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城市道路安全岛绿化分析

何晓慧+翁殊斐+冯志坚+谢正生
摘要:对广州市天河区城市道路31个绿化安全岛的园林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了其植物种类组成、配置模式和特点。结果表明,天河区安全岛应用的园林植物共有71种,隶属38科,其中乔木22种,灌木33种,草本16种;依景观层次将绿化配置模式分单层式配置模式、双层式配置模式及复层式配置模式三种;将绿化安全岛类型分为右转导流安全岛、中央分隔安全岛,并对每种绿化安全岛类型适用的配置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道路绿化;安全岛绿化;城镇景观林;配置模式;广州市天河区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3-0073-05
收稿日期:2017-02-20
修回日期:2017-04-18
Abstract: Bas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31 greening islands on the urban road of Tianhe District in Guangzhou, the composition of its tree composition, configuration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71 species of garden plants in Tianhe greening islands, belonging to 38 families, including 22 species of trees, 33 species of shrubs and 16 species of herbaceous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landscape layering, the greening mode was divided into single layer greening mode, double layer greening mode and complex layer greening mode. Beside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greening island into two types: right turn diversion safety island and central separation safety islan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he greening mode of each type of green island.
Key words: Street greening; Greening safety island; Urban landscape forest; Greening mode; Tianhe District of Guangzhou
引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一张名片,绿化安全岛作为城市道路的一个生态节点,是在较宽的街道上,为使行人能避开车辆安全过街而在道路中央设置的可短时间停留的绿化交通岛。目前,我国有关城市道路绿化的研究众多,有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1],分析国内外通行的几种中央分隔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2];也有对广州市主干道、城市道路分车道的绿化树种、配置模式、生长现状、彩叶植物应用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3~6];还有从植物养护管理角度和植物多样性角度探讨广州市道路绿化[7~8]。但关于安全岛及其绿化的研究较少见,多数仅将安全岛绿化列为城市道路绿化类型的一小部分。
天河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廣州的中心城区之一,安全岛绿化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安全岛的绿化设计方式和植物应用等均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广州市天河区城市道路安全岛的植物配置,为日后广州市及周边城市道路安全岛绿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调研地点和内容
调查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调查对象为广州市天河区东西向的城市道路,包括:中山大道、天河路、华观路、科学大道、黄埔大道、金穗路、花城大道、临江大道,以及南北向的城市道路,包括:大观路、车陂路、奥体路、科韵路、天府路、天河东路、猎德大道、体育东路、体育西路、冼村路、华夏路、天寿路上共31个绿化安全岛组合,综合调查其植物种类、分析其配置模式,并进一步归纳天河区绿化安全岛的类型及提出配置建议。
1.2研究方法
本文中,将每个路口设置的所有小安全岛的组合称为一个安全岛。调研统计出天河区城市道路安全岛绿化所运用的植物种类、乔灌草植物的应用频率、乡土植物和观花植物的树种比例。本文采用某个树种应用的安全岛个数占总调研安全岛个数的比值计算某个树种的应用频率;采用乡土植物种类数与所有植物总种数的比值计算乡土树种比例;采用观花植物种类数与所有植物总种数的比值计算观花树种比例。公式如下:
式中,p(花)代表观花植物比例,m(花)代表观花植物种类数,M代表所有植物总种数。
