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新技术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技术与音乐的创新融合,让很多大胆的、创新的作曲内容、形式和技术得以应用到音乐创作当中,拓宽了现代音乐作曲的专业视野。蒋长清编著的《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2015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以数字化技术为研究视野,探讨当下创新性的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专著。该书对当下新技术下的音乐创作方式、过程、弊端等进行了具体化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电脑作曲技术人性化的问题,以期数字时代的电脑作曲技术能够获得高水准的发展与进步。

    该书包括上下两篇,共计八章。上篇是电脑作曲技术的理论研究内容:第一章探讨了电脑音乐与作曲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在指出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分析了电脑作曲技术的技術基础和实践可行性。第二章论述了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与电脑音乐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创作方式,并分析了电脑音乐制作的过程。第三章进一步反思电脑音乐的发展对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探索电脑音乐制作的发展方向与路径。下篇是电脑作曲技术的实践研究内容,分别论述了Sibelius软件、Cubase软件等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TT作曲家软件在音乐编曲、配器中的应用,Bandina Box软件在配器写作中的应用等,充分突出了电脑作曲技术软件的特点、功能以及应用方法。不仅如此,该书的实践研究部分还分析了电脑音乐平台下民乐配器与合奏课程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情况,突出了民乐配器与合奏课程的重要性。在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引进新的音乐制作技术、音乐硬件和软件,促进现代音乐的长效进步与发展。

    一、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曲是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一环,是作曲者利用音乐语言来进行创造与表现的结果,作曲技术理论则是包含音乐作曲的技术、方法、原则、一般规律等。在当前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中,旋律学、和声学、曲式学、器乐曲的编写与创作等都是该理论课程教学的关键内容。着眼于当下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知识与技术的教学主要以照本宣科为主,强调教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但同时,单一输入的教学方式并未起到良好的教学引导作用,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作曲经验的积累和独创性音乐创作方面成长不足。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还停留在较为陈旧的模式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尤其是在课堂之外,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很难得到及时的解答,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育有其普遍性的一面,但也有其独创性的一面,学生需要从自身的基础、个性和需求出发,结合现有的作曲技术经验与理论成果,积极探索独创性的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体系,进而促进自身作曲技术能力的提升。

    第二,囿于师资力量及其他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在作曲经验的积累和作曲技术理论的反思过程中,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及时性的指导,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的标准。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较为迟缓,除了教学研究成果的不足以外,社会与学校所能够集中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也明显不足,阻滞了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质量的提升。

    第三,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音乐市场最新的音乐创作与作曲技术发展动态存在客观的差距,不利于有效提高学生在音乐市场中的作曲创作竞争力。对此,学校及教师需要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研究与音乐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中架起沟通的桥梁,了解音乐市场与音乐创作的创新发展变化,并及时根据新时代的变化,推进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确立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模式与评价体系,提高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字时代新技术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

    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时代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快了音乐创作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教学方式、音乐消费方式的变化与发展。要想更好地把握数字时代音乐创作的创新发展趋势,解决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应当重点关注数字时代下新技术的发展,并利用新技术来科学促进作曲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一,数字时代新技术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发挥了积极影响。借助数字技术或平台进行音乐作曲与编曲的实践活动正日益普遍化,数字化中许多电子音色、声响效果、音源素材等都给作曲者带来了更大的创意创作空间。不仅如此,技术的创新进步打开了作曲者的创意思维,让作曲者的奇思妙想得以在技术的支持下变成现实,不断刺激作曲者的创意灵感,让作曲者迸发出更多的创新热情。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将能够最大化地集中线上和线下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共建共享,让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得以在技术的支持下和资源的保障下获得创新性的进步与发展。

    其二,数字时代新技术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多地接触网络化、电子化和现代化的音乐内容与形式,新技术与新技术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技术被滥用的情况,作曲者过于依赖新技术在作曲中的应用,大量借用、分析和借鉴前人的作曲或编曲成果,未能真正沉下心来全方位考虑作曲技术理论中的独创性的审美内涵、审美形式和创作规律,进而导致作曲或编曲的作品在质量上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当有所发展和有所规避,促进新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并在强调技术作用与价值的同时,科学兼顾作曲技术的科学理论、一般原则与规律。

    三、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

    传统的作曲技术主要是通过作曲者对旋律、和声、配器、密度、层次、结构等要素的分析和感知来进行创作,在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上存在着明显的主观色彩。不仅如此,作曲者依靠自身的专业力量,很难处理过多的细节,运用过多的创新创意,很多想法只能会因为技术、成果与效率的原因而不得不妥协放弃。而数字时代新技术与新技术媒体的发展可以为作曲技术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转变作曲技术的思维模式,丰富作曲的技术手段,降低作曲与编曲的难度与成本,提高作曲与编曲的效率。

    第一,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正在加快教学理念的创新,并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有力促进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与课程教学实践的数字化发展。立足当下,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与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有明显的差别,为了更好地把握新时代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与需求,音乐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树立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第二,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正在积极引进多元化的作曲、编曲软件,增进学生对不同作曲、编曲软件的认识、理解与应用,保证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提高作曲技术的数字化水平,以及音乐作曲与编曲的创作效率。Sibelius软件、Cubase软件等的技术应用是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需要高度重视的组成部分,对作曲者来说,掌握专业的数字作曲技术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借助技术的突破来实现自身作曲能力的拓展,开阔音乐创作的思维,降低音乐创作的成本,提高音乐创作的效率。

    第三,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正在更多地与作曲技术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并在音乐作曲教学与音乐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沟通,让作曲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当下音乐作曲创作市场的客观需求,提高音乐作曲人才的竞争力,促进音乐数字化和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教育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所以在作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需要紧密联系数字时代音乐创作的发展需求,健全和完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作曲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为市场输入更多高素质的现代作曲技术人才。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一书之后,对数字时代新技术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的分析与总结。数字时代,音乐作曲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受新技术对音乐作曲的影响,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地探讨新技术的特点、功能以及应用路径,加快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促进音乐创作与制作的现代化发展。

    (孙倩/硕士,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