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诊式”教学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复习课设计探索

    倪李

    

    

    

    一、复习课引入“问诊式”教学的适切性

    在實际日常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习惯性地把复习课做成整理知识体系→复习主干知识→高考题型专练,当然这种常规的复习效果也是很好的,但要基于教师本身具备较强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高考备考经验,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展现更多种类型的考题。

    常规的复习课教学,教师在备课阶段只能根据自己对考题的认知经验、对课标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主观认知来进行备课,有时就会遇到学生需要的和教师给予的不一致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降低,从而降低高三复习效率。在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要求教师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因而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课中,特别是二轮复习课,“备学生”显然应该被放在首要位置。

    2018年5月,在云南省高中地理李文娟名师工作坊“送教下乡”到瑞丽一中的活动中,我们需要给还有一个月就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讲授一堂公开课,怎样才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做到有效教学?面对“农业区位因素”这个高频考点专题,四十分钟要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确实是需要下点功夫的。于是,笔者想到了“问诊式”教学。

    “问诊”是指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问诊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在课前了解并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与困惑,分析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易错点,并根据问题进行整理、分析,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并根据设计开展和实施教学。

    笔者将高三学生的每一次检测看作是一次体检,拿到“体检报告”需要分析学生在哪一部分知识出现漏洞或者是哪一项能力需要提高。针对学生出现的高频错误点再来制定相应的二轮复习小专题。将“问诊式”教学引入复习课课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即找准“病因”再“治病”,从而提高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过程

    1.找“病因”——做好课前准备

    第一步,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2017年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考区位本质就是在考区域。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位置;二是和周围事物的地理联系,之后通过分析这种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认同可持续发展,培养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区位因素的考查,正好切合了这一课标要求。2017年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农业区位因素考点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不难发现,这一考点经常出现于综合题中,因为分析农业区位实质上就是在分析区域,这点又刚好切合了新课标中另一点要求:“学生能够从空间和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形成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的能力。”分析区位就是要学会区域分析思路,在复习农业区位因素这一知识点时,一方面,需要掌握哪些因素对农业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和思考区域,学会用地理人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事物。整节课需要重点解决两大问题:第一,通过一个经典案例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思路与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第二,教会学生用区域分析的思维方法去看待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

    第二步,选材。这一步对于本次教学尤为重要,选材需要能确实反应出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上的问题,问题越明显越能找准“病因”解决问题。笔者选取了2018年4月中旬的省统测第36题(见材料一)为主要分析案例,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本题以波兰的苹果为入手点,设置了四问,紧扣区域农业发展的考点,且其中1~3问都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切合本次复习的知识点,也满足高考要求学生用区域分析的思维方法去看待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②瑞丽一中和我校的学生都参加了本次考试,师生对这个题目都比较熟悉;③便于从瑞丽一中教师手中获取上课班级学生对该题的得分情况和答题情况。

    材料一:(2018年云南省统测第36题)波兰位于欧洲中部,所产苹果红黄相间,口感甘甜,松脆多汁,以鲜食为主。在国际水果市场,波兰苹果向来以品质优良、种植技术先进,质量管控严谨而闻名,所产苹果2/3供出口。其中格鲁耶茨为主产区,当地农户苹果种植面积少则几十亩,多则上百亩,大多采用矮化密植的方式,并有先进的滴灌技术,从种植、施肥、修剪到采摘、包装、运输等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使苹果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图1示意波兰地形。

    (1)分析苹果种植园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原因。(6分)

    (2)简析当地苹果种植机械化程度高的主要原因。(6分)

    (3)请对波兰苹果“以鲜食为主”这一现象做出合理解释。(6分)

    (4)说出波兰苹果的种植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6分)