2结果与分析
2.1安全岛绿化植物分析
结果显示,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园林植物有71种,隶属38科61属。其中乔木22种,隶属13科19属,以常绿乔木为主,伴以少数落叶树种。绿化应用的乔木以桑科Mor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苏木科Caesalpiniaceae为主。糖胶树和鸡蛋花因其树形奇特、观赏价值高且病虫害少等特点,应用频率最高。榕树和小叶榄仁凭借其特殊的观赏性和易生长管理性,成为应用频率第3和第4的乔木树种。广州市天河区安全岛应用植物频率调查统计如表1。

灌木33种,隶属22科30属,是安全岛人工绿化植物群落的主要组成成分,常构成绿化安全岛的主体景观。其中以常绿观叶灌木为主,观花灌木为辅,大多数灌木为修剪的矮绿篱,少数修剪成造型灌木点缀于安全岛中,如灰莉、斑叶鹅掌藤和红花檵木,它们耐修剪、观赏性强,应用频率分别为55%、52%、45%,是应用频率最高的三种灌木。
草本植物有16种,隶属于12科14属,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大多为观叶植物,具有观赏期长、便于管理的特点,除多年生草本外,安全岛绿化中还采用少数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点缀景观,如何氏凤仙、碧冬茄Petunia hybrida等。细叶结缕草因形成草坪造型低矮平整的特点成为应用频率最高的草本植物,其次分别是蓝花草与水鬼蕉。
安全岛中绿化应用以外来植物为主,运用的乡土植物主要有榕树、斑叶鹅掌藤、龙船花等,所占比例为23%。应用的园林植物以观叶植物为主,观花植物占比为44%,其中大部分为观花灌木,如叶子花、朱缨花等。
总体来说,安全岛绿化植物的优势种明显,应用频率排前5位的乔木应用的安全岛个数之和占总调研安全岛个数的74%。但优势种占据了太多的绿化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景观的单调性,在今后的绿化种类选择中可考虑降低优势种的应用频率,适当地增加物种多样性,创造出环境友好、对生态系统有益的绿色景观。
2.2安全岛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调研区内,安全岛植物配置方式按景觀层次分类,可分为单层式配置模式、双层式配置模式、复层式配置模式三种。
2.2.1单层式配置模式
单层式配置模式指绿化景观只有一个层次,即上层、中层或下层,具体分为3种配置模式:乔木层种植、灌木层种植、草本层种植。
乔木层种植指在安全岛上孤植或散点植乔木,树种需满足自然整枝高且整齐、病虫害少等要求,常使用的树种有榕树等,如黄埔大道与体育东路路口安全岛。此类种植方法适合于安全岛面积小、交通人流大,又有绿化遮荫需求的安全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小种植池的池穴与选植乔木生长的关系。
灌木层种植指将灌木修剪成绿篱,或将绿篱和灌木球搭配种植的模式,灌木材料需满足耐修剪、抗性强等要求,常应用树种有黄金榕、花叶假连翘等,如花城大道与猎德大道路口安全岛。此种配置方式为实现安全功能,对灌木高度要求较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小汽车的远光灯高度应小于0.9 m,为防车辆眩光对眼睛的伤害,中央分隔带绿篱高度应在0.9 m以上[9];而且据统计,正常向前行驶的车辆驾驶员视平线的高度为1.15 m,轿车一般高度为1.45 m[10]。因此为保障交通安全并实现防眩光功能,灌木高度范围应为0.9~1.2 m。此种配置方式应用广泛,对场地空间环境要求也低。
草本层种植指在安全岛绿化种植池内仅种草本植物来绿化环境,此类模式中栽植的草本植物多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如何氏凤仙花、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等,目的是用鲜艳的花色来美化交叉口的景观,如临江大道与平江路路口安全岛。此类种植方式适合面积较小的安全岛,应用方便灵活,美化效果强,但遮荫及防眩光能力差。
2.2.2双层式配置模式
双层式配置模式指安全岛绿化景观有两个层次,具体可以分成3种配置模式:乔—草种植、乔—灌种植、灌—草种植。乔—草种植特点是中层视线通透明亮,对行车视线阻碍不大,同时具遮荫功能;乔—灌种植的基本要求为在高度1.2~2.0 m的中层部分留出视线通道,此类种植方式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安全岛,同时还要求路口信号灯系统完善;灌—草种植指运用灌木和草本地被绿化安全岛,此配置方式通常将造型灌木散点植于草地上,或将灌木与草本结合成低矮植物景观,这种植物景观空间开敞通透,令行人心情愉悦。双层式配置模式的适用范围广,对安全岛种植池面积要求不严,但灌木需常修剪。天河区中运用此种配置模式的有花城大道与华穗路路口安全岛等。
2.2.3复层式配置模式
复层式配置模式,是指乔、灌、草按一定比例搭配,形成丰富的复合式群落景观。运用各种色叶的观叶植物搭配观花乔灌木,这种配置方式营造的安全岛景观效果以及遮荫效果强。此类配置方式适用于道路宽阔、岛面积大且路口的信号灯系统较完善的安全岛中,如中山大道与车陂路路口安全岛。
在调研区内,安全岛绿化运用较多的种植模式为双层式配置模式,运用的安全岛个数为18个,应用复层式配置模式和单层式配置模式的安全岛个数分别为17个和12个。一般安全岛所处道路宽度较大时,如:临江大道、科学大道等,则多数采用复层式配置模式,而安全岛所处道路宽度较小或道路车流量较大时,如体育东路、体育西路,则多数采用单层或双层式配置模式。基于城市发展角度考虑,由于单层式配置模式中的灌木层种植和双层式配置模式具有用地面积小、建造简便、实用性强等特点,将会是安全岛绿化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
