故事乐园中学习成长,感受数学价值,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教授“认识平面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谁是四边形王国的王子》.故事简介:国王与王后为了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王子,特设置了四个关卡的闯关比赛.第一关,只有上下平行的四边形,才能通过;第二关,上下、左右都要平行才能通过;第三关,分为左右两扇门,一扇只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才能通过;另一扇只有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才能通过.第四关,只有四条边长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才能通过.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初步感知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特征.

    在讲述“多边形的内角和”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课上通过操作活动验证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的绘本阅读内容《魔法三兄弟的探险之旅》,故事中“三角形叠罗汉”的小节目,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利用三角形能拼出任何一种多边形,帮助学生巩固加深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

    数学是一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而小学低年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所以利用课外阅读,将课上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有趣的绘本故事相结合,直观生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的数学形式、丰富的数学知识等优势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所喜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中数学绘本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等诸多作用.[2] 数学绘本可以让孩子们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培养他们的“原创”思维,还可以帮助孩子解读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概念,内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延伸数学思考,同时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随着绘本教学的普遍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发展前景.绘本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远远不够,绘本教学的教法还可以更加丰富创新,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研究,筛选合适的绘本进行改编创造,设计出更加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学环节,让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2.

    [2]周笑跃.数学绘本:开启别样数学拓展教学模式[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7(10):13-16.

    [3] 程立敬.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对长春出版社2009年版《数学绘本》的分析[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