    第三步,获取“病因”资料。目前,很多学校都使用了阅卷系统,这给笔者分析错因提供了很大帮助。瑞丽一中部分学生的案例题的答案以及各小题得分情况如图2至图5所示。

    根据分析,得出以下“病因”:①知识结构不完整,只知道影响农业的区域因素有哪些,但不明确某一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具体影响。②区位的分析思路不清晰,导致区域特征不清,因而信息获取不准确,答题时便盲目照搬材料。③在各小题得分情况中,第(3)小问得分率最低,可以作为重点案例分析。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笔者明确了这节课需要解决的“病因”,根据“病因”制定了本节课课程结构(图6)。

    2.学案的制作和应用

    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后,便开始制作学案。这时的学案更像是一张体检表,针对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三项问题,学案设计了三项学生活动。活动一,解决学生对于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具体影响进行知识体系梳理;活动二,进行总结对比,学习之前与学习和考题讲解体验之后,区位因素分析这一类型题的解题思路与步骤;活动三,给出三段瑞丽本土有名的遮放米的资料,让学生尝试命题,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和思考区域,学会用地理人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事物。学案在课前一晚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先对应项目进行自检,课前收回反馈分析,再次确定课程的重难点。

    材料二:学案设计

    學生活动一:请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序号填进对应的农业区位因素后方的表格中(表1至表3)。

    (1)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生产基础。

    ①影响作物的农作物的类型、生长周期,从而影响地区的熟制和复种制度;②农业类型或耕作方式(旱地或水田) ;③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④有机质的积累 ;⑤农作物的光合作用;⑥品质、口感;⑦影响农业类型,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生态问题;⑧影响农作物种类和产量、质量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发展条件。

    ①决定农作物的类型和规模;②影响农业生产类型与成本;③影响市场大小和成本;④支持和干预

    (3)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改不良,促发展。

    ①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发达地区可以降低成本;③提高品质

    学生活动二:总结主观题解题步骤(表4)。

    学生活动三:学会用地理人的眼光看世界。

    请根据所给材料,选取材料里部分内容,命制和一道材料相关的地理主观题,只需一问,含选取材料、问题和详解、评分标准。(四段遮放米材料略)

    3.课堂教学步骤

    (1)问题研究:地理人眼中的苹果(表5)。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苹果引发的思考;普通人眼里的苹果——好吃吗;地理人眼中的苹果——产地、生产条件、产业发展、借鉴意义 看见苹果,你想到什么 引入主题

    从苹果引发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学习的分析角度。深层次感知区位的概念 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用地理角度看待世界 ][表5 教学环节一]

    (2)要点突破: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表6)。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 展示案例2018年云南省统测第36题,并展示学生较为典型的错误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错误原因 展示案例,读题,回忆自己之前的答案是否也出现同样的问题 回顾案例,带领学生找错因 学会分析错误原因 讲解展示:给出区位理论;展示农业区位知识框架,梳理知识体系 回忆思考 温故知新 为解决综合题思维构建储备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请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对应的农业区位因素连线 进行连线 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内部联系,掌握每个农业区位因素的形成根本 为解决综合题思维构建储备基础知识 ][表6 教学环节二]

    (3)方法提炼: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重点解决(表7)。

    (4)迁移应用:学会用地理人的眼光看农业(表8)。

    三、“问诊式”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由“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课例可以看出,“问诊式”教学,是一种以分析学生学情为中心,以分析学生问题为设计理念,以解决学生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查找学生的问题,只有发现了学生的问题,主动思考问题的原因,才能解决学生的疑惑,最终才能反馈到成绩上。

    高三复习课,特别到最后阶段的冲刺,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复过程。这种教学形式,需要做足课下的功夫。通过明确考题考查方向,并不断分析学生答题漏洞和出错原因,才能把问题找准,因而“备学生”就是一堂复习课成功的关键。

    针对“送课下乡”到瑞丽一中这节课,由于笔者只用了一次考试来分析问题,因此,结果不够全面和准确。我们在平日的高三复习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考试类同错误收集,数据比对分析,有时还需要找学生进行“面诊”,听听学生在做题时的一些思考,才能得到更全面的问题信息,从而更准确地查找并解决学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