2.3绿化安全岛的类型及其配置模式
按照安全岛所处交叉口位置将绿化安全岛分为两种类型:右转导流安全岛和中央分隔安全岛。
2.3.1右转导流安全岛
利用右转导流岛设安全岛绿地,通常来说导向岛内的绿化植被应以规整式栽植为主,目的是为增强行车视线导向性。此类安全岛采用的配置模式大致有单层式配置模式和双层式配置模式两种。在面积较小的安全岛内,采用单层式配置模式以及双层式配置模式,如黄埔大道与体育东路路口安全岛(图1)、金穗路与马场路路口安全岛(图2)。在面积宽阔且路口信号灯系统完善的导流岛中,则采用复层式配置模式的配置方式,如科学大道与大观中路路口安全岛(图3)。
2.3.2中央分隔安全岛
有关研究表明,胸径大于15 cm的大树容易成为司机撞车的障碍目标,容易引发交通事故[11]。另有研究指出,当绿带宽度在3 m以上时,可以综合布置乔木、灌木、色带造型等[12]。因此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3 m时,安全岛适合的配置模式有单层式配置模式中的灌木层种植和双层式配置模式中的灌—草种植,如临江大道多处安全岛(图4)。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3 m,且信号灯系统完善的条件下,可采用复层式配置模式,如华观路与高普路路口安全岛(图5)。
目前安全岛在路口的位置是依据相交的两条道路类型以及路口中交通岛的位置而设计的。基于路口的位置、车流等条件布置交通岛,结合交通岛设立各个小安全岛,再在安全岛中选择适宜的绿化配置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路口的安全和服务性能。
3结语
天河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安全岛中运用的绿化植物以常绿植物居多,并且运用多种观色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营造出色叶鲜艳秀丽、景观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使原本色调暗沉的道路营造出热烈的氛围。除此之外,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多处安全岛采用借景的设计方法,将植物高度与周边景色结合,借助外部景物资源,以丰富自身景观效果,展示所在区域的文化内涵与城市形象,使安全岛景观体现出浓厚的属地文化气息。例如临江大道与华夏路交叉口安全岛、临江大道与冼村路路口的安全岛(图6)、临江大道与猎德大桥桥底的安全岛(图7)等。
目前天河区城市道路安全岛绿化建设已有一定规模,但以城市形象为导向,结合道路升级改造,开展生态化景观道路绿化建设为要求,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完善。例如在科学养护与管理工作方面,还需加大对管理与养护的预算投入,逐步完善道路綠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将养护管理工作实行市场竞争运营。安全岛绿化,作为城市道路上交通岛的绿化工作,在今后研究中,基于交通安全条件下,有关安全岛绿化种植高度、配置形式与安全岛面积大小之间的量化关系研究仍需深入;作为城市道路上的景观节点,在今后设计建设中,基于人们需求条件下,有关安全岛的服务设施性能方面仍需加强。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 陈春贵,张国强.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探讨[J]. 华中建筑,2007,25(6):119-120.
[2] 周志将,袁黎,崔二娟,等. 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分析[J]. 公路工程,2012,37(4):61-72.
[3] 高中旺,翁殊斐,胡新月. 广州市区部分主干道园林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园林,2010,32(5):44-48.
[4] 朱文峰. 广州城市道路分车带绿化调查[J]. 广东园林,2015,37(3):72-74.[5] 洪鹰. 彩叶植物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16(2):130-131 .
[6] 周萱. 广州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配置调查与评价[D]. 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
[7] 童锦秋. 广州市市管主要道路绿化养护难点与对策[J]. 南方农业,2014,8(3):9-12.
[8] 李许文,叶自慧,张荣京,等. 广州市道路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及评价[J].北方园艺,2014(6):87-92.
[9]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10] 张宏勋,张春华. 道路分隔带绿化设计与交通隐患分析[J]. 设计理论,2008,7(183):84-85.
[11] 李朝阳,徐循初.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研究[J]. 城市规划汇刊,2001(2):47-52.
[12] 夏鸿玲.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初探—以长沙市为例